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四化”发展方向,全力实施产业延链强链、梯队培优强企、数实融合强质、投资攻坚强基、空间整治强效“五强”行动,奋力实现三年争进位总体目标,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硬核实力。
一、开拓新优势,实施产业延链强链行动。一是强化产业链招商。强化靶向招商,制定“3+2”产业链图谱,精准对接龙头企业,争取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本地。打造专业招商队伍,提升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化招商效能,开展高效、精准的招商活动。二是推进新兴产业强链补链。聚焦临港装备、绿色能源、功能材料等新兴产业,构建“链长+链主”高效协同推进机制,打好延链补链强链组合拳,推进海上风电(3#4#5#6#)、太古新材料、中船海装等项目开工动建,加快深远海风电母港、容锐生物制造、杭氧大型模块化深冷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力华港机二期等项目签约落地。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以品牌化、数字化、协同化、功能化为重点方向,实施内外销并举,打响“做针织找象山”供应链品牌。主动顺应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发展趋势,以华翔、合力等链主企业为龙头以点带面,提升发展汽模配产业。
二、凝聚新力量,实施梯队培优强企行动。一是加快企业产能回归。健全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等机制,进一步夯实宁波华翔、锦浪科技等重点企业支撑,鼓励申菱电梯、天翼装备等总部企业业务回迁、数据回流。二是加强优质梯队培育。强化“330”企业品牌效应,抓好配套政策落地;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量提质,健全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多层次服务体系。三是提升头部企业能级。支持日星、锦浪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做精主业,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快勤邦、同家、钰烯等企业上市进程。
三、夯实新基石,实施数实融合强质行动。一是扩量提质核心产业。推进日风电气、峰梅金属等企业扩量增产,力争荣宝雨半导体、威仕顿电器等企业投产纳统,挖掘爱播、智酷科技等软件信息服务业新增长点;发展706影视双创中心等数字影视全产业链。二是分类打造典型样板。发挥兄弟服饰、合力科技等优质数字化案例“样板间”效应,培育数字化改造服务商资源池和联合体,推动针织、汽模配两大传统产业试点创新、行业推广。三是提升数字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加快纺织品检验检测平台实体化运营,发挥华为象山数字经济促进中心作用,丰富云化数字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快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5G基站,实现5G在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典型应用场景深度覆盖。
四、壮大新动能,实施投资攻坚强基行动。一是加快项目落地转化。排摸梳理标志性产业链及重点细分行业强链补链项目,精准掌握本地头部企业投资需求和增资扩产计划,建立项目推进五张清单,重点关注应开未开、应竣工未竣工项目,强化跟踪帮扶。二是推动企业技改增效。全面落实“两新”补助和贴息等激励政策,排摸符合国家超长期国债支持范畴的“两新”项目,鼓励引导企业实施技术装备更新、工艺流程再造等重点技改项目,支持企业增产增效。三是狠抓项目要素保障。落实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要求,规范工业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确保交易后用途不变、产出不减。加强项目用电、用气、用地等方面要素保障力度,持续跟进大走访活动排摸的企业用地需求,推动优质项目顺利落地。
五、构筑新生态,实施空间整治强效行动。一是聚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加快腾挪用地空间,滚动排摸新一轮“五个一批”工业用地改造提效攻坚清单,压实各方责任,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帮扶高耗低效等三类企业。二是加快“2070”集聚区建设。打造临港装备战略产业园内“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宁波市智能制造示范性区域中心”等标志性项目,以大项目落地提升集聚区产业能级。三是迭代“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工业用地综合评价流程,完善差别化水电价征收工作,进一步厘清征收主体的用水、用电户号及“一号多户”的情况,倒逼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