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塘岛乡2008年扶贫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高塘岛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市政府[2007]31号文件精神,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一、主要工作总结

  (一)做好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工作,为制定帮扶政策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准确掌握低收入农户基本状况,合理确定低收入农户的帮扶措施,根据浙扶贫[2008]1号、甬扶办[2007]65号文件精神,本乡在春节前后,全面开展了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工作。所有农户调查资料全部录入浙江扶贫管理信息网;同时完善了宁波市低收入户建档立卡,将2007年帮扶情况填入立卡内,实现了动态管理。经调查本乡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农户共有558户,1584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500-2500元)有516户,绝对贫困户(1500元以下)有42户(全部纳入低保)。

  (二)抓紧实施各项扶贫项目,着力推进欠发达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欠发达村的经济发展,切实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本乡按照市、县扶贫办的部署,着力落实一系列扶贫措施。

  1、实施住房救助项目,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

  2008年计划实施住房救助86户,实际完成86户。

  2、实施生产型扶持项目,降低农户生产成本。

  共27户,按每一自然村一户分配;扶持类型为农资补贴、育种、苗种补贴及农机具补贴等。

  3、实施大学段助学工程,降低贫困学生就学费用。

  本科、大专各30名,落实资金25.5万元。

  4、加快资源型机耕路建设。

  为改善交通条件,结束果农靠肩扛、挑等运输,促进本乡杨梅基地发展,对中江至荷花心地段兴建机耕路(山路)(长3公里,宽4米,总投资75万元),受益杨梅面积100亩,同时开发乌龟山砂石场,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2万元;为改善交通条件,方便菜农户出入仰天塘蔬菜基地,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基地发展,兴建仰天塘机耕路(长2公里,宽4米,总投资25万元),受益面积60亩。

  5、完成村内道路硬化。

  为方便广大村民出入村落,整洁村容村貌,美化家园,硬化龙珠、珠门村内道路。本项目已于5月底竣工。其中:龙珠3.5公里;总投资56万元;珠门2.5公里,总投资40万元。

  6、实施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扩建项目,满足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的需求,带动当地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优化生态环境,美化生产环境,改善周边的生存、生产环境。

  本项目由珠益、上江、余江三村联合建设,委托同心畜牧合作社开发,建造猪舍8幢、粪便处理车间1幢及沼气池10座。建设完工后,猪舍、粪便处理车间按幢出租。

  (三)做好扶贫信息报送工作。

  本乡报送信息任务分为25分,实际完成50分。

  (四)指导欠发达村制订三年发展规划

  目前5个市级结对帮扶村已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切实可行的发展项目,要求各村主动对接,加强同市级挂钩结对帮扶单位的联系。目前已落实各类发展项目:中江村村道硬化300米,资源型机耕路2000米;珠益村村道硬化1000米,沿线荒秃山绿化植树;龙珠村村道硬化1600米,村道两旁绿化,石子场改造,办公楼装修;三五村在柑桔交易市场增设一台大型选果机,以提高柑桔附加值,进一步解决销路难问题,另外增建棚屋800平方米;上江村村道硬化3500米,建造老年活动中心,开发整理250亩荒地改造种植果林(以小核桃、毛栗及水松香樟为主)。

  二、2009年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民生,2009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2009年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严格标准,控制低收入户数量,完善建档立卡;加强审核,以保证质量。

  (二)扎实推进各项扶贫项目的实施

  1.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实施住房救助工程,建议实施75户。

  2. 拓展生产型扶持类型,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

  3.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实施大学段助学工程,预计实施65名。

  4.兴建二条资源型机耕路

  一条是花岙大塘里至后春的机耕路。为加强花岙景区建设,拟集中建立海鸭饲养基地。该基地机耕路全长近3公里。

  另一条是珠门机耕路,长2公里,为集体100亩养殖塘配套道路,村集体每年可发包2.5万元/年。)

  5.村内道路硬化

  杏八村:2.5公里,投资50万元;罗元村:3公里,投资60万元。

  6.集体经济项目

  投资100万元,由江南、花岙岛、杏八联建星级宾馆。建设完工后,宾馆出租,租金收益及补助资金按投资比例分红。

  (三)进一步做好扶贫信息报送工作,力争在数量与质量上有新的提高。

  (四)督促欠发达村按照三年发展规划实施各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