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描绘新蓝图。
今年是象山经济总量上台阶的决战年、发展动能大转换的关键年、五年规划谋新局的窗口年,而农业农村领域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也是重要战场。
回首2024年,我县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千万工程”省级试点,加快和美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连续6年获评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蝉联全省乡村振兴“神农鼎·铜鼎”,推动“三农”事业实现了新突破。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民农村共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新的一年,象山农业农村将从何处发力,助力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样板?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持续做强现代农业、建好和美乡村、加快强村富民,为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全链打造,做强现代农业
春光明媚,在茅洋乡的象山黄伯伯红美人家庭农场,农场主黄伦海正和工人们忙着修剪红美人柑橘枝条。这里种植的脱毒红美人柑橘,去年是投产第二年,亩均产量就超过了5000斤。随着橘树增长、树势渐强,今年亩产量有望超过6000斤。
象山红美人柑橘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去年品牌价值达到36.38亿元。今年将在与邓秀新院士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抓好种业“芯片”,加强柑橘总部经济研究。从“一只橘”可以窥见象山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去年,我县加速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力以赴抓生产、打品牌、提效益,实现一产增加值157亿元、全省第一。今年我县将着力推动“土特产富”全链条发展,构建“一个链条、一个链长、一套政策、一个团队”的建设机制。加快“土特产”优质优价,提升“半岛味道”“象山柑橘”等品牌影响力,“两红一白”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5亿元。
农业大项目、好项目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比如去年,北欧鲑鱼陆基养殖项目一期投产,深远海半潜式智能化养殖平台“东海一号”交付投用。我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结构和空间布局,今年将谋划落地大塘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柑橘产业集群、滨海农创园、宁波蔬果保供基地、县树县花一体化规模化产销、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项目。
做强现代农业,离不开强农固本的支撑。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我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实现“三连增”的基础上,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7.7万亩、1.5亿斤以上。并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建设海上牧场,丰富“森林粮库”,推动肉类、禽蛋、蔬菜等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
片区组团,建好和美乡村
春节一过,泗洲头镇墩岙村已满弓上弦,加快推进稻田小火车项目,启动项目建设运营。墩岙稻田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有望改变该村里的游客结构,将带来更加年轻的客源,把游船、小火车、咖啡馆等项目融入进去,让整个综合体实现一站式吃喝玩乐。
去年,墩岙村聚焦乡村治理新实践、共同富裕新业态、未来乡村新场景,坚持“跳出墩岙看墩岙”,一体推进灵南片区共富乡村集约创新示范建设试点,为乡村组团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美丽乡村一直是我县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我县支持地缘相近、资源互补的村庄“抱团共富”,涌现出磊山昕居共富大楼、何金石龙溪峡谷漂流等样板,建成省未来乡村9个、市艺术赋能村7个,和美乡村覆盖率46%。今年将深化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完善镇村连片发展机制,推动乡村在更大区域规划连片布局、村貌连片提升、产业连片发展、资源连片投入,谋划推进大墙头、大墩岙、大花墙等组团提升、共同发展。
和美乡村要分类建设,而不是一哄而上。今年我县将健全完善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提升农村“三大革命”、和美乡村三大行动整治成果,完成农房改造950户、管线序化村10个、村道提升村54个。同时,联动打造建成省级未来乡村3个、省和美乡村达标村75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70%。
和美乡村重建设,也要讲发展和“慧”治理。村庄发展上,我县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行片区组团、联营抱团、飞地抱团等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经营。在治理上,深化乡村数字治理,探索智慧乡村发展路径,加强乡村数智生活馆建设,推广“三农”云平台应用,加大产业大脑、农业电子名片、“浙农码”治理赋能,提升乡村服务能力。
集成改革,推动强村富民
今年春节前后,在西周镇官山村打造的“数字化”共富农场,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该村发展草莓、蓝莓种植采摘为主的“两颗莓”经济,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村、富民一体发展。
官山村的经验,得益于改革探索,引入象山青一家庭农场团队全权运营农场。该团队凭借技术实力强、市域流量大、成功经验足等优势,先后在丹东、定塘、茅洋布点多个数字化种植采摘基地,实现了“技术增值”“服务增值”。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去年,我县加大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加强现代“新农人”培育,提升了农民收益,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今年我县将实施“多地联动”改革,聚焦承包地适度规模经营、宅基地规范管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拓展“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方式途径,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在“服务增值”改革方面,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让科技创新为产业振兴蓄势赋能。深化现代“新农人”培育,完善青年入乡招引机制,吸引更多返乡能人、创业青年服务乡村振兴,力争全年培育“浙农英才”2名、乡村振兴“头雁”30人、十路人才3000人。
此外,实施“联农带农”改革,健全完善强村富民联农带富机制。总结提炼象山柑橘和梭子蟹产业联盟、象山大白鹅和茶叶产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经验做法,探索组建更多家庭农场联盟、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实现技术共用、利益共享。建设农业综合型服务中心,优化规划布局,整合政策资源,推进规范运营,拓展农机、农技、农资、农事等多种服务功能,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记者 夏超明 通讯员 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