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教育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70号提案的答复

张珊珊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医教结合,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议”(第170号)已转至我局办理,结合县卫健局等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加强医教结合有利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系,对做到“早了解、早调整、早干预、早治疗”意义重大。针对医教结合共同参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近年来我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实行医教交流。自2023年起,每年计划安排30余名专职心理教师赴宁波康宁医院进行跟岗实习,了解医院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诊疗的具体流程,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理问题筛查中的识别能力。截至目前,全县所有中小学均有专兼职心理教师参与了医教交流跟岗学习活动。其中,在县内,宁波建设工程学校也与象山三院进行了医教实习跟岗交流。

二是参与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历年来,县教育局与卫健系统深化合作,参与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专兼职心理教师加入象山县心理协会(有5名心理教师成为了象山县心理协会的理事);参与象山县心理救援队;全体专兼职心理老师注册卫健系统的心理人才库;参加“阳光心灵”未成年人讲座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精神卫生协会的心理画比赛并取得佳绩等。

三是推进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学科交叉研究。我局鼓励心理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历年来已有300余人次的心理教师参与了卫健系统组织的培训,包括危机干预培训、催眠工作坊培训、青少年精神健康培训、家庭教育培训等,探索新的心理健康医教结合模式和方法,为推进心理健康医教结合工作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与县卫健局的沟通和联系,密切部门协作,加强统筹协调,建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织好心理健康安全网。

一是完善医校合作交流制度。输送更多学校心理教师去专科医院进行跟岗学习,三院院区提供规范化跟岗学习项目,学校专业心理教师通过跟岗学习,提高精神重症识别等能力。逐步健全心理危机学生的转介、转诊机制,学校及时告知家长求助渠道,协助家长应对顾虑,按要求向三院院区阳明心坊转介学生,院方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心理治疗或向上级转介,在学生本人及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向学校提供学生咨询诊疗信息。

二是有效开展医校心理援助行动。为进一步加强和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强化医校联动,我县于2024年4月出台了《象山县医校心理援助行动实施方案(试行)》(象公卫委办〔2024〕2 号),计划2024年4月2025年12月底,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原则,组成专家团队,选择了爵溪学校、殷夫中学、技工学校等作为我县第一批试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宣教、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就医转诊、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等定点援助工作,并适时形成可推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实践经验,以此提高医校心理援助工作的实效性。

三是提高心理健康服务专业能力。建议县卫健局在委培指标内,统筹考虑各方面实际需求,加强心理专业医生定向培养力度。构建以县级心理专家为龙头,持证心理咨询师为骨干,心理服务志愿者为基础的心理服务网络。加大对三院院区心理专科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加县级综合医院心理专科服务。充分利用县心理卫生协会平台,培养、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心理卫生领域,弥补政府机构心理卫生资源不足的短板。

四是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跨部门工作协调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整合力量资源,加强问题研判,采取及时有力措施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突出心理问题等工作。依托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主体,搭建区域与条线相结合的心理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起以心理知识宣传普及为前端、心理问题调节监测为中端、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为末端的“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对于下一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径、内容与模式,我们还将进一步摸索和研究。我们将继续争取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卫健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聚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推动我县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象山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