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61753tyjr/2025-172771
工作进展
2025-08-11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主动公开
在象山这座东海之滨的县城,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5辆车身印着“老兵号”的崇军公交穿行于大街小巷,成为流动的国防教育课堂。而赋予这些公交车特殊使命的,正是刚刚荣获“浙江省爱国双拥模范”称号的退役军人陈晗。这位现任宁波象新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硬汉,用三十余载的坚守诠释着“脱下军装永远是个兵”的铮铮誓言。
陈晗。通讯员供图。
军魂永驻:从钢铁长城到城市动脉
“保家卫国就是我的信仰!”这句铿锵誓言,早已融入陈晗的血脉。1987年,年仅17岁的陈晗穿上军装,在武警部队淬炼三年。1990年退役时,班长拍着他的肩膀叮嘱:“兵可以退役,军魂永不褪色。”这句话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陈晗(右三)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转战交通运输行业后,陈晗将部队的钢铁纪律熔铸进城市公交的每道安全关卡。担任公交公司安全副总期间,他首创“重点驾驶人帮教”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驾驶员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推行《员工星级考核管理办法》,将安全驾驶与星级评定挂钩;更创新性开展消防急救培训,使公交车变身为移动的“生命方舟”。在他铁腕治理下,自2009年以来,创下年年获得“安康杯”优胜的安全奇迹。
家属座谈会现场
“家属座谈会”的诞生,源自陈晗对驾驶员家庭的深刻体察。公交司机陈师傅曾因长期早出晚归面临婚姻危机,陈晗邀请其妻子参观丈夫工作环境。当看到丈夫在酷暑中汗湿衣背仍保持微笑服务,妻子流着泪说:“以前总怪他不顾家,今天才懂他的不易。”这样的故事在36场家属座谈会上不断重演,为近百个家庭缝合情感裂痕,更让百余名家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鱼水情深:从军营走回军营的拥军路
每年七月,当嘹亮的军号响彻象山某海防部队营地,总会出现一支特殊的队伍——陈晗带领的公交志愿服务队。这支由32名退役军人组成的特殊队伍,带着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精心准备的慰问品走进军营,更带来了对军旅岁月的深切眷恋。
象山县公交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分队前往部队慰问
“这是我第三年跟陈队回‘娘家’了。”退役军人志愿者张敏捷擦拭着装甲车,眼中闪着光,“每次触摸这些装备,就像回到二十岁。”在“军民共建志愿服务日”,这些老兵与现役官兵共同清理训练场、检修设备,汗水交融中传承着强军梦想。陈晗特意设计的“老兵故事会”环节,让两代军人围坐畅谈,强军信念在薪火相传中愈发炽热。
象山崇军专线
2022年“八一”前夕,在陈晗多方奔走下,象山首条崇军专线正式开通。5辆“老兵号”公交不仅为退役军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车厢内更布置成移动军史馆。老兵王建国第一次乘坐时,对着展板上熟悉的军营照片红了眼眶:“这辆车让我找回当兵的荣光!”如今,象山146条公交线、7条轮渡航线全面实施军人军属优待政策,年惠及官兵超万人次。
热血传承:从一个人的坚持到一座城的温度
2002年盛夏,象山丹城公园门口的采血车前,32岁的陈晗撸起袖子。当300毫升鲜血流入采血袋,父亲生病被人献血获救的往事浮现眼前:“这是生命的轮回。”自此他开启长达23年的献血长征,累计献血36700毫升。
在陈晗的带动下,公交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纷纷撸起袖子献热血
这条热血之路起初充满坎坷。当首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时,妻子郑映波才发现丈夫多年“秘密”。面对妻子质问,陈晗搬出科学依据:“献血促进新陈代谢,相当于免费体检。”被丈夫的执着打动,郑映波在情人节走进采血站,夫妻俩约定每年两次“用热血见证爱情”。如今7本献血证成为他们最珍贵的“爱情证书”。
爱的种子在女儿陈诺心中早早萌芽。6岁起,她就穿着定制红马甲跟随父母做公益。2016年她考取省二级救护师资格,18岁成人礼在采血站度过——捐献首次全血并签署器官捐献协议。“人离开了,还能帮助别人活下去,多好。”陈诺的微笑里映着父亲的影子。
星火燎原:从公益先锋到双拥典范
在陈晗办公室,挂着一幅特殊地图:17面小红旗标记着帮扶家庭位置。墙头镇洋北村的俞会议家插着最旧的一面旗。13年前车祸致高位截瘫的俞会议曾想轻生,陈晗每周带着新鲜蔬菜上门,蹲在床边和他聊天。如今俞会议开了网店,最热销的是陈晗设计的“爱心助农”山货礼盒。
星火燎原
陈晗的公益创新令人惊叹。2009年他将公交与公益结合,创建全国首个交通系统无偿献血分队。在“公益星级制”激励下,年轻驾驶员需参与公益才能评三星级以上。这套机制催生了奇迹:149人的公交志愿服务队累计献血106万毫升,涌现“最美象山人”周斌友等先进典型;开展的“暖冬送衣”“送折翼天使看剧”等活动惠及数千人。
从绿军装到红马甲,从钢枪到方向盘,陈晗的战场在变,赤子之心未改。如今他正带领“公交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让迷彩绿继续在第二战场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