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民俗文化村基本情况介绍
发布日期:2007-08-24 15:59
信息来源:县政府
浏览次数:
象山民俗文化村以挖掘、保护、利用本土历史自然资源,及近代民间艺人、文化名人等文化元素为载体,积极倡导文化促进旅游,旅游支撑文化的经营理念。探索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实践自主创新谋发展、传承文化兴产业,打造生态文化产业链,以资源共享、和谐发展为目的,使象山民俗文化村成为文化产业的示范基地。
象山民俗文化村位于蕴藏有丰富砩矿的茅洋乡五狮山麓,她直接利用著名的茅洋砩矿旧址改建而成。距县城仅12公里,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已开放展厅2000平方米,村中设有红色旅游、古家具精品馆、根雕陈列馆、名家书画馆、民间绝艺表演和农耕用具实用长廊。是一个集餐饮、茶楼、宾馆、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主题乐园。
红色旅游:
砩石是重要的化学原料与冶金催化剂。象山茅洋砩石矿,早已引起日本侵略军的觊觎之心。这里保留有抗战时日本人开采的砩矿隧道,计划建成日寇侵略罪证场景馆,与万人坑、烈士墓、地下油库等历史古迹为一体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逢盛世,以警世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古家具精品馆:
物能考古,物能思今。在这里,收藏了很多过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珍贵民间工艺品,展示了象山民间匠人的绝妙雕工及精美的制作工艺,反映了海山仙子之国——象山曾有的辉煌。
这里陈列有各式各样的千工床及生活用具,让你可以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场景,也可以追溯现代家具的渊源。
根雕陈列馆:
“根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始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战国时代。象山的根雕艺术以它“藏魂在天然,纳灵于神工”的风姿异花独秀,生机勃发。这里陈列有李蒂等根艺家的艺术精品。
作品“渔歌唱晚”在中国第九届根石艺术博览会中,被评为“刘开渠根艺奖”金奖,2004首届浙江根石艺术博览会即浙江马金建筑杯银奖;“惊涛之声”获得2004首届浙江根石艺术博览会即浙江马金建筑杯银奖,在中国第九届根石艺术博览会中,被评为“刘开渠根艺奖”铜奖;“树皮大衣”在中国第八届根艺美术优秀作品展览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奖,并获外观设计专利;“秋千摇椅”获“刘开渠根艺奖”金奖等。
名家书画馆:
浙江省群众艺术基地、中央美院老校友研究院创作基地、宁波市中国画艺委会创作基地纷至沓来,相继落户文化村。
这里展出中央美院老校友们和宁波市中国画艺委会的作品200余件。在这里你不仅能够受到艺术的熏陶,还能从书画中感受到艺术家们如何发现美、处理美、塑造美、升华美,从而激发您的灵感。
商务休闲:
村内为了方便商务人士进行办公,设有中小型会议室,设施齐全,环境幽雅。古典兼乡土风格的茶楼,位于五狮山麓脚下,她是由一条矿道500米,井深150米的废弃矿洞改建而成,内冬暖夏凉,一年四季保持15-18摄氏度,有“天然空调”之称。
野营烧烤区和农耕用具实用长廊位于五狮山西南面。农耕用具实用长廊中可以推磨、倒麻糍、犁田、编草鞋还可以自己动手做根雕、陶艺等,是你自由发挥和体验田园生活的好地方。
村内还有现代化的宾馆,方便游客观赏文化村的怡人夜景。
餐饮区拥有大中小型包厢数十个,颇具乡土田园建筑风格,可同时承接400人就餐。餐厅海鲜绝大部分选用象山泗洲头的原生小海鲜及生态园内的优质绿色生态农业品,游客可现采现做,享受具有象山农家独特风味的农家菜。
发展概况:
“振兴本土文化,弘扬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村今后发展的大政方向。计划在原有展馆的基础上,新设孙茂芳先进事迹陈列馆、旧石器石窗馆、象山盆景园。同时,打造生态文化产业链:茅洋原生态石头村、岭脚村,里岙自然瀑布群,千年蓬莱寺,新石器遗址,龙窑陶艺馆,蟹钳渡湿地。
有望明年推出以“百姓生活体验游”为主题,以富贵、小康、温饱、贫苦、赤贫五种人家生活、军事体验、矿道探险为主要内容的体验游线路,辅以“乡里野趣”(烧烤、滑草、垂钓、漂流等),努力建成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宁波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