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64487/2008-88301
发展规划
2008-08-07
茅洋乡
主动公开
2008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三年,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我乡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乡党员干部,带领全乡人民,在主动适应中创新思路,在破解难题中抢抓机遇,在统筹协调中加快发展,全力推进茅洋现代化生态型城郊乡镇建设。
明年我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型城郊乡镇这一个目标,坚持实施“生态立乡、农业稳乡、工业强乡、文化兴乡”四大战略,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生活”三个重点,具体抓好“五大建设”,求创新、谋发展,埋头干,奋力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新跨越。
根据总体要求,2008年我们着重要抓好以下五大建设:
一、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1、借助外力谋发展,做活招商引资文章。面对可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的局面,一是充分利用好县级两大园区的优势,抓好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招商工作,重点跟进宁波雪邦树脂有限公司和( )两家企业的引进落户工作。二是加快乡域内工业集聚点建设,为企业扩资、增产、引进配套企业搭建平台。三是建立和完善重点客商库和招商项目库,通过“以商招商、驻点招商、行业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立体招商。四是建立招商引资基金,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乡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2、实施三个工程,全面提升工业水平。一是实力工程。重点扶持日升电器、克浪机械、华生压缩机等三家龙头企业上规模,创亿元。盘活发展内力,培植壮大一批中小企业,重点培植铸造等传统优势企业,力争在全乡形成“骨干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二是优化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统筹铸造区域规划,加快“撤扩并”,强化资本合营,加大上下游中小产品研发生产,延长产业链,推动铸造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做好恢复传统家具制造产业的论证和创业平台建设,吸纳茅洋人回乡创新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完善现代工业体系。三是创新工程。引导和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升级。继续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的联系合作,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加强新产品研发研制,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优势。抓紧协调成立铸造企业协会,建立产品检测中心,大力推广先进熔化造型工艺,提高产品性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3、坚持外向带动,加强外经外贸工作。鼓励有条件企业到境外投资和经营,支持获权企业向外发展,优化外贸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科技产品、新兴产品和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形成多元出口商品结构,力争突破外贸产值()万美元。
4、强化发展意识,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深化“全程代办制”和“党政班子帮扶结对制”,提高服务能力、效益、诚信和质量。想方设法,理顺关系,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政策奖励、组织外出考察、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增强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以增强集聚辐射功能为着力点,努力推动中心区建设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同山复线高速穿境茅洋实际,围绕县域规划,坚持“合理布局,保证质量,功能配套,讲求特色”原则,完成溪口中心区建设详细规划及全乡21个村的村庄规划,适度拉大城镇框架,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
2、以点带面,启动建设。按照“两心、四轴、五区”的乡域规划,抓紧启动乡政府办公楼建设,形成新建行政商贸中心,带动行政办公和商业区的开发建设。成立或引进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商业化运作,启动溪口中心区的住房和配套设施建设。想方设法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参与溪口中心区路网建设,拉大城镇框架。按照规划推动新型农村住宅小区建设,采用引导或移民方式,制定鼓励性政策,吸纳农村散居人口向规划新区集聚。
3、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区功能。在乡域范围内的茅石线、盛宁线实现路灯亮化,完成4条6.2公里的网络公路建设。全面完成二次改水工作,重点解决茅洋、上缸厂、乌石峧及工业集聚点等高氟区供水问题,逐步实现全乡自来水联网。着手做好开通行者岭隧道的论证和前期筹备工作。正确把握县域规划里城郊乡镇的定位,坚持实际出发,努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延伸公共服务,开发和培育好城郊型第三产业,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发展。
三、以规模化产业化为主线,全面加强现代农业建设
1、结合实际,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城郊型农业发展,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坚持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为主线,凸显外向、高效、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的特色,注重“三个突出”,着力提升农业效益。一是突出科技兴农,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确的要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二是突出多元投入,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明年我们重点将吸引资金完成台头塘560亩养殖塘的标准化池塘改造,开发水产养殖业。三是突出培植龙头产业,大力发展鱼鲞、茶叶、薯片、苔条等农副产品家庭工厂,形成农业特色产业。
2、因势利导,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针对我乡农业用水与生活用水矛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调改作物面积1000亩以上。依托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花木、茶叶、苦丁茶、杨梅等产业,建立茅洋村优质杨梅生产基地,改进包装,创立品牌,进一步扩大产品知名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力度,为农业规模化生产保驾护航。
