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带动 融“核”发展

发布日期:2025-08-14 09:17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1号机组核岛筏基完成混凝土浇筑。  (通讯员 闫云龙 摄)

历经60多个小时不间断浇筑,8月13日2时58分,金七门核电项目一期工程1号机组核岛筏基完成混凝土浇筑,总浇筑量6455立方米,标志着核电站主体工程“首战”告捷。

“中国核电”是国之光荣、国之重器、“国之大者”。金七门核电项目既是中核集团践行“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工程,也是象山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

这次央地牵手合作,南田岛的浪潮将与核电站的反应堆同频共振。在融“核”发展过程中,将给我县经济社会带来哪些变化?怎样绘出一幅“以核兴城 以城哺核”的共富蓝图?

绿色发展:能源引擎激活区域经济脉络

浙江是经济大省,电力需求旺盛。金七门核电项目,是继嘉兴秦山、台州三门、温州三澳之后,我省开辟的第四个核电基地,也是我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项目。

金七门核电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20万千瓦,设计运行寿命60年,建成后每年上网电量约550亿千瓦时。

能源是发展的基石,能源清洁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能源产业发达、能源需求旺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

今年上半年,宁波全社会用电量5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2%,其中工业用电量3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3%,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71.3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25个百分点。

宁波是领跑全省的工业大市,能源结构长期面临“高负荷”与“高碳排”的双重压力。作为宁波首个清洁能源项目,金七门核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55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相当于宁波今年全社会用电量的50%。同时,可以减少消耗16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50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4.6万公顷,类似于约65个东钱湖景区面积。

金七门核电项目,不仅有助于宁波解决“电从远方来、煤从海上运”的能源供应被动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还将显著增强全省电力供应能力,提升全省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约8个百分点,而且为后续核电与算力的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协调发展:项目带动增强地方经济活力

金七门核电项目2014年开展前期论证,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1号2号机组于2023年获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2024年项目正式开工,2025年进入主体工程施工。

11载风雨兼程、11年矢志不渝。金七门核电总投资 1200 亿元,其建设过程能带动地方大规模投资,促进建筑、钢铁、水泥、机械等相关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众多就业机会,推动象山经济增长。

机械轰鸣、热闹非凡,S202象山石浦港海底隧道及接线工程先行段项目建设正酣。作为宁波首条、国内穿越全淤泥质软土地层最长的海底盾构公路隧道,路线全长约6.7公里,其中隧道长度4.2公里。该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盾构隧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将为石浦至鹤浦的交通流量提供高效的承载能力,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发展。

宏润建设是首批核电项目“落地家门口”的受益者之一,中标承建了核电站配套工程中进场道路和石浦港海底隧道两个项目。此举不仅提升象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还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除宏润建设外,专注于高性能防腐涂料的研发与应用的浙江钰烯,凭借专业的技术实力与丰富的项目经验,也成功中标“金七门核电项目常规岛用聚脲防水涂料的常规采购”,为中国核建中核二二提供防水项目。

大项目带来大招商。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20多家核相关县外企业来象办理工商注册,留象税额预计超3000万元;40多家象山本地企业参与金电项目建设,中标金额合计超9亿元。

共享发展:央地融合注入强劲“核”动力

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金七门核电项目建设期间,中核浙能出资同步建设石浦港海底隧道、进厂道路和乌岩港大桥等重大海岛交通工程。尤其是海岛群众长久期盼的石浦港海底隧道,项目通行后,石浦至鹤浦的陆路通行时间将从50分钟锐减至5分钟,彻底改写海岛居民“出行难”的历史。

在大徐镇望海岭村,簇新的“磊山昕居”共富大楼矗立在山野间。该楼内家具设施一应俱全,一共有69间房间,现已出租65间,满足了城东工业园周边多家企业工人及家庭的住房需求。

“磊山昕居”由“政府+村集体+村民+企业”多方出资参股建设,其中中核浙能提供部分资金,助力塔幢、相思岭等7个经济薄弱村“飞地抱团”发展,通过合作建楼、集体出租的形式增加收入。目前,7个联建村都有稳定分红,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今年底,高塘岛乡将翻新改造海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中核浙能计划主动给予资金支持,有望将原先的28间老旧养老房扩建至64间,新增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提升海岛老人的养老环境和服务质量。2023年至2027年,中核浙能每年将落实一部分资金支持地方民生共富项目,重点用于环石浦港区域,目前已支持16个相关项目。

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目前,中核浙能在职员工471人(包含145名新员工),94%为本科及以上学历,53%为中高级职称人才。其中13人获省、县级中高级人才称号,新来象就业的985和211高校毕业生,全县占比15.59%,贡献率全县第一,进一步优化了象山人才结构。

此外,中核浙能与象山开展合作,积极探索建立“引得进、育得成、用得好、留得住”的核电新质生产力产业工人队伍培育机制,发挥央企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中国核电产业工人培育象山摇篮”。(记者 夏超明 通讯员 闫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