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4444/2018-94197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成文日期

2018-12-20

发布机构

东陈乡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东陈乡樟岙村

历史悠久的古樟古道、古色古香的休闲公园、悠然惬意的田园风光……走进东陈乡樟岙村,一幅古朴精妙的美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东陈乡名副其实的“第一村”,樟岙村位于东陈乡中部,建村已有730余年,由原樟岙村、南堡黄村、普陀何村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1054户,3088人,村域用地面积6平方公里。

近年来,樟岙村坚持环境为先、建设为要、文化为魂发展思路,着力打好生活宜居、生态宜游、生产宜业美丽乡村建设组合拳,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人气活力也逐年攀升。通过美了“颜值”,浓了“气质”,先后获评省历史文化名村、省平安示范村、省廉政文化示范村、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市级环境生态村、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等。

一是环境为先,让生态美成为发展的第一印象。“环境是底线,一个村连环境都做不好,怎么谈发展”,对于村庄环境问题,樟岙村四套班子成员,在这一点上思想高度统一,切实把环境卫生整治放到村庄发展的第一位。借势借力村庄梳理式改造“东风”,结合“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等,大力开展“安居、宜居、美居”行动,完成梳理式改造45.8亩,涉及农户189户、民房347间,同时加大绿化美化投入,累计投入60多万元,实行村主干道路绿化、村集市亮化。除此以外,健全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积极引导村民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村内、村外和朝阳大道等公共区域则由保洁人员每日开展清理整治工作,确保村庄整体干净整洁。结合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村创建工作,以村庄环境、庭院环境整治为重点,继续投入资金100万元左右,完成村庄立面改造及墙体粉饰,并对全村道路及庭院内外环境进行绿化、洁化、序化和美化,确保村庄环境进一步提升。在创建过程中突出以点带面,积极做好示范户培育工作,现已评选出村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0户。

二是建设为要,让生产美成为发展的第一支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对长1400米的溪坑、3座水库进行改造,完善农户生活、农业配套设施。投入800余万元,新建村文化休闲广场、灯光球场、文化宫、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等文体场所,并配套农村超市、农资供应点、医疗卫生室,进一步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基础配套实施全了,发展支撑也就夯实了,村庄发展、村民致富也就有迹可循了。对于村集体经济方面,通过把千年古道的周边600多亩的柑桔、杨梅、葡萄对外出租,建成林果长廊,大力开展采摘游等活动,带动休闲旅游发展,通过柑桔场、杨梅基地承包租赁方式每年给村里带来了20余万元的集体收入。除此以外,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出租原砖瓦厂闲置土地,年租金收入约70万元,进一步增强了村庄自我造血功能。另外,依托浙东白鹅等优势农业,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现建有文杰鹅场、鲍阿助鹅场等。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定位,樟岙村专门提供40亩土地供文杰大白鹅公司建设樟岙大白鹅精品园,文杰大白鹅公司追加投资300万元,对市级良种场进行全面提升,浙东白鹅产业全面成型。通过典型带动,目前从事鹅养殖农户已有6户,给这些小养殖户也带来10余万年收入。


三是文化为魂,让生活美成为发展的第一福祉。古艺、古樟、古道是樟岙村特色文化,是对外三张闪亮名片,更是发展最有利的支撑。古艺传承,留住那一纸乡愁。走进樟岙村才华剪纸艺术馆,映入眼帘的便是馆内珍藏、陈列着剪纸艺术家谢才华和农民画家高妙兰的1.4万余幅剪纸作品。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背后,便是那一抹难忘乡愁的初心。为建成这家剪纸馆,让剪纸手艺及所代表传统文化得以相传,村书记谢才华卖掉了唯一的住房,并投入退休工资,多方筹资分三期建成剪纸艺术馆,该馆总占地面积50余亩,由艺术馆场馆设施和森林公园配套工程组成,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同时,他无偿将所有剪纸作品权属归国家、集体所有,并无偿担当艺术馆“管理员”、道德讲堂“宣讲员”、民间艺术“授课员”,义务向市民和中小学生教授剪纸技艺。每年约320批次“旅客”会来剪纸馆体验剪纸技术,在体检剪纸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魅力以及樟岙村独特的村庄魅力。“今年已经来了353批了。樟岙村与别的村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文化,而且是实实在在有载体的文化。文化传播好了,村民思想觉悟也高了,村庄建设支持率也就高了,”村书记谢才华说道。古樟祈福,凝聚那一抹乡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村中央休闲公园处坐落着神庆庙古樟,已逾1200年,根深叶茂,高矗挺拔,冠盖15米,主干高25米,胸周长8米,形如雨伞,现被列为浙江省古树名木,实行属地管理、政府主导、专业保护与公众保护相结合的一级保护。因该树历经洪水、大火等天灾人祸等依然顽强生长,寓意着吉祥与顽强。不少村民前往此处为家人祈福,并于树枝处悬挂红飘带等,该地成了祈福祈愿好去处,也成为邻里情、邻里亲的纽带和载体。古道漫步,感受那一处清幽。东溪岭古道位处村落西面,全长3500米,最宽处3米,高程350米,均由片石铺设而成,原为象山南部与县城的主通道。历史上,作为商邮往来驿道,也是百姓竹木柴笋、淘箩饭篮、粮食杂货运输出入的主要要道。樟岙村着力盘活古道资源,把古道建设为游步道,让忙碌在工作生活中的人们感受历史的沧桑以及生活的清幽。现已投入上百万元,在山顶建状元楼,沿线建探花亭、榜眼亭等,全面优化千年古道旅游设施,目前年均游客流里近万人次,为村庄发展带来了“人流量”,助推樟岙更好更快发展。

 

下步,樟岙村将以通过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考核验收为契机,进一步做优古艺体验、古樟祈福、古道漫步等休闲体验活动,同时积极挖掘、整合现有资源,打响亲子游、漫步游等休闲体验目的地品牌,除此以外,要依托才华剪纸馆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暨红色基地效益,继续推广党性教育微阵地品牌,力争建成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知名的红色旅游阵地,继续提升村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