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和振等代表:
你们在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农排线路改造升级的建议”(第43号)已收悉。经会商象山县财政局、国网象山县供电公司,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农田水利相关工作的关心。农村农排线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农业灌溉、排涝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效率。当前各类临时用电快速增长,晓塘乡、定塘镇等南部乡镇红美人等特色精品农业发展迅速,用电需求大幅增加,现有的农排线路年久失修,已不能有效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丽和谐乡村建设需求,亟待进行改造升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确保农业用电安全高效运行。
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行农排线路改造。2023年底,晓塘乡政府、国网象山供电公司在充分摸排的基础上,制定了晓塘乡农排线路初步改造方案并上报县政府,预计全乡需拆除原8米杆、重新架设12米杆农排线路93.6公里、更换JKLYJ-1-70绝缘导线26公里、安装用电计费系统农田宝约3580个,总计费用约4522万元。由于县财政较为紧张,目前暂难以安排县级资金用于农排线路改造。为此,一方面我局持续就此事与晓塘乡和相关部门统筹推进,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2024年国网象山供电公司与县农业农村局就我县农排线路现状向市供电公司联合汇报,相关专项资金正在争取中。另一方面建议属地乡镇探索多元融资模式。借美丽乡村、大塘港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超长期国债项目等项目,采取项目建设内容统筹+村集体自筹的方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改造。引导社会资本进行农排线路改造,探索引入PPP模式或企业捐赠,开展绿色金融支持,推广“碳汇质押贷款”等工具,支持低碳化改造项目等。
二是明确产权归属,建立多方协作机制。厘清权责边界,依据《电力法》及相关政策,明确农排线路产权归属。供电公司资产的线路由电力部门负责运维,村集体或地方政府资产的线路则由属地政府牵头管理。通过梳理产权归属,推动供电公司与村集体签订移交协议,明确改造责任。构建协同治理模式,建立“政府+供电公司+村集体”联动机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融入生态化改造,农排线路建设中同步实施光伏+农业等工程,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借助“农光互补”项目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减少村集体电费负担。
三是推进技术升级,提升线路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安装智慧电表(如“农电宝”),实行插卡收费,减少电费拖欠和管理漏洞。搭建电力监测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线路负荷、故障点,提升运维响应速度。建立专业化运维队伍,由供电公司或第三方机构提供定期巡检服务,培训村内电工持证上岗,重点排查电杆倾斜、线路私拉乱接等问题。完善管护制度,制定《农排线路安全使用规范》,明确禁止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堆放易燃物、种植高秆作物等行为。推行“一村一总表”制度,规范用电计量和费用分摊,减轻村集体负担。
为有效破解农村农排线路改造难题,我局将进一步与有关部门群策群,统筹推进,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象山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14日
(联系人:黄玉,联系电话:13858268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