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四十四部[无鳞鱼]乌贼条下载:“秦始皇东巡至东海,投其盛墨砚之算袋于海中,化作乌贼,形未变,仍呈袋状,而墨仍在腹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近200万字中的“纲目”中所选这则神话,其源于大流海人传。
相传,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冬,隐迹在蓬莱观的方士徐福,突然听到秦始皇东巡过了钱塘,上会稽山祭大禹后,将东下鄮县的消息,感到大祸临头,惶恐不安。他原是齐国人,自齐被灭亡后,想找个进身之阶。 10 年前徐福趁秦始皇登泰山封禅祭神,刻石纪功,“做了皇帝想成神仙”之机,上书称“海外有蓬莱、方丈、瀛海三神山,山上有神仙,有长生不老之药。”幸得始皇垂青,受命人海求仙。十年的海上漂泊,徐福从黄海、渤海一直寻访到东海,踏遍海上诸岛,不曾遇见仙人,也找不到长生不老之仙药。期间,听说第二批、第三批出海求仙的方士因未得仙药,竟与 460 多名儒生一起被活埋于咸阳,自己遭到始皇点名怒责。为避免灾祸,他隐迹于东海边的象山蓬莱山(注 1 ) ,战战兢兢,唯恐被秦始皇发觉。听到始皇东下鄮县,与象山蓬莱只一港之隔,如被找到逮去,必遭杀戮。
“生”与“死”抉择中,徐福毕竟是方士出身,学过阴阳五行、随机应变、趋利避害等玄妙之术,想办法巧妙周旋应对,或能起死回生。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选择了铤而走险,主动赴鄮县朝见始皇。秦始皇问其“你人海求仙十年.耗资数以万计、可求得仙药?”徐福精心编造了一套“伪辞”,启奏皇上:“为臣不辞辛劳,连年航海,好几次已近神仙,偏海中有鲛鱼为祟,掀风作浪,阻住航道,故终不得上神山求药。”提出长生不老之药非不可得,唯必须先除鲛鱼。欲除鲛鱼,必先挑选武士、弓弩手和有斗鲛本领的渔民同去。始皇听了,不但不责他欺逛,还依议施行,竟下令择得渔民、武士、弓弩手数百人乘船当先,御船殿后压阵。这虽是始皇求仙心切,容易受骗,但个中也有外人所不知道的情由。始皇驻跸口县,尝梦与海神交战,不能得胜。醒后召问解梦博士,博士回答:“海中恶神,不易见得,平时常假鲛鱼、蛟龙在海上作祟。今陛下祀神甚谨,偏有这种恶神暗中作祟,理应设法驱除,方得与仙人相见,而后仙药可得矣!”对解梦博士的话始皇本来还将信将疑,及闻徐福之言,适与博士相符,所以非且不怪罪徐福,还亲率渔民、武士及善射者,决心出海除鲛。船队由县起程,向东航行了数十里不见有鲛鱼、蛟龙出现。再向东南前行,行至大目洋的牛鼻山水道(注 2 ) ,方见有一条若大的鲛鱼扬鳍而来,若沉若浮,隐约可辨。待到接近,站在船头上的渔民、武士各施技艺,将一支支系着长绳并带有倒扎钩的鱼叉,竞向鲛鱼掷去。鲛鱼虽然皮厚且坚,但带有倒扎钩的鱼叉射人后,经武士用力一拉,皮开肉绽。鱿鱼负痛后狂怒地竟直向船只冲来,掀起的巨浪像翻山倒海般地滚滚而来,战船颠簸,物件翻滚,人员呕吐,御船也左右晃动,似将倾覆。危急中,秦始皇将盛墨砚之算袋,掷向海中。算袋化作乌贼,喷出墨汁,染黑了海水,蒙住了鲛鱼眼睛,凝滞不动。渔民,武士、弓弩手趁机一齐用鱼叉、刀枪、弓弩迭射、狂戳。霎时间血水漂流,鲛鱼筋疲力乏,气息奄奄地翻白浮在水面。大家瞧着鲛鱼死去,欢声雷动,祝贺皇上除鲛成功。始皇十分高兴,谓联已战胜了恶神,此后当无虞矣!秦始皇乘胜返航,仍命徐福去神山求仙,寻长生不老之药。
徐福转危为安后,趁机又向秦始皇要了数百名武士和能不巧匠,并许多粮食、物品。通知停泊在蓬莱山周边待命的船队在大瀛海道与其新建的船队会合,载着三千童男童女,航海东行。行至月余,竟遇一岛,岛中草木丛生,土地肥沃,徐福领着童男童女,齐至岛上眺览多时,且与大众语道:“秦皇要我等求长生不老之药,试想不死之药从何而来?若再空乎回报,必逢彼怒,我等统要被斩首了。”大众听了,禁不住号哭起来。徐福又道:“休哭,休哭,我已想得一条活路在此。汝等试看这座荒岛,虽然棒莽丛杂,却是沃土,若经我等数千人拼力开垦,种植五谷杂粮,定有收获,便可资生。好在舟中备有谷种,并有农具,一经耕作,必能见效。如虑目前为难,我已筹足资粮,足供半年生活,照此办法,我等均得安居乐业,岂不是逍遥快活?”大众鼓掌称善,愿听徐福指挥。徐福即分派男女,按时垦荒、耕种。半年以后,便有生息,竟把这座荒岛,变做了饶沃田园。既得足食,复拟营居,辟地筑庐。起初还是寄宿舟中,朝出暮返,至此复得就地栖身,不劳跋涉。再加徐福体察周到,索性将童男童女,配为夫妇,使得双宿双栖,大众俱有妻室,安然度日,还想什么西归?于是就奉徐福为主子,辟成海外乐园二后来徐福老死,便在岛上安葬,相传今日本境内,尚留有徐福古墓,二千多年来,遗迹未泯,“始皇墨袋除鲛,徐福避秦东渡”的故事仍在东海两岸渔村中流传。
注一:宋 《 宝庆四明志 》 “栖霞观”条下记载:“栖霞观(象山)”县西南二百五十步蓬莱山之下,旧名蓬莱观。秦徐福、梁陶弘景皆隐迹于此”。
注二:元延祐六年(1319)由集贤殿直学士吴澄撰文,翰林院学士赵孟頫书的爵溪《 大瀛海道院(碑记)》 :“外际乎天,内包乎地,旁无垠,而无底者,大瀛海也。 …… 勤之东南百里于海,舟行百里曰象山,有县,县之东南二十里曰爵溪,潮汐齿冲,贾船络绎,东望日本,南走天台 …… 而其乡日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