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县农渔业、服务业总体延续向好态势,外贸出口稳步回升,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财政金融增势较强,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进入二季度,部分重点企业受行业周期性回落影响对经济的支撑减弱,房地产、建筑业低位下行,投资短期增长动能不足,在结构加快调整的同时,经济增量、企业效益均蓄势承压。
据全市统一核算,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368.56亿元,同比增长4.1%(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36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32.53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191.67亿元,增长6.3%。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渔业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69.28亿元,同比增长5.1%,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种植业产值增长11.3%,枇杷增产增收,产量达9992吨,同比增产8348吨。畜牧业产值下降24.9%,生猪出栏5.5万头,下降38.8%。水产品产量23.66万吨,增长6.5%,产值46.7亿元,增长6.1%,其中国内海洋捕捞、海水养殖、远洋渔业产量分别为15.4万吨、6.82万吨、0.89万吨,分别增长1.6%、14.8%、52.5%。
(二)工业增速回落。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82.5亿元,比上年增长3.6%(可比价),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2个百分点,比全市低4.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完成产值434.33亿元,增长1.3%,比一季度回落6.4个百分点。销售产值398.76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交货值73.63亿元,增长7.4%,产销率91.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增势减弱。全县142家亿元企业完成产值315.3亿元,同比仅增长0.1%。重点行业产值“6升4降”。前5行业中针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电力业分别增长8.9%、7.5%、4.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0.3%,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7%;专用设备制造、船舶制造、金属制品、计算机通信、农副产品加工分别增长8.5%,-1.4%、2.9%、-12.6%、-4.5%。工业能耗与生产同步回落,上半年规上工业等价能耗39.8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7%,比一季度回落4.8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平稳向好。规上服务业营收增势较好。1-5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1.89亿元,同比增长36.3%,比全市高28.7个百分点。其中象保区、影视城规上服务业企业分别完成营收23.03亿元、5.1亿元,分别增长38%、77.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类增加值分别增长43.8%、49.4%,分别比全市高43.4个、40个百分点;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类增加值分别增长53.7%、129.7%,分别比全市高30.2个、121.2个百分点。商贸增速实现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3亿元,增长5.2%,比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比全市高2.3个百分点。批发业、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14.3%、11.9%,增幅分别比一季度提高0.6个、3.1个百分点,但比全市分别低1.6个、0.9个百分点。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3.8%、11.5%,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8个和提高5.2个百分点,比全市分别高3.8个、1.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陆升水降。上半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1.1%,比一季度回升8.2个百分点,但比全市低7.7个百分点;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下降12.5%,比一季度回落17.5个百分点。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有力。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88.3亿元,增长6.4%,比全市高0.7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1839.7亿元,增长21.3%,比全市高7.5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低位运行。上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28亿元,同比增长0.1%,比全市低3.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76.35亿元,增长3.1%,其中制造业投资33.52亿元,下降18.5%,分别比全市低5.9个、24.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投资15.42亿元,增长183.8%。民间投资完成38.28亿元,下降32.3%,其中项目民间投资31.11亿元,下降24%。房地产开发投资14.71亿元,下降32.8%,商品房销售面积8.9万平方米,下降63.9%。
(五)外贸出口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20.7亿元,同比增长3%,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但比全市低6.5个百分点。出口总额106.41亿元,增长8%,比一季度提高8个百分点,比全市低1.9个百分点。分大类看,针纺类出口29.29亿元,增长11.2%,机电类54.96亿元,增长3.9%,农产品类7.09亿元,增长7.8%。
(六)财政收入增速领先,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上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5.24亿元,增长13%,比全市高16.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1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04亿元,增长12.2%,比全市高1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2.01亿元,增长11.2%,比全市高17.5个百分点,均居全市第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51亿元,增长6.2%,比全市高13.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49元,同比增长5%,增速居全市第3位。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05元,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2元,增长6.9%。城乡倍差进一步缩减为1.64,同比回落5个基点。全体居民人居消费支出20812元,增长7.6%;其中城镇、农村消费支出分别为23014元、17171元,分别增长7.1%、8.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重点企业面临行业周期性下行压力,高附加值行业利润下降。风电、光伏设备等行业受国内国际市场及行业周期影响,增长动能减弱,大企业对经济的支撑有所减弱,上半年华翔系贡献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增幅0.9个百分点,日星系、海螺水泥、锦浪科技分别下拉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增幅0.8个、0.5个、0.3个百分点。从效益看,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完成利润15.99亿元,下降31.8%,利税总额23.85亿元,下降23.3%。重点行业中,机电、汽车等附加值率较高行业利润呈下降态势,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利润分别下降18.6%、15.3%、31.8%、184.5%、83%。电力、针纺、船舶、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效益向好,利润分别增长196.1%、132.9%、398.4%、70.9%。企业亏损面40.2%,同比扩大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7.98亿元,同比增长73.3%。
(二)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中小项目投资降幅较大。上半年全县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2.3%,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例30.6%,分别比全市低21.5个、1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18.5%,比全市低24.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例26.8%,比全市高4.1个百分点;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同比下降41.5%,比全市低36.4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入库项目70个,同比减少52个,其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32个,同比减少51个。
(三)房地产持续低迷,建筑业产值降幅扩大。上半年全县建筑业产值217.85亿元,同比下降8.4%,降幅比一季度扩大3.2个百分点,比全市低3.1个百分点。89家企业38升51降,重点企业业务量持续收缩,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111.7亿元,同比下降43%。房地产业可售面积减少,优质房源不足。止6月末可售面积8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新批预售面积较少。上半年新批预售证面积仅为7.28万平方米,其中二季度当季无新审批预售证。
(四)旅游消费活力不足,高品质酒店入住率下降。据移动大数据监测,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 442万人次,同比增长8%,景区门票收入8013万元,增长7.8%。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3%,比一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皇冠、国际、工疗、港湾、戴维、龙象豪生、石浦开元等企业上半年营业额降幅均超10%。
三、下阶段趋势初步判断
上半年我县GDP增速较低是房地产周期、新能源产业周期和宏观上内需增速减缓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我县自2022年上半年低点(GDP增长3.5%)逐季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高点(6.9%),再经四个季度回落至上半年的低点(4.1%)。从三季度看,大项目带动、部分行业低位回升、非正常因素影响减弱等向好因素有所增多,但同时部分主要指标同比基数抬高、新的增长点不明显,经济回升的难度仍然较大。下阶段要积极落实中央、省市稳经济扩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项举措,深挖海洋资源、园区经济潜能,抓好增量培育和及时反映,尤其是重点支撑指标、重点企业、新增单位的增量贡献。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平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