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茅洋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实施省三个“一号工程”、县“363”拼经济专项行动,聚力推进乡“五创五争”工作计划,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有序可控。1-9月,全乡实现财政收入4472万元、同比增长17.9%。
(一)聚力提质扩面,经济发展稳步前行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1-9月,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4.2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85%、4.01%,剩余指标符合预期。加强招商引资,深入实施“项目双进”行动,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完成率超86%,提速推进华佑转子泵、爱富伊金属铸件等在建项目2个,成功签约新能源避雷器、众利流体食品级转子泵、40V无刷园林工具等项目3个。突出科技创新,健全完善“一企一技术”,累计落实研发费用5407万元、同比增长10.8%,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6家、“330”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完成率达150%,新增国科小23家、省科小11家,均完成全年指标,成功申报县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4家、县科技型“小巨人”培育企业2家。
全域旅游提速增效。1-10月,累计接待游客101.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7亿元,获评2023浙江乡村运营十佳乡镇、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成绩突出集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领域成绩突出集体)。项目建设纵深拓展,一体建成省一级旅游驿站、海花里·滩玩中心等重点项目2个,有序推进萤石矿洞、研学营地、休闲渔业码头等特色项目3个。业态品牌转型升级,招引落户星巴克咖啡、拾锦造物、青茶、青象等消费业态4个,圆满承办中国滩涂户外运动挑战赛音乐嘉年华、和平精英浙江村镇赛、Natural Beauty·在宁波共富和美、N30°海岸艺术展、龙腾西海岸·年味集市、“四季阅读”之“翻阅山海·夏雨润书”阅读品牌推广等大型活动7次。花墙村获评首批12家浙江省乡村职业经理人(CEO)“实训基地”。文旅融合双向赋能,创建完成市第7批“精特亮”花墙旅居生活特色街区项目,提质升级市级非遗旅游路线1条,揭牌成立海花里青创书局,县图书馆首个精品微书房落户拾锦造物小院,成功申报野茗茶、王群竹根雕等县第七批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2个,新增蔡何亚宁波农民画非遗传承人1位。民宿行业持续发力,实施“宿说茅洋”品牌升级工程,花墙民宿聚集群、无边际海鲜大餐、蓬莱渔韵伴手礼分别获评“宁波最IN乡村旅游”十大美宿、美食、美品打卡点。文山鱼鳖获评2024县第二届“吉祥东海·象山有礼”旅游商品大赛铜奖。茅洋乡“十方”民宿获评全国“乡村之心·十佳年度村宿”(系全市唯一)。
农业产业有效推进。1-10月,累计实现农业经济总产值3.6亿元,柑橘、枇杷、杨梅、火龙果等农业产业收入近1.3亿元。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持续抓好粮食种植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共签订早稻粮食订单214吨、早稻种植任务450亩、油菜种植任务400亩,完成种植业保险7091亩。强化水利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茅洋乡小流域治理、蟹钳港生态海岸带工程建设、市级美丽河湖治理等项目,顺利通过银子洋、上缸厂片900亩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工程。
(二)聚力美丽建设,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集镇建设扎实拓展。突出全域统筹、规划引领,“三拆一改”行动、工业集聚区农转用报批、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发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现代化美丽城镇项目(茅洋乡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完成立项,花墙村污水终端整改、兴坑溪坑整治、文山海塘闸门维修等项目建成使用,有序推进蓬溪村农村公路路灯安装、茅洋综合文体服务中心招标建设等民生项目。交通路网日益完善,盛宁线至生态畜牧区路面提升工程基本完成,畜牧小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进场施工。
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全面铺开“一步一景、一村一品”建设,稳步推进花墙艺术赋能村创建工作,计划11月底完成创建,竣工验收小白岩村农村综合改革项目,持续实施银洋村、花墙村、蓬溪村、文洋村等农村综合改革项目,预计12月底建成。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精特亮”等专项行动,完善丰富景观小品、外墙立面、休憩设施,优化升级通信管线“上改下”、老祠堂修缮利用、环村景观道改造等工程。
生态治理稳步开展。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深化环蟹钳港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统筹抓好海塘加固绿化、水源生态净化、养殖环境优化等整治工作,实现4个断面水质达四级以上、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常态开展“美丽茅洋·清洁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农村厕改、污水管网全村覆盖,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聚力攻坚保稳,治理质效不断提升
民生事业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健康茅洋建设,统筹做好流感疫苗接种、优生健康检查、家庭养育照护、食品药品监督等各项工作,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达3470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覆盖率超85%。关注“一老一小一新”关键民生小事,百姓健身房竣工验收,乡镇书吧、花墙村家庭养育点、文洋村和小白岩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完成创建,县一星妇女儿童驿站、市儿童友好乡村等待验收,文洋村五星级文化礼堂创建有序推进。杨家岙村翁迎蕾荣获“宁波好人榜”。
