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开启浇筑。 (记者 周科 摄)
连绵起伏的浪潮与轰鸣不绝的机械交织成奋进的乐章。8月10日上午,位于鹤浦的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一期工程现场,各种机器设备和车辆、人员专注而忙碌着,1号机组核岛筏基第一罐混凝土开启浇筑,标志着核电站主体工程从前期准备进入了土建施工阶段。
核岛是核电站的“心脏”。核岛筏基浇筑是核电机组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工程节点。面临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施工、地质结构复杂等挑战,如何确保浇筑过程顺利进行?中核浙能能源有限公司金七门项目工程总监袁忠东介绍,项目创新构建全流程浇筑方案,采用四阶段斜向分层推进工艺,由南向北分区域浇筑。1号机组核岛筏基从10日11时许开始浇筑,6条混凝土传送设备将历时60小时不间断,预计浇筑混凝土6817立方米。
“数”“智”融合,提质又增效。“我们在前期准备阶段,就特别注重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启用了钢筋自动加工设备与绑扎机器人,生产效率提升超50%、人工成本减半;融合‘智能工厂+数字大脑’理念,落地30余项新技术,其中中核集团首个‘造岛机’平台实现双层安全壳同步施工,万吨级钢筋智能生产线月产能突破万吨,为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后持续高质量施工提供硬核支撑。”袁忠东说。
实施清洁能源战略、实现双碳减排目标,意义重大。“金七门核电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20万千瓦,设计运行寿命60年,建成后每年上网电量约550亿千瓦时,极大缓解浙江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中核浙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钟华自豪地说,金七门核电发电量相当于宁波市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一半,可以减少消耗16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50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4.6万公顷,相当于于65个东钱湖景区面积。
在安全方面,金七门核电项目牢固树立“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建设期的质量就是运行期的核安全”理念,加大安全质量全级次穿透式管理力度,建立并完善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绝无一失。在技术层面,核电站设计中设置了四道反应堆,筑牢安全屏障。此外,采用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是根据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技术,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记者 夏超明 通讯员 闫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