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市场监管局坚持“市场监管部门既是执法部门,也是重要经济部门和民生部门”的职责定位,自觉当好改革创新“排头兵”、高质量发展“促进派”、优化营商环境“主力军”、经营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维护者”,围绕中心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监管执法,有力维护市场秩序。一是平安建设工作走在前列。围绕市场监管“全面安全、全域安全、全程安全、全量安全”目标,有序推进检查督查、维稳安保、信访等工作,完成省市平安暗访迎检。二是重大保障任务圆满完成。保障重大赛事活动的食品安全,精心组织象山马拉松、第二十七届开渔节、全省第三届原创流行歌曲大赛等13场重大活动的餐饮安全保障工作,确保近1.3万人次的饮食安全。在第六届佛教论坛期间,派出4名业务骨干赴奉化开展保障任务,助力实现食品安全事故和餐饮投诉“两个零发生”。三是专项执法行动成效明显。开展执法亮剑护民行动,推进公用设施违规收费检查、车辆检测机构不规范操作检查等专项行动,全年累计办结各类违法案件1190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8件,入选省市局典型案例7件。提升消费维权效能,办结消费投诉4397件、举报1877件,调解成功率达63%。
(二)聚焦重点领域,有力守住安全底线。一是食品安全监管稳步提升。做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建成1个县级风险综合治理中心、58个县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哨点,累计上报风险隐患208条。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问题整治,跟踪闭环问题1600余个,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级A级比例由30%提升到48%。落实14家集贸点和109家生鲜门店快检工作,守牢菜篮子安全。二是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244家次,开展药品抽检173批次,闭环处置不合格药品2批次。加强与卫健部门的沟通联系,健全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机制,审核药品不良反应报告88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163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313例。三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深化。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情况,查办销售伪劣电动自行车相关产品违法案件14起,没收不合格电动自行车19辆。落实工业产品生产销售主体责任,指导383家企业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四是特种设备监管全面加强。开展停用设备专项整治,发现“假停真用”违法行为线索3起、“使用未经检验的设备”违法行为线索7起。开展全县工业企业特种设备领域安全大排查,联合镇乡街道督促使用单位开展自查自纠。推进无忧乘梯安民行动,实现物联智控电梯508台。
(三)聚焦服务供给,有力助推企业发展。一是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持续推动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和准入准营、企业迁移“一件事”等改革,最大限度便利注册登记,去年新增经营主体1.2万户,累计经营主体91155户,同比增速3.57%。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抽查7128次,执法检查同比减少48%,联合双随机监管率同比提高28%,有效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执行“轻罚、免罚”制度,全年作出减轻处罚172件,作出免予处罚64件。二是质量标准支撑有力。挖掘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健全优质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21家,加强质量管理、标准引领和品牌培育,创建标准创新型企业10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2项,累计24项。三是知识产权创新赋能。加大知识产权培育、运用和保护力度,成立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象山分中心,全县授权发明专利373件,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817件,全省首单海外专利维权“保险+服务”合同在象山落地。
(四)聚焦民生保障,有力促进共同富裕。一是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开展“海上流动小药箱”创建工作,在石浦镇、鹤浦镇和高塘岛乡的9家药品经营单位设置渔民购药服务专区。完成第二轮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创建完成省三星级市场3家、四星级市场2家,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取得较好进步,第四季度第三方测评进位较好。圆满完成省市民生实事,建成阳光食品作坊19家、中小学校“示范食堂”12家、养老机构“阳光厨房”23家。二是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推进绿色直播为民行动,建立品牌库,首次培育超千万直播消费品牌4家、千万元级农产品品牌1家、“新秀电商直播”3名,个体网络治理数字化转型改革被评选为2024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优秀案例。三是个体帮扶精准有效。围绕“一只橘”特色共富产业,通过大中型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结对,开展技术指导、直播培训等服务,助推企业及农户的红美人柑橘销量达1.5万箱。搭好银企对接平台,推进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工作,解决经营户融资难问题,发放贷款357笔。全县10家个体工商户入榜首批浙江省个体工商户“浙个好”公共品牌名录,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县局将围绕促发展、优服务、保安全、强队伍的工作思路,注重放心消费、政务服务、平安市监、专业队伍四个方面建设,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助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一是创建放心消费单位。聚焦消费集中的企业、行业、区域,培育放心商店、放心市场、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并做好动态管理,推进放心消费提质扩面。二是治理恶意投诉举报。开展举报投诉数据的分析研判,针对性地组织专项整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举报投诉。充分调动局内5名公职律师资源,组建法务专员团队,为基层所应对职业打假人提供法律支撑。三是打造电商品牌。对接电商园区和实体企业,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京东等头部平台与传统产业开展战略合作。加快发展“产业+直播”“直播+跨境”模式,形成电商平台与农产品、海鲜等特色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四是做好统一大市场建设。做好规范海洋经济领域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建立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的竞争政策协调机制和市场竞争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二)聚焦政务服务建设,激发主体活力。一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二是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聚焦汽模配、智能装备的优势产业,加强质量管理、标准引领、品牌培育等服务,加大知识产权培育、运用和保护力度。推动专利、标准、品牌等质量要素成为融资增信参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深化信用修复服务。全面推行柔性监管,推进信用快速修复和“免申即享”,最快时间帮助经营主体退出失信惩戒。
(三)聚焦“平安市监”建设,维护市场秩序。一是强化市场监管领域风险防范。围绕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等监管重点,聚焦校园食品、食用农产品等社会关注热点,创新监管机制,规范食品快检,推广食品安全智治,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二是推进服务型执法。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减少中低风险市场经营主体的检查频次。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推行《象山县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实施细则(试行)》,营造“无事不扰”的良好环境。
(四)聚焦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开展教育培训。根据干部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提升干部专业素养。二是培养年轻干部。谋划青年干部培养路径,建立健全成长工作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有计划地把优秀干部放到关键岗位,锻炼干部快速成长。三是推进清廉建设。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党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纪律意识。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和清廉机关建设,不断完善监督、约束、问责长效机制。坚持严管厚爱,做好谈心谈话,重视干部心理健康,体现组织关心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