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桥镇洋坑村,便看到一条宽阔的溪坑穿村而过,水声潺潺,碧波如镜,三两农妇在溪边洗衣、聊天,沿溪村道干净整洁。经过两年的修整,这条长达2600米的溪坑有了大变样,清澈的溪水映照着溪边的绿植,整个村庄都充满了勃勃生机。
洋坑村位于新桥镇北面,村庄沿五狮山东麓蜿蜒而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全村共278户人家,815人。自建村至今,洋坑村已有680余年历史,悠久的时光给洋坑留下了古老深厚的村落文化,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两年前,洋坑村并不像现在这样整洁干净,溪坑也不如现在宽阔坚固。由于深度浅且狭窄,其所能承受的流水量很小。溪坑的实用性很低,农户们干脆把它当做一条“垃圾坑”,习惯了路过时将垃圾随手扔到溪里。长此以往,溪坑散发出阵阵恶臭,甚至逐渐成了苍蝇、老鼠的聚集地。
2013年,台风“菲特”登陆象山,洪涝灾害、强风灾害对洋坑村造成双重打击。溪水短时间内暴涨,很快溢出溪坑两边严重破损的挡墙,漫进了农户的房屋里,居民安全第一次受到了洪灾的威胁。“由于我家地势比较低,家里的电器、家具都被淹毁了。”村民吴明洪回忆到,不仅各家的房屋遭了秧,庄稼、家禽等也在来势汹汹的洪水里受灾严重。
痛定思痛,洋坑村吸取教训,村书记史益星带领全村,投入近300万元,重点对溪坑进行清理、加固和拓宽。原本7米的宽度被拓宽到10米,挡墙被重点增高加固,在重点溪段靠村道一侧还装上了护栏。溪坑的一边是绿化后郁郁葱葱的桂树、柳树、桃树等,另一边建起了平整的人行道和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健身器材。村干部还设立专门的保洁员对溪坑和周边道路进行定期保养护理,彻底改变“垃圾坑”的形象。
除了硬件设施的全面改善,洋坑村的软件也跟上了步伐。整治初始,村里便发出通知,严禁村民将垃圾乱堆乱放,并要求村民将自家扔到溪坑里的垃圾清理掉。村里的广播、宣传栏,被用来进行卫生环境和保护溪坑的宣传。为了让村民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村干部每半个月就会对村里的道路清洁进行检查,并选评最干净区域。坚持了一段时间,村民们逐渐形成了自觉维护溪坑和道路环境的习惯,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现在,洋坑已经完成了2000米溪坑的修缮工作,并且将紧锣密鼓地安排剩下的600米。整治后的溪坑还为村庄的旅游业带来了机遇。史益星介绍,这条小溪现在清澈见底,水质极佳,之前投放在溪内的鱼苗都已长成了大鱼。
溪坑不仅使村内景色更加秀丽美观,也使村庄得以全副武装应对夏季汛期,村民的安全得到保障。史益星信心满满地说:“洋坑不是以前的洋坑,溪坑也已经不是以前的溪坑,以后再应对台风和洪涝,也没有问题。”(见习记者 陈米慧 通讯员 齐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