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港航口岸管理中心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
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5年象山港航口岸在市交通局、市口岸办、市港航中心、市交通执法队指导下,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和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重大项目建设、口岸开放攻坚、港航事业发展、岸线码头整治等重点工作,上下一心、勤抓苦干,加快建设一批象山特色港,把港口、口岸经济打造成为我县海洋经济重大增长极。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水运经济指标:2025年1-6月完成水路货运量1509.21万吨,同比下降11.23% ;水路货运周转量324.4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04%。

港口经济指标:2025年1-6月港口货物吞吐量648.25万吨,同比减少5.3%。

投资经济指标: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4151万元,完成全年水运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的101%(原下达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1.4亿元)。

船舶检验指标:完成营运检验59艘次、28万总吨,完成年度计划的67%。

行政审批指标:行政审批窗口共受理各类事项315件,办结率达100%。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港口建设,保障一批重大涉海项目

一是建设一批港区设施。完成宁波舟山港石浦港区主航道一期工程项目建设;中船海装配套码头基本完成主体结构;金电配套大件码头完成总工程的40%。宁波舟山港象山港港区5万吨级进航主航道工程(一期)开展项目建议书和工可报告编制。象山港区风电母港项目完成初步方案。二是建设一批开放码头。已基本完成4个扩大开放口岸码头(大中庄码头、新港码头、中国供销集团码头、新乐船厂码头)及监管区、航道锚地、港口支持系统等方面建设,进入口岸开放验收阶段。

(二)培育港航信用,促进一域海洋经济发展

一是构建信用监管机制。开展半年度评级工作,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信用赋能港口、航运治理新路径。辖区港航企业中AA类企业3家、A类企业49家,保持较高信用等级。二是开展企业年度核查。核查国内水路运输企业28家,核查通过26家,2家企业因自有运力不足,限期整改。国内船舶管理业8家,国际水路运输企业9家,均已通过核查。累计核查船舶68艘,船舶总吨位746946,载重吨123.62万吨,累计核查问题47个,已完成整改45个,剩余2个限期整改。同时依托宁波市信用系统平台,深入排摸全县港航企业,成功协助企业修复信用记录。

(三)构建安全体系,守牢一方安全生产底线

一是把好港航生产安全关。完成28家国内水路运输企业核查(26 家通过,2 家限期整改),8家国内船舶管理业、9家国际水路运输企业均通过核查,共核查68艘船舶,整改45个问题,2 个限期整改;推进汛期暑期等安全整治工作,已抽查督查55家次,整改56项问题。二是守好港航执法底线关。突出重点,狠抓港口危货、客渡运、在建水运工程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管。转变执法理念,执法工作从“重检查轻处罚”到“严处罚重教育”。

(四)发展绿色港航,加快一域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发展绿色船舶。“十四五”期间,我县组织港航企业开展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船舶岸电设施改造22艘,争取国家岸电改造补助资金约1097万元。推进码头岸电建设,累计完成10个泊位、10套岸电设施建设,全县港口岸电使用同比增长52.85%。指导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无废码头”创建。二是做好迎检准备。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中期“回头看”工作。重点对上一轮环保督察5项港口污染问题进行了回头看。同时开展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工作,检查“2桶1牌”、污染物接收、转运设施配备情况,整改问题8项。

(五)攻坚口岸开放,推进一域口岸开放任务

一是完成证书年度核验。为提高对外开放码头港口保安履约能力,我中心会同宁波保安分会对我县4座码头开展港口设施保安证书年度核验工作业务指导,完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同时开展业务培训、保安训练。大中庄码头、新港码头分别已于5月、6月通过市港航中心年度核验。二是推进口岸开放验收。已取得省级查验部门和9大兵种(全部)军队的回复意见,并于7月8日--9日开展口岸开放省级预验收,根据省口岸办和省级相关单位意见4家码头企业完善申报材料、解决目前存在的难点堵点,力争年内通过国务院验收,完成口岸开放任务。

(六)强化党建引领,锻造一支港航廉洁队伍

一是持续狠抓思想建设。深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的学习,与省市口岸办加强党建联盟共同赴古城沧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同志们赴宁海前童正德堂党建教育基地、县警示教育案例展等地开展学习教育,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次、其中巡听1次等系列活动,着力建设一支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二是持续抓好党组织建设。响应组织号召,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派遣2名中层干部赴基层历练,分别担任石浦镇南汇村、星塘村“第一书记”,同时指导县水运协会赴嘉兴南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有效促进党建和水运事业协同互促发展,激发港航企业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

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5年,象山港航口岸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省、市、县部署,以服务宁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指引,以象山港和石浦港口岸开放为契机,以象山港航发展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为关键抓手,不断提高港航的使命担当和政治担当,加快构建我县港航发展新格局。下半年重点围绕以下五方面开展工作:

