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农业农村局简报第6期

我县多措井举推进农业“七五”普法


自“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县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扎实推进农业法治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农业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农民法律意识,为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领导,统筹制定法治宣传教育计划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属各单位普法工作职责。研究制订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明确农业“七五”普法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坚持把农业普法工作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来抓,将普法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二是制定普法教育计划。结合“三农”实际,每年年初制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安排、要求和措施,年底对全年普法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并形成普法宣传教育电子档案。

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经营规范化建设、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工作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每年安排相应普法经费,用于印制普法宣传手册、图版,制作宣传片,购买法律书籍等,为普法工作提供经费和物质保障。

二、突出重点,广泛开展农业法治宣传活动

一是开展“法律四进”,加大法治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入户”等普法主题实践活动, 推动普法资源重心下沉,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展板、横幅、网络、农民信箱等载体,广泛宣传和解答农民群众关心的法律法规、惠农政策等。农业“七五”普法以来,张贴宣传标语50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出动宣传车200多辆次。

二是注重结合实际,加强重点法律学习宣传。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法治宣传培训,为全县农资经营主体开展新《农药管理条例》专题解读,为养殖场畜禽管理员、协检员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培训,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培训、咨询和宣传,深入各镇乡(街道)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培训,累计举办各类法治培训班50余期,受训4500余人次。

三是积极创新方法,开展农业法律法规社会宣传。结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直通车”活动为抓手,广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认知能力,引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共治共管。在《今日象山》开设专版和宣传窗连载10期、电视台专题播出5次、微信发布11期,宣传标语与视频在城区商业中心、农贸市场、超市等地滚动播出,并在城区投放40个公交候车亭广告,实时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创建最新进展。

三、注重实效,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

一是完善学法制度。落实局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年初制定局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计划,明确学法内容,落实宣讲人员,班子成员每年开展学法不少于4次,并落实述法报告制度。实行局务会议学法制度,中层以上干部在会前做到半小时集中学法,已先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农药管理条例》《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等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常用农业法律法规20余部。

二是加强培训考核。着力提高公务员和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每年组织法律知识学习不少于40学时。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组织开展不同领域的学法培训,执法单位每月自行组织专题学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每年参加县人社局和普法办组织的学法考试,各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开展党内法规学习。

三是积极参与活动。积极组织参与各类法治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干部的法治意识。县畜牧兽医总站《“农牧结合”治理养殖污染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参加第二届“浙江法学论坛”法律征文活动,获优秀奖。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在农业执法优秀短新闻评选中获集体“三等奖”,郑培土等人的2篇作品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以案例评选为平台,各执法单位开展“以案释法”案例评选,积极参与分析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干部对法治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法制科  俞鑫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