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季度工作情况
(一)宁波市水产食品产业质量提升暨增值化服务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充分整合全县资源,形成部门合力,建立包括标签合规指导、检验检测服务等十项特色内容的产业帮扶体系,形成“象山水产一件事”服务模式,纳入“甬市惠民”任务清单,向全市推广。截至目前,县食检中心通过N-二甲基亚硝胺等检测项目扩项评审,解决水产企业检测难、成本高问题;发布全省首张海捕水产品GM2D码,实现“东海1号”养殖大黄鱼GM2D原产地赋码,初步形成水产食品全链条追溯体系;象山水产制品入围省市县三级共同推进提升发展的试点产业。
(二)农贸市场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学习借鉴鄞州咸祥菜市场等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农贸市场软硬件提升。在全市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测评中,名列全市第二名、第四名,进步显著。打造以“特色场景+服务优化+共同富裕”为核心,兼具文旅吸引力、民生服务性和共富示范性的特色市场,石浦菜场纳入“甬尚好市”特色乡村市场建设,在全市农贸市场“甬尚好市”共富惠民现场推进会上交流发言。
(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持续深化。围绕假劣食品、居民水电气计量及收费、“三小”药品安全、殡葬领域价格乱象、校园食品安全等“3+7”重点领域整治项目,全面摸清底数,全部覆盖检查,累计检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1.3万家次,查办各类案件585起。其中,开展重拳净化“银发”消费市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欺诈销售、虚假宣传等“坑老”“骗老”违法行为,累计检查会销场所42家,立案查处涉嫌虚假宣传案件16起,在阿拉市监执法讲堂第五期“主办讲案”培训活动中分享经验做法,获得省市场监管局方文军副局长批示肯定,要求全省系统学习;“三小”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案件数、重点整治单位成案率领跑全市。
(四)全市首笔地方“甬质贷”成功落地象山。“甬质贷”是由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等部门推出的创新举措,旨在将企业质量信用、品牌、管理等要素作为融资增信标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自实施“甬质贷”质量融资增信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创新“质量+金融”服务模式,打通质量金融助企服务链条,助力全市首笔地方“甬质贷”落地象山。截至目前,受惠企业71家,累计授信95笔,授信额度达75.56亿元。
(五)国家级工业领域标准化项目取得突破。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承建的“锻压装备数字化远程运维服务省级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省局验收,成功列入国家级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成为全县首个国家级工业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
(六)大平安风险闭环管控改革试点推进顺利。成功承办2025年全省系统大平安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建设工作交流会,介绍象山大型游乐设施平安风险闭环管控经验,通过建设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进风险隐患闭环、企业规范提升、监管机制优化,形成“一套管控体系、三个端口发力、三项规范达标”的“133”管理模式,有效防范风险。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象山县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深化改革优环境、提升质量强动能、严格监管守底线、优化治理夯基础,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精准发力、争先进位,完成目标任务。紧盯年初局党委专题谋划的15大类108项目标任务,按照年度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实施“周盘点、月分析、季讲评”的调度机制,把握时间节点,推进落实到位。强化对接沟通,掌握工作方向,做好督查督办,确保重点工作做出亮点、做出特色。
(二)长效常治、巩固成果,守牢安全底线。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建立整改闭环跟踪机制,开展“整改回头看”,加强跟踪问效,防止问题反弹。建立案件复盘机制,研究查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障碍点,明确案件的后续调查方向。持续加强对经营主体的法律法规宣贯,提升合法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资源优势,加强市场监管领域法规和消费知识宣传,曝光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三)优化服务、扩大成效,促进稳进提质。围绕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及时解决主体注册经营难题。持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保障市场主体总量稳步增长。加大“浙个好”品牌宣传力度,促进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认真做好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激发企业质量提升的活力和动力。积极服务企业主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加大商标专利培育、运用和保护力度,拓宽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促进“知产”变“资产”。
(四)深化改革、创新突破,增强内生动力。结合“深化改革年”活动,提升“浙产好食品”、大平安风险管控、水产食品产业质量提升等省市改革试点成效。立足县域实际,落实先行先试,推进船舶修造行业信用合规建设规范指引等项目改革,完成象山县船舶修造行业《信用承诺管理事项清单》《信用管理合规建设指南》编制工作。加快推进牟利性职业索赔综合治理进度,出台实施文件,确保投诉举报量、复议诉讼率双降低。
(五)强化担当、狠抓落实,锻造过硬作风。结合“作风提升年”活动,把行风建设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一体谋划、贯通推进,突出正风肃纪。在县局岗位练兵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基层所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训“小课堂”。以实用实效为导向提升一线执法监管水平,选派业务骨干参加比武竞赛,检验基层培训实践成果。坚持严管厚爱,构建“预防-监督-关爱”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建立新进人员必谈、岗位变动必谈、思想波动必谈、工作失误必谈、不良反应必谈等“五必谈”机制,提升队伍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