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后,县政府共收到政协立案提案198件,通过梳理并案为186件。从具体内容看,交通城市建设管理37件,科教文卫44件,农业农村26件,财贸金融旅游34件,工业经济21件,政法社会保障27件,生态环保3件,党政统战6件。
二、办理情况
在县政协的支持和监督下,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求真务实,确保提案办理高效推进,198件提案均按规定要求,在截止日期5月19日前办结,按期办结率100%。从办理效果看,“A”类件(即所提问题已解决或基本解决)69件、占总数的34.8%,“B”类件(即所提问题部分解决或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121件、占总数的61.1%,“C”类件(即所提问题因条件或能力所限近期尚不能解决)的8件、占总数的4%。从办理反馈看,对办理工作满意的169件、占总数的85.4%,与去年持平。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县政府始终把高质量办理政协提案作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接受民主监督、改进政府工作、有效凝聚共识的重要举措,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落实机制,高质量完成办理任务,有力促进县委县政府具体部署落地落实。
一是推动产业发展再增速。委员们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旅游新场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提案30余件,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强,通过各承办单位认真办理提案,许多意见建议被采纳,有力促进了我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针对《关于发展港口经济提升开放水平的建议》,李晓东县长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就“发展港口经济提升开放水平”与委员进行面对面协商交流,围绕验收清单核心指标,细化工作清单,倒排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口岸开放验收项目建设,全力为港口经济发展打好硬件基础,优化产业规划布局,谋划口岸产业发展路径,目前已完成市级预验收,预计今年完成省级验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针对《关于加快谋划南田岛整岛开发的建议》,深入谋划南田岛开发,研究绿色能源、临港装备、功能材料、深远海产业,与中船签订产业招商引资合作协议,拟在鹤浦落地9个风电产业项目,总投资51.3亿元。南田岛开发目前已纳入市海洋经济倍增行动重点任务,金电项目已完成1号核岛正负挖、基坑验槽工作,海底隧道已完成初步设计预评审及环评。人才服务保障方面,针对《关于加快推进象山人才大厦建设的建议》《关于构建县人才服务综合性平台的建议》,印发《“青年与海”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方案》,围绕建设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和打造人才工作标志性场景目标,谋划在大目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大楼建设“青年与海”人才大厦,以发挥核心阵地牵引作用。营造旅游新场景方面,针对《关于打造全域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建议》《关于运用新技术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滨海旅游新场景的建议》《关于抢抓后亚运时代机遇,加快打造体旅产业新消费场景的建议》,迭代打造智慧景区,象山影视城累计投入约1.9亿元,建立“智治影城”云平台,获评省级“智慧景区”;东海半边山引入省首辆5G智能无人驾驶观光车,实现全程零污染、零排放;对接浙江省研学研究指导中心,开展黄冈市和象山县两地对口协作,输送来象研学团队,打造全域研学旅行目的地;开展赛事活动40余场,第二届“农村文化礼堂”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海BA”篮球争霸选拔赛已陆续开赛。针对《关于推进我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建议》,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针织、汽模配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成立华为象山数字经济促进中心,进一步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上半年,9家纺织服装企业、2家汽配企业实现“N+X”数字化改造,纺织服装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列入省级试点;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建成数字化车间4个;新增各类数字类技能人才1035人,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745人。
二是推动城市品质再添彩。我们聚焦委员们提出的滨海花园城市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优质提升等一系列提案,积极沟通联系,深入分析研究,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有效促进城市品质优化、形象提升。滨海花园城市建设方面,针对《关于用‘大物业’管好无物业小区的建议》,有序推进瑶琳未来社区“大物业”入驻管理,通过统筹住宅小区及散居楼、公建单位、市政运维的“一体化”管理,明确服务标准、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及居民出资比例,进一步深化完善大物业管理方案。同时,制定瑶琳未来社区“大物业”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完成全县“大物业”管理调研报告,确定2024年新增试点区域—丹东街道金秋社区。后续还将进一步梳理汇总调研成果,研究制定金秋社区“大物业”管理方案(草案),开展“大物业”管理检查巡查和指导,积极引导“大物业”企业参与配合社区治理事务,推进物业管理与社区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针对《关于提升城市‘烟火气’的建议》,落实步行街十二生肖夜市摊、园中路苗木区块、壹街区夜市区块三个集中疏导点,通过规定经营时间、规范经营方式、设置经营细则等举措推动一批流动摊位经营“合法化”,提升老城区夜消费烟火气,组织开展蓬莱市场家装节、万达广场车展、人民广场家电联展联销等促消费活动30余场,“唐宋奇妙夜”“渔光之城”“象上青年磁场”等特色品牌活动持续展演,正式发布2024象山消费地图。公共服务优质提升方面,针对《关于在平安校园创建背景下优化我县中心城区学校门口交通环境的建议》,强化对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并结合实际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及信号灯配时,提升通行效率,累计排摸校园周边安全隐患32处,对6所学校周边交通组织进行优化;组织公安、教育、学校联动强化推进“护学岗”建设,目前已在7所学校建成“护苗队”共同维护上下学期间交通秩序,加强护学岗及高峰岗勤务设置,安排公安警力常态化开展违法整治,在城区11个学校门口及3所学校夜自修期间设置专门“护学岗”,将城区早晚高峰岗勤务向存在通行压力的22个学校周边路口倾斜,累计查处违法行为1800余起。
三是推动民生福祉再增进。聚焦委员经常提、群众呼声高的民生热点问题,我们深化“千万工程”,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农渔业提质增效方面,针对《关于加强象山红美人品牌保护的建议》《关于“红美人”柑橘品牌打造,助推共富的建议》,我们印发了《2024年红美人柑橘产业扶持资金使用办法》,将企业自创品牌、标准等相关奖补措施纳入“大三农”政策文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交流,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展柑橘倍性育种等技术研究,与邓秀新院士团队合作开展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及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红美人柑橘质量标准提升项目,已与省农科院基本达成合作意向。针对《关于推进我县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的建议》,通过规划引领,优化布局拓空间,将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水域滩涂证“两证并发”试点工作纳入县政府重点工作之一,2025年底前实现养殖用海不动产权证书和养殖证应发尽发;通过加大投入,真抓实干抢先机,编制完成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30年),统筹市县两级油补资金,出台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推进全省首个深远海半潜式养殖平台“东海1号”平台交付,目前已移至象山海域顺利下水;通过科技引领,创新人才谋发展。2024年7月10日,象山县人民政府与宁波大学正式达成合作共建象山县水产种业创新研究院事宜,并在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目前正在办理机构设立事宜。法治政府建设方面,针对《关于以整治虚假诉讼为抓手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的建议》,出台《关于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线索移送,统一甄别标准,加强信息互通,形成打击合力,持续拓宽“虚假诉讼协同智治”使用场景,建立立审执破双向列席制度,加强虚假诉讼条线联动打击力度,上半年累计查处虚假诉讼30件,罚款18件,拘留1件,罚款总额15万元,重处罚占比60%,主动查处率达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