公共服务均衡升级。健全社会大救助体系,完成全年入户关爱走访以及2项困难群众“善居工程”,累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398.8万元,切实提升普惠性、兜底性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开展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工作,推进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全覆盖,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8%。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圆满完成春秋两季征兵3名大学毕业生、128名民兵队伍整组点验和军事训练等任务。
基层治理强基固本。深入开展“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和居住出租房“拆窗破网”专项攻坚整治,全力抓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累计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51个,立案查处整改逾期企业6家。加强信访工作创新举措系统集成,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坐班接访、带案下访、包案化解”制度,排查化解初信初访65起、初信初访率100%,妥善化解信访积案6件、均签订息访承诺书,未发生进京访、越级访、集体访。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必须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部署要求,坚决扛起“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使命担当,奋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乡域新实践。
(一)坚持链式培育,推动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全力攻坚项目招引。按照“续建项目提量、新建项目提速、谋划项目提前”要求,全力推动1个在谈项目、3个签约项目落户动建,加快亿元以上项目华佑泵业、爱富伊金属铸件等2个在建项目完工投产,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打好产业项目招大引强攻坚硬仗,有序推进茅洋乡工业集聚区建设,聚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力争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个、千万元以上项目4个。鼓励企业“四上”发展,深入实施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双提升双促进行动,力争新增规模企业2家,全年培育国科小企业23家、省科小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
聚力提质全域旅游。围绕“一港三核多点”布局,加快推进萤石矿洞、研学营地、休闲渔业码头等项目建设,招引落户海洋研学、康养旅居、非遗体验等新型业态,主动策划主题鲜明、有吸引力等活动,实现全年游客接待数、旅游收入双增长双提升。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包装打造旅游线路、文创产品、主题市集,丰富夜食、夜游、夜购、夜娱等业态元素,延链带动文旅、餐饮、民宿等消费扩容提质,力争全年农文旅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8%。实施“宿说茅洋”品牌升级工程,迭代优化精品民宿集聚区,力争新增省等级民宿2家。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提高粮食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粮食总产达到280万公斤。同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象贝母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引导农民通过入股、托管等形式,将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力争土地流转率达90%。
(二)坚持精细管理,推动乡村发展内外兼修
集镇建设再提升。结合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优化细化乡域体系布局,增强综合承载力和发展能级。抓好民生实事落实,招标投用茅洋综合文体服务中心,有序推进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细。
美丽乡村再升级。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稳步推进2025年农村综合改革项目,一体创建美丽系列村庄、共富基本单元,提质打造环蟹钳港共富样板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可持续发展帮扶机制、集体资源资产转化机制,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超70%,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
生态环境再优化。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持续深化环蟹钳港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不断巩固市级美丽河湖治理项目成果。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稳妥推进“双碳”行动,深入探索“两山”转化机制,加快海洋蓝色碳汇等涉海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三)坚持以民为本,推动社会发展速效并行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推进“扩中提低”行动,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合理支持科学择业、返乡就业、创新创业。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加强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量工作,统筹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做好慈善、红十字等工作,推动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取得新成绩。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面,扎实推进乡卫生院迁建改造工程,持续稳定基层就诊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五星级文化礼堂等,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守牢社会治理底线。加强信访工作创新举措系统集成,全力开展积案清零、清单销号和源头治理攻坚行动,积极创建“枫桥式”综治(矛调)工作站,确保初访化解率达100%、矛盾纠纷化解率95%以上,争创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聚焦交通安全、涉海涉渔、防汛防台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重点推进燃气安全、电动自行车、工业企业火灾综合治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