3、强化基础,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完成管溪流域治理、银子洋横河疏浚扩容、行者水库清淤扩容护坡砌石、开口岩取砂扩容砌坝及庙山头6道堰坝等工程。加大土地开发力度,加快标准农田建设进程,完成银子洋等2000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不断巩固和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
4、突出服务,做好为农服务文章。实施信息农业,及时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指导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积极引导农户走产业合作化道路,规范各类专业合作社经营,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形成更多的专业村、专业户。深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群众掌握先进种养殖技术水平。
四、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的,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1、推进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总体部署,加快宅基地整理,引导村民集聚融合和有序腾建。大力开展生态村、整治村、卫生村创建,力争把一批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紧建成万头生猪养殖生态畜牧小区,彻底整治铸造企业的工业废气排放和废渣清运,消除污染,提高生态质量。开展平原绿化、村庄绿化和迹地造林,提高人均绿化率,着力抓好搞好管溪流域两旁景观绿化,形成新的景观带,完成“三沿五区”坟墓的平毁绿化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茅洋。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以上水平。构筑覆盖全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建立“五保”集中供养长效机制,制定困难群众帮扶、救助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巩固教育创强成果,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以民俗文化村为平台,策划开展“魅力农家乐、和谐乡村游”活动;扶持建好农民画创作队、农民宣讲队、五狮民乐团、农民健身球队和农民龙狮队,积极开展一村一品的村落文化建设;举办好一年一届的农民文化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茅洋”建设,努力达到市级平安乡镇目标,营造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环境。
3、??设,创亮点;全面开展星级农民会所创建,通过三年努力,一、二、三星级会所各达到7个。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引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4、围绕旅游富民,发展乡村旅游。按照全县旅游规划格局的总体要求,聘请旅游规划设计专业机构,完成全乡旅游开发建设的专项规划。根据现有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和特色,结合县内外旅游线路,从四条线着手开发旅游项目:以传承创新象山民俗文化为重点,完善象山民俗文化村的配套设施建设,结合茅洋农民画、古家具和竹根雕等民间艺术,全力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精品;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建设“侵华日军在象山罪行陈列馆”,并以陈列馆为中心,将侵华日军华中矿业公司遗址、万人坑、革命烈士纪念碑及庙山遗址等连为一体,建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旅游景点;以壮大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建设银子洋生态蚕桑、花木观光休闲农业,建设溪东、茅洋自采自摘观光休闲果园;以打造象山西部休闲度假基地为重点,突出环保特点,建设蟹蚶港生态旅游区域,并开发里岙自然瀑布群、千年蓬莱寺、新石器遗址等景区。开发旅游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依托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优势,开发制?执政能力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党委办事规则,增强党委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抓制度促规范,切实加强乡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经常性开展一些短期外出学习考察活动,拓宽干部的视野,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干部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思想先行,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多种形式开展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以及县委“四大战略”的学习、贯彻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深入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掀起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的热潮,营造敢做敢为的责任意识和干事环境。
2、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深入调研,精心组织,顺利完成到期村委会、合作社的换届工作,确保稳定。加强对村干部尤其是村主要干部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明确工作职责,熟悉工作方法,增强民主意识,树立群众观念,提高工作水平,真正成为讲党性、懂政策、善管理、会发展的带头人。积极改善村级干部队伍相应待遇,创新实施党内关怀工程,切实保护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断健全村务公开、村务决策管理监督、村级财务管理、村干部教育培训等制度,并进行细化执行,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力度,以服务引导、促进发展为重点,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坚持一手抓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一手抓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3、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思想道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为载体,经常性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严格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建设一支高效、务实、廉洁的多面手、复合型干部队伍。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做好开门纳谏工作,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将“双评”工作推向纵深,切实抓好影响政府形象和声誉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方面问题的整改和落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拓展监督渠道,增强群众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严肃执纪,加大查办案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