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建强基层基础为主线,全面抓实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工作,坚决打好风险防范主动仗、攻坚仗、整体仗,有力保障全县安全形势平稳。1—12月,全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8起、死亡5人,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6.7%;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未发生自然灾害伤亡事件。
一、今年主要工作
(一)党政齐抓共管,健全责任体系。一是领导率先履责。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应急管理工作。包朝阳书记、李晓东县长经常性研究部署、检查督导安全生产、防汛防台等工作,带队开展“四不两直”暗访检查,亲自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其他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部署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安全生产检查,传导安全生产压力,形成领导带头示范、各级层层落实的安全生产浓厚氛围。二是强化考核明责。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梳理2024年度安全生产重点任务清单,优化细化考核指标,逐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责任到边到底。严格落实防汛防台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责任制,明确全县防汛责任人5041人,其中包保责任人415人。三是完善基层体系。新设基层指导科,全力推进全县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18个应急消防管理站、12支消防专职队通过市级达标验收。着力构建“5+1”救援圈,以“大镇带小镇”方式,推动全县应急救援全覆盖全辐射,将西周、定塘2支森林火灾综合应急救援队50名队员编制划转至县应急管理局统一管理。
(二)全域攻坚整治,深入治本攻坚。一是强化谋划部署。起草《象山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县级各专委办、县级各相关部门对照上级方案,围绕道路交通、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工矿、旅游、城市运行八大重点领域,制定8个重点领域子方案和20个重点行业系统子方案,构建“8+20”治本攻坚行动总体框架,健全治本攻坚行动方案体系。二是着力协调推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等行动,全力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指导各地检查企业(场所)7583家,发现隐患19274个,完成整改18255个,整改率达94.9%。督促各牵头部门积极发挥本领域、本行业统筹抓总作用,累计完成部门检查3002家,企业负责人带队检查1829家,排查整改重大隐患147个。三是注重素养提升。围绕普及应急安全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安全素养,组织开展全县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先后组织广场咨询日、亲子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相关活动被今日头条、宁波电视台、象山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同步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题安全教育培训3621人次,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5030人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提升行动宣贯培训2958人次,“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宣传11.9万人次。
(三)持续加码加力,力求标本兼治。一是实施专项治理。集中开展“拆窗破网”专项整治,公安部门提供强制执行支撑,消防部门全程指导,镇乡(街道)负责执法跟进并提供免费拆除服务,累计拆除防盗窗(网)16732处、整体拆除率118.2%,市级验收一次通过率达90%,居全市前列,20个镇乡(街道、园区)实现基本清零。针对海绵、泡沫、塑料、玩具、打火机、电镀“六类”企业开展火灾专项整治,排摸“六类”工业企业154家,发现隐患647个,完成整改598个。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做好电动自行车、城镇燃气、专业市场消防安全、高层建筑消防、大型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安全隐患专项治理等专项整治,打击各类违规停放充电998起,非法改装、加装电动自行车1158起;年度更新改造燃气管网10.76公里,瓶装气用户“胶改金”15.89万户。持续深化电气焊改革,加大对疑似涉焊企业排查检查,已完成检查707家。落实有限空间作业源头监管举措,101家有限空间作业企业落实8项安全管控措施。二是加强园区治理。全面推进小微园区(厂中厂)规范化建设,实施园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本质安全提升、精准执法和帮扶等五大工程,压紧压实“房东”和“入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截至目前,经市级小微园区工作专班验收52个、安管员配备率100%、签订承租期安全管理协议占比97%、联动警铃配备率65%。推动危化园区整治提升,完成经济开发区化工集聚区封闭化建设;保持危化特殊作业高压严管态势,累计检查企业127家次,涉及特殊作业点324项,发现问题隐患397项,全部完成整改。三是狠抓依法治理。持续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巡查和评估,强力保持安全生产监管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大专项执法、联合执法、分级分类执法力度,共开展执法检查1126家次、立案209起、作出行政处罚222起、罚款371.51万元,“一案双罚”49起、曝光典型案例39起。
