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林一山 “守山人”的蛇年新春

发布日期:2025-02-10 13:47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见到老陈时,是大年初四早上10点,一身迷彩制服的他,腰绑柴刀,骑着一辆正三轮候在村口,左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消防”的金色绣字很是显眼。“我已经把林地外围车巡一遍啦,等下你们跟着我步巡上山……”老人家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特别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说话时微眯起来,牵动出满脸的“笑纹”,带着新春的喜气。

老陈名叫陈光银,新年正好66岁,是西周牌头和航头两村林地的护林员,村里人更喜欢称呼他为“守山人”。蛇年新春,是老陈护林的第五个年头了。护林员首要职责就是“山林防火”,每年清明和春节两大节庆都是林区防火的关键期,也是他强化巡护,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

“春节是森林禁火期,少部分人家有过年拜坟头岁的习俗,天干物燥,一个烟头就有可能酿成大祸。”老陈一面介绍,一面开启了一天的林地步巡。这是一条毗邻山溪的湿滑山道,老树枯藤遮天蔽日,耳边是奔流“隆隆”水声。大年初三下的雨水,给“巡护”增添不少“麻烦”。当然,这些“麻烦”仅针对记者,山高林密,记者这边是一步一滑、手脚并用攀爬跟访,老陈的“开路”却是双手插兜,颇有几分“闲庭信步”。

“这是里庵山,最高海拔接近600米,我一个人巡护,2个小时左右能搞定。”他说,按规定护林员每月巡护至少15天,日巡路程至少3公里,自己负责的牌头航头林地共计6645亩,每次巡护基本要3个小时以上,一天要巡两次。去年年底开始,降雨减少,天干物更燥,老陈几乎整天“泡”在山上,除夕当天,更是“兜”了一整天,傍晚巡到近村的山脚,发现了几处灰堆,一个个拨开,再拎水浇透,最大限度消除隐患。“年初三来了一场雨,稍微松了口气,今天雨停了,想着还是上山看看才放心。”

老陈是牌头村人,自小就在山林里长大。他介绍,村里先祖都曾安家深山林区,还在山上形成了20多个小村,民国时期“移民下山”才有了现在的牌头。老陈家太爷辈下的山,但世代都靠山吃山。“我年轻时砍毛竹、背毛竹谋生,山林是全村最宝贵的资源。”

老陈清晰地记得,40年前里庵山曾发生过一场大火。“那年冬天,有个小孩玩火烧山,全村人上山打火。”当时20多岁的老陈也参与了灭火,衣服烧得破烂,好在没有人员伤亡。那次火灾过火面积有几百亩,大家懊恼又心疼,直到现在,村里老一辈都在念叨:“玩火烧山,牢底坐穿!”

除了重中之重的山林防火,老陈在日常巡护中还要关注林区林木生长,以及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有盗伐、盗猎现象,或者林区出现大面积病虫害,得马上上报。”为此,县镇两级专门给所有护林员配备了安装有“林长智治”APP的手机,所有人员的管护区域以及巡护路径等都会实时呈现。“每次巡护,要求我们在手机上至少打卡三个点位进行考勤。”而一旦发生火情,也能够及时上报,联动处置。

别看老陈“插兜”巡山,真到崎岖处,也得靠手上功夫。他有个“秘密武器”,就是腰后绑的长柄柴刀。山石陡峭又有枯草漫道时,就会果断抽刀“刷刷刷”开路……当然,深山情况多变。去年上春,老陈巡到里庵山旁的山坡,就和五六头野猪“狭路相逢”了。

“每头在20多斤,幸亏不是大猪,避开人‘嗷嗷嗷’的往坡下冲,算是虚惊一场。”他呵呵笑起来:“其实野生动物更怕人,你不惹它,只有它们躲我们的份。”除了野猪,老陈说现在上山伐竹挖笋的人少了,野兔等小动物也多了起来。

一人、一林、一山,默默相伴守护。在象山,如陈光银这样,用双脚丈量着对大自然的守护之路的护林员,一共有219名。他们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几年乃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巡护全县近95.74万亩林地。其中,西周镇下辖的林地面积最大,达到17.5万亩,目前共有28名护林员,一步一个脚印,为守护大山生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朱志春 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