(一)围绕高站位谋划港区布局推动两大港区新建设。结合我县“海洋强县”战略,编制港航口岸“十五五”规划,按照“一张蓝图”逐步优化港区布局,提升港口能级。一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提升港口对海洋经济服务带动和对口岸开放的支撑作用,推进爵溪石矿出运码头项目、风电母港码头、波威重工配套码头、大中庄码头改造提升等项目前期工作;宁波舟山港象山港港区5万吨级进航主航道工程(一期)力争完成项目立项。二是推进特色港区建设。依托花岙岛、蟹钳港、影视城等旅游资源,研究增设串联崇站港(影视城)至花岙岛的“海上两山”风情航线,形成一港一特色发展模式。完成象山港水上客运集散中心改造升级,与石浦港水上客运集散中心形成“双核”客运集散支点。三是推进岸线码头整治。按照产业重构、空间重整、风貌重建、治理重塑的要求,通过疏堵结合,系统性的纳规、改造、收储、拆除、新建、配套一批码头设施,逐步推动港口岸线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二)围绕高标准打响攻坚硬仗推动口岸开放新布局。对标开放能级提升攻坚硬仗中的“五定”清单,推进口岸建设,谋划“十五五”口岸开放新布局。一是稳步推进口岸开放新进程。我中心践行“开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口岸码头开放策略,即首批开放4个码头,继续申报开放5个码头,后续储备6个码头。目前我县首批开放的4个码头争取7月通过省级验收,力争年内通过国务院验收,完成口岸开放任务。二是加强与开放企业的监督指导。督促企业完成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软硬件建设,协调市口岸办、县级三家联检部门对首次临开资料进行审核把关和查漏补缺,确保7月初完成首次临开的申请和县级联检部门意见。三是科学谋划口岸开放体系布局。结合象山的港口优势、产业特点和贸易现状,加大在风电装备制造出口、港口机械出口、煤电水泥进口、海洋游艇产业等领域开放体系布局。

(三)围绕高质量挖掘新质生产力推动口岸经济新发展。依托宁波海经区战略发展平台,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一是明确产业新定位。围绕港口条件适配性、业态培育可行性、未来发展支撑性等因素,筛选国内外优秀案例,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考察学习先进地区产业培育发展经验,听取掌握落户企业规划和需求,同时结合宁波舟山港发展实际,开展产业分析和研究,明确功能定位,拟订发展规划。二是挖掘产业新潜力。依托中供销集团,打造农产品转运、储存、加工、贸易一体化的综合性流通枢纽;推进北欧三文鱼、南极磷虾等标志性项目,培育形成“捕养加”“链工贸”一体化全产业链,打造华东区域高端水产品集聚中心;深化对台小额经贸合作,开通定期航线,延伸航线范围,探索建设台商综合服务中心,扩大对台双向贸易规模。三是激发产业新动能。依托北部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南部海工装备基地开发建设,聚焦海工装备、高端船舶、清洁能源等产业,招大引强、集聚赋能,打造集研、产、装、贸、运一体的新型功能港,实现口岸与腹地经济协同融合发展。

(四)围绕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拓展港航经济新格局。省政府提出到2030年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取得明显成效,我中心以优化政务服务稳步拓展港航经济新格局。一是政策扶持引企业。利用市县出台的航运扶持政策,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优质航运企业落户。针对重点企业制定“一企一策”,预审企业落户资料,协调解决资质审批,争取落户象山,从而进一步提升运力规模和航运周转指标。二是金融服务助发展。加强与重点在象金融机构的对接,优化细化“金融+航运”合作框架并争取落地,研究解决企业发展运力融资支持事宜,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目前在我中心的牵线搭桥下,有1-2家航运企业与交通银行初步达成2亿元融资合作意向,下步我中心将做好与金融机构对接,为航运企业扩张运力提供有力金融保障。三是“多措并举”扩收益。指导国有码头、航线的升级改造,提升客货运码头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监督国有公司提升水运工程施工能力,参与政府类项目建设,建立常态化的港区清淤机制;研究国有公司拓展港口经营范围,参与海洋倾倒区服务、海上安全保障服务等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

(五)围绕高智慧赋能港航口岸开创智慧港航口岸新局面。我中心坚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港航口岸,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一是智慧执法争示范。新建智慧港航指挥中心,建设管理软件,实现政企统一平台、分级管理,结合口岸开放、港口岸线码头整治工作成果展示和应用软件上线,实现管辖范围、点位监控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数智远程执法办案模式、创新港口精准安全执法工作机制,争创市级数智远程执法、港口精准执法示范点,全面提升全域岸线码头安全监管工作。二是数字赋能提效率。打通海事、海警等部门数据壁垒,整合船舶动态、货物信息、行政处罚等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对高频违法区域、时段、行为进行预警预判,实现精准执法;通过线上办案系统简化执法流程,自动生成法律文书,提升案件办理效率与透明度。三是织密全域安全网。全面压实港航口岸企业全员责任,建立岗位协同与考核奖惩机制,实现风险闭环管理;引入第三方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安全管理专业化水平;聚焦关键环节,保障运输通畅、作业有序,筑牢民生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