(四)树立实战导向,主动靠前防范。一是开展实战化培训演练。建立山塘水库河网等“八张风险清单”管控机制,对风险进行闭环管控,实施汛前、汛期两轮次村级暴雨气象预警响应全覆盖演练,重点演练人员转移避险、重点区域巡查、避灾安置场所开放、物资装备清点等实操环节,已开展非汛期演练54场,汛期演练489场。高效运作“1833”联合指挥体系,深化“吹哨叫应”,高标准完成“应急使命·2024”演习宁波象山演习场各项任务和全县2024年度防台演习,进一步梳理防台应对流程和各级各部门防台职责,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和磨合机制目的。7月以来,圆满完成台风“格美”“贝碧嘉”“普拉桑”“康妮”防御任务,10月中旬完成《象山县防御超强台风对策研究报告》《象山县超强台风防御专项预案》编制,同步完善全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二是夯实森林防灭火基础。推进落实加强新形势下森林防灭火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各地任务数、指标数、完成数、完成率。组织野外火源治理专项行动,加强祭祀、农事、林业生产及野外工程施工等用火管控,开展森林巡查350余次,重点山林巡查覆盖率达95%以上,整改火灾隐患75处。三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积极构建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反应灵敏的应急指挥体系,不断提升信息报送质量和实效,健全与110、119、海事、农业农村、交通、住建等部门紧急信息联动机制,演练单兵、布控球、无人机、卫星便携站等可视化设备。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保障,推进国债自然灾害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建设。
二、2025年工作思路
我县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领域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但是综合当前发展形势、气候状况以及我县工作实际,安全生产、灾害防范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极端灾害防范压力明显增大,涉海涉渔、消防领域风险依然较大,基层基础支撑仍存不足。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县应急管理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重点打造“风险一张图、力量一张网、监管一个环、救援一盘棋”,持续发力基层建设,聚焦风险主动防范,坚决守住安全底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立体化隐患排查体系。健全履责监督机制,建强用好小微园区专职安管员、镇乡(街道)应消辅助力量、技术检查员、安责险事前服务团队4支队伍,构建“点上”企业动态自查、安责险服务排查,“面上”镇街常态巡查、“线上”县专业检查的立体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写好“执法+”文章,执法活动深度融合普法服务、防风险服务,主动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动态消除事故隐患;写好“培训+”文章,建立县镇(乡)两级应消力量常态化、精准化培训体系,定期开展技能比武,提升队伍素质。加大基层执法力度,推动镇乡(街道)办理5万元以下案件起数占比达到70%以上。
(二)明确新行业领域监管职责。加强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使用,综合运用会商研判、晾晒通报、警示约谈等措施,刚性落实“隐患前追+事故后追”责任倒查机制,严格事故隐患闭环整改,全面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完善分类分级监管执法,提升镇乡(街道)执法办案能力,规范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突出执法检查中的人均检查率、隐患发现率和隐患整改率,将专项整治做精做深,切切实实提升问题隐患排查整治能力。加大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行刑衔接力度,推动主体责任落地。
(三)实施精准化重点整治攻坚。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强化企业、基层帮扶指导,集中开展“小切口”专项整治,巩固深化“拆窗破网”、小微园区(厂中厂)严重违章搭建拆除等专项整治成果,动态强化六类工业企业火灾、有限空间作业、危化特殊作业等严管严控,督促相关部门深化电动自行车、燃气、高层建筑消防等集中整治,坚决防范群死群伤事故发生。深化“两个园区”提质攻坚,持续推进小微园区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化工园区整治提升行动。
(四)强化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健全县级城市安全运行体系,组建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依托现有系统,针对事故险情、灾害预警、基层履职、监管执法、企业履责等进行定期统计分析,持续丰富重点领域监测预警手段,扩大监测覆盖面,提升城市安全运行风险监测预警的精准性、有效性。加快推进“天机网”建设,(一期)项目力争2025年主汛期发挥作用,2025年底前实现全县村社气象站全覆盖。健全城市安全运行风险会商研判机制,有效运用研判成果,指导风险防范。
(五)提升体系化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巩固“1833”联合指挥体系,完善防指成员单位风险分析动态研判和向基层一线推送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机制,强化第一时间预警吹哨能力。开展村级防汛责任人“四讲一会”训练,落实汛期、非汛期两轮次全覆盖村级防汛演练,全面推进防汛防台重点风险村社能力提升,强化“乡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推进基层森林防灭火体系规范化建设,深化无人机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测应用,强化森林火灾扑救队伍智能单兵辅助系统、前哨应急指挥系统配备,提升森林火灾“早发现、早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