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4428/2025-172995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成文日期

2025-08-20

发布机构

爵溪街道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赣溪护苗显担当,瀛海双课为“小候鸟”筑牢暑期安全墙

“发现同伴溺水,记住‘叫叫伸抛’四字诀:大声呼救、拨打120、用长杆延伸施救、抛浮具!”蓝豚救援队郑兴国老师话音未落,二十多双小手已同步演练动作要领。7月25日,瀛海社区在街道平安法治办与妇联的联合指导下,联合关工委为“来爵小候鸟”量身定制“防溺水+急救”双主题安全课,通过“场景化教学+沉浸式体验+精准化赋能”新模式,织密暑期安全防护网,让“赣溪护苗”行动在夏日里绽放出守护的光芒。

理论筑基:防溺“六不准”与急救要点并重

讲座伊始,郑老师通过真实案例解析、警示图片展示、科普视频播放等形式,系统深入地讲解了预防溺水的“六不准”原则,清晰划定了安全行为的“红线”。同时,活动将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作为核心内容,重点普及了溺水事故发生时的黄金救援时间、科学施救流程以及常见误区并详细拆解了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包括如何快速评估环境安全、判断意识呼吸、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并演示了清理呼吸道异物的方法。期间,郑老师还邀请孩子们上台,让他们指出自己看到的操作要点,加深孩子们的记忆。

沉浸体验:模拟溺水强化危险认知

为让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活动设置了“模拟溺水体验”环节。老师示范憋气并带领孩子现场体验短暂窒息的感受。“不到十秒就感觉非常难受,马上就想放手呼吸!”8岁的小同学在体验后心有余悸地表示。旁边的小伙伴们也纷纷分享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感觉胸口发闷,有的说头晕乎乎的。这种强烈的感官冲击,让抽象的“危险”二字变得无比真实,深刻强化了孩子们对溺水危险性的认知,有效筑牢了 “不敢游、不能游” 的心理防线。

技能实操:智慧救援与自救本领双提升

讲座不仅强调“知危险”,更着重“会避险、能救援”。在“智慧救援”教学部分,老师明确指出未成年人发现溺水时,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并演示了如何利用身边物品(如救生圈、长竿、漂浮物)进行安全有效的岸上救援,坚决杜绝“手拉手”盲目下水施救。并现场展示了救生衣快速穿戴、救生绳精准抛投等实用技巧,让知识转化为关键时刻的生存能力。

精准赋能:家长成为安全防护关键一环

认识到监护人是儿童安全的重要屏障,本次活动特别强化了对家长的精准赋能。志愿者手把手教授家长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操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实施初步有效救助。活动现场还设立了咨询台,解答家长们关于暑期监护、风险识别、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疑问,并发放了图文并茂的《爵溪街道预防溺水安全手册》,便于家长随时查阅复习。许多家长还拿出手机,拍摄老师的演示过程,以便回家后再次学习。

成果延伸:家校社共筑长效安全网

活动尾声,孩子们领取了社区定制的“防溺水”主题铅笔袋,将安全警示带回家中。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活动是构建“家校社”联动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 “赣溪护苗” 行动的具体实践。未来,瀛海社区将持续关注儿童安全议题,围绕相关主题深化安全教育内涵,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安全防护网织得更密、筑得更牢,让每一位 “小候鸟” 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