杨国平在榴莲种植园。
人物名片
杨国平,1981年出生于象山县新桥镇上灵岙村,在海南从事建筑工程业,海南省宁波商会执行会长。他与时俱进,敢于尝试在不同领域多头发展,布局投资榴莲种植领域,兼职“新农人”,目前已种植榴莲500多亩。
晨曦微露,柔和的阳光轻轻洒在海南的热土上。杨国平迈着轻快而坚定的步伐走进自己的榴莲种植园。眼前,一棵棵榴莲小树,嫩绿的叶子闪烁着生命的光芒,仿佛在向他招手。杨国平的目光扫过每一棵小树,眼神中流露出亲切感和喜爱之情。这是他用心血浇灌的希望之苗,每一棵都承载着他的梦想与期待。看着这些生机勃勃的小树,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1981年,杨国平出生在新桥镇上灵岙村,他头脑灵活,不怕吃苦,勇闯海南,已在建筑工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因为良好的口碑,当选为海南省宁波商会执行会长。现在,他又开辟了一个新领域,选择投身榴莲种植产业,开启了“新农人”的生活。这一大胆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他对新机遇的敏锐洞察和对多元发展的不懈追求。
最初,杨国平的目光聚焦在荔枝种植上。然而,一次机缘巧合,他结识了海南省榴莲种植协会会长,并应邀考察了会长的榴莲种植园。从此,他开始关注榴莲种植。为了深入了解榴莲种植产业,杨国平不辞辛劳,连续去往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榴莲种植国家,展开了一次次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学习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有了投身榴莲种植的信心。
做事认真、仔细的杨国平,在决定种植榴莲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环节中。从拿地、开地到改善土壤,从构建水系统到建设员工宿舍和园区内外道路,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为了确保种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他还引进了泰国的技术团队,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在种植过程中,杨国平深知榴莲树的生长习性,明白合理控制挂果数量对树体健康的重要性。他耐心等待,不急功近利,只为让榴莲树在未来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优质的果实。
杨国平敢于尝试新品种,投资近70万元购买了1500多棵荔枝王榴莲树苗。这个品种在国内尚未上市,引进种植的人寥寥无几,但杨国平凭借着果敢的决策力,大胆迈出了这一步。目前,他已经在乐东基地种植了420亩的猫山王榴莲、黑刺榴莲、荔枝王榴莲,在三亚基地种植了95亩荔枝王榴莲。此外,乐东还有70亩地等待开垦,陵水则有650亩地正在开荒。这一系列的布局,展现了他对榴莲种植事业的宏伟目标。他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了解到国内对榴莲的巨大需求量以及消费者对新鲜口感的追求。他坚信,他在海南种植的榴莲能够凭借其新鲜的口感和上乘的品质,会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回顾海南榴莲种植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第一批榴莲在海南引种,因技术和经验不足,榴莲树死亡率极高,许多企业因此望而却步。但杨国平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积极学习,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在他的精心呵护下,他的种植园去年第一批种下的600多棵榴莲树苗,存活率高达95%。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和技术团队对细节的严格把控。他善于学习,不断复盘他人的经验教训,多次到种植榴莲、荔枝、红毛丹等水果的前辈那里参观交流,从别人的经历中汲取智慧。
杨国平不仅是一位有远见的投资者,更是一位充满情怀的“新农人”。面对2025年底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实现全岛封关运作的大局,他沉着应对,充分了解相关政策,提前做好规划。他打算将自己种植的榴莲提前跟相关部门报备,在保障海南省内销售的同时,走绿色通道进入其他省份销售。作为海南宁波商会的执行会长,杨国平有很浓的家乡情结,他希望有一天宁波老乡能品尝到他在海南种植的美味榴莲。
对于未来,杨国平充满了雄心壮志。他计划在建设榴莲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打造榴莲采摘观光和民宿项目,让更多人能够亲身感受田园生活的魅力。同时,他还打算种植其他水果,丰富产品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农人”的精神内涵,即在新时代背景下,凭借智慧和勇气,努力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市场需求相结合,为中国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郑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