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洒在墙头镇舫前村,在“村里有座咖啡馆”的小院里,上海游客林倩与闺蜜调整着自拍杆角度。她们身后,店员将咖啡豆倒入磨豆机,咖啡香混着本地草莓的奶油香,交织出独有的甜蜜味道——这个由废弃花木管理房改造的网红咖啡馆,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500人次,成为小镇文旅爆发的缩影。
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墙头镇上演了一场文旅与消费共振的春日盛宴。从ins风咖啡馆到窑炉面包营地,从汉服体验到山海露营,多元业态集体爆发。3月9日,墙头镇文旅办晒出“三八”节周期成绩单:3月3日至9日共接待游客4669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71万元。其中,村里有座咖啡馆、壹里小院、赶海人家等业态游客量爆满,海山屿窑炉面包营地试营业首日即满员……
这股热潮的背后,是墙头镇精准捕捉女性消费偏好,对“她经济”文旅资源的深度开发。节日期间,赶海人家民宿里,以女性团建为主要客源的非遗手工课程天天排满;新开业的海山屿窑炉面包营地,以“海风+窑炉烘焙”的创新组合,将美食体验与自然景观融合,吸引以女性为主导的闺蜜、亲子等人群组团打卡;光在壹里小院,游客就能享受“围炉煮茶”“自制披萨”“汉服体验”等不同游玩项目,增加体验感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游客停留时间。“78%的游客是女性,她们不只简单选择目的地,更注重消费场景的氛围感打造。”镇文旅办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墙头文旅的破圈,绝非偶然。近年来,该镇通过片区联动、艺术赋能乡村、青年人才引进等一系列“组合拳”,逐渐破解文旅核心支撑不足等困境,不断盘活村闲置资源,先后招引晓筑文化等青创团队5个,吸引了47名业态主理人共创共享,打造消费业态11家,盘活闲置资源13处,去年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收入7800万元,同比增长6%。
当“三八”节的鲜花与掌声褪去,墙头镇文旅市场定位愈发清晰:乡村文旅的升级,不仅是业态的堆砌,更是文化基因、生态本底、人才创新的系统重构。在这里,传统与时尚共舞,自然与人文共生,一场以女性消费为起点、以全域共富为终点的变革,正悄然书写乡村振兴的新样本。(记者 董小滋 通讯员 吴黛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