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县人大代表建议204件(其中,闭会期间26件),从具体内容看,城建环保类71件、财政经济类36件、教科文卫类42件、农业农村类33件、社会建设类16件、监察司法类1件、其他类5件。
二、办理情况
在县人大的支持和监督下,各承办单位积极作为,建立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办理工作机制,确保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高效推进。大会期间提出的178件代表建议均按规定要求完成办理答复,办结率100%;闭会期间提出的26件代表建议还在征求意见中。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任务,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领导带头“示范办”。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主动领办8件协调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重点建议,协调条线管理部门制定针对性措施,加快落实推进;各承办单位领导积极作为,建立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办理工作机制,确保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高效推进。大会期间提出的178件代表建议均按规定要求完成办理答复,办结率100%;闭会期间提出的26件代表建议还在征求意见中。二是强化沟通“精细办”。坚持开门办理,通过座谈调研、登门走访、电话沟通等形式,主动与代表进行沟通联络,认真倾听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办前沟通、办中协商、办后回访,不断提升办理工作精细度和质效。大会期间提出的代表建议,“A”类件(即所提问题已解决或基本解决)和“B”类件(即所提问题部分解决或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共169件、占总数的94.9%,“C”类件(即所提问题因条件或能力所限近期尚不能解决)的9件、占总数的5.1%。三是全程督促“圆满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具体牵头落实,将督促检查贯穿于人大建议的签收、办理、反馈的全过程,确保办理工作有效有序运转,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的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大会期间提出的代表建议,从反馈情况看,代表对办理工作满意或者基本满意的176件,不满意的2件,满意率为98.9%;对办理结果满意或基本满意的163件,满意率为91.6%。针对办理结果不满意件我们进行了二次交办,通过重新办理增强办理实效。
二、高位推进、注重实效,推动建议办理助力发展
县政府始终把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作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接受民主监督、改进政府工作、有效凝聚共识的重要举措,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落实机制,高质量完成办理任务,有力促进县委县政府具体部署落地落实。
一是推动产业发展再增速。代表们围绕整合低效工业用地、推进海洋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经济类建议30余件,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强,通过各承办单位认真办理人大建议,许多意见建议被采纳,有力促进了我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整合低效工业用地方面,针对《关于整合低效工业用地的建议》,出台实施《象山县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绘制完成全县工业用地“一张图”并做到季度更新,用地底数进一步明晰;运行象山数字化经济门户“E企通”,从全县整体、企业单家以及企业分布四色图等方面进行展示分析;完成746家规上企业、2862家规下企业综合评价,厘清944家亩均D类企业的水电户号等信息,目前已经征收七至十月差别化水费85480.6元,占比96.91%;差别化电费9月底开始征收,至11月已经征收电费1179607.2元,占比70.9%;截至目前,全县整治高耗低效企业82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37家、低散乱企业162家。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方面,针对《关于利用象山石浦港优越条件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加强环石浦港区域整体谋划,发挥象山石浦港优越条件,持续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双浦”一体化研究、世界级“小商圈”等课题形成阶段性成果;海洋综合试验场获中央预算内资金4800万元,海影城、日星铸业获市海洋经济专项资金补助1380.73万元,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已具备1号机组核安全现场检查条件,目前正等待国家核安全局颁发建造许可证。水、电、混凝土搅拌站、海上钢便桥、生产生活临建等施工配套工程全部完工,进厂道路开工动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G527石浦至长街段(岳井洋大桥及接线)象山段完成投资2.46亿元,占年计划98.41%,S202石浦港海底隧道及接线工程完成初步设计批复,石浦港淤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完成方案比选和技术论证。针对《关于做好船舶修造行业整治后半篇文章的建议》,通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制定行业管理标准的同时对船舶修造行业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将我县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竞争力的特色船舶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已完成《象山县船舶修造行业通用性合规指引》编制,完成博大、东红、启航等3家船舶土地合法化工作;编制完成我县船舶修造码头布点规划,通过系统性纳规、改造,收储、配套一批舾装码头,为我县船舶企业提升海工装备产业的竞争力。巩固农业产业方面,针对《关于加强巩固象山白鹅产业龙头地位的建议》,重点以象山白鹅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通以屠宰为核心的产业链关键环节为主要突破点,不断强化象山白鹅产业龙头地位建设。开展象山白鹅新品系(种)培育,推进新品种新品系研发。积极拓展养殖空间,新增稻鹅轮作养殖面积300亩,肉鹅出栏12万羽。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白鹅产业技术研讨会,院士科创中心正式落户象山。加快推进畜禽定点屠宰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规划设计,将于2025年动工。强化品牌营销体系,指导养殖户成功举办封箱庆和第十二届象山白鹅节“象山白鹅奇妙夜”游园活动,形成线下线上互动,直播观看人数超100万人次。
二是推动城市品质再添彩。我们聚焦代表们提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旅游IP打造等一系列建议,积极沟通联系,深入分析研究,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有效促进城市品质优化、形象提升。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针对《关于完善城区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议》,完成天安路、西谷路、丹西工业园区区块等道路暗渠管网清淤改造工程及建设路暗渠改造工程建设;新增应急排水方仓1座,排水能力为500方/小时;完成市政排水防涝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河道、水闸、泵站一体化管理,增强排水设施联动能力。《象山县中心城区内涝防治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和《象山县主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相结合,正在同步编制中。环城西路周边山区截洪沟建设工程正在编制初步设计,计划2025年年底或2026年年初开工;西大河整治工程、丹西街道工业示范园区村庄及小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排水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以及新丰路暗渠改造工程等相关项目相继开工。打造城市旅游IP方面,针对《关于加快开发象山特色旅游伴手礼的建议》,开展我县旅游商品排摸,共收集”科技生活板块“”特色生活板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文博文创”等74件旅游商品参加2024“浙派好礼”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评选暨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参赛商品遴选,共13件商品获奖,其中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3个,优秀奖8个。11月份,成功举办县“吉祥东海·象山有礼”第二届旅游商品大赛,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开展旅游文创产品专题讲座和培训,评定金奖3个、银奖7个、铜奖12个。县旅游商品目录集已经完成初稿评定。
三是推动民生福祉再增进。聚焦代表们经常提、群众呼声高的民生热点问题,我们深化“千万工程”,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针对《关于加强外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建议》,今年5月以来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依托线上线下日常监管巡查筑牢管控防线,规范网络订餐单位经营行为,切实保障外卖食品安全。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红黑榜”评定活动,倒逼平台商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共建成网络餐饮“阳光厨房”1161家,“阳光厨房”建设率、在线率分别保持在95%、9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建设方面,针对《关于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报销额度的建议》,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4000元提高至5000元,增加了25%;提高慢病门诊待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政策范围内慢性病相关用药、诊疗的门诊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从60%提高至65%;扩大特殊病种范围,统一执行16个门诊特殊病种,新增了5种门诊特殊病种,包括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等,减轻个人费用负担1547.7万元。初步建立了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基本、公平适度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