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4372/2020-104614

组配分类

发展规划

成文日期

2020-06-28

发布机构

墙头镇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墙头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建设工作方案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我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部署要求,经镇党委研究,现就全面推进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盘活用好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墙头落地生根。

二、目标任务

以全镇为整体,以镇、村两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成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阵地”,传播党的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的“大课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舞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大平台”,推动全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不断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三、组织架构

(一)构建领导组织体系。镇基层面。镇党委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镇党委书记朱恩青担任实践所主任,镇长鲍明华担任中心副主任,向上对接、向下传导,负责对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规划建设、统筹指导、人员培训、活动开展、日常运转等工作。村级层面。各行政村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站长,相应加强工作力量。结合群众的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运用本地资源优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二)整合互动平台资源。整合阵地资源。以各村文化礼堂为主要建设阵地,结合群众生产劳动和实际需求,整合学校课堂、道德讲堂、立三讲堂等平台,建立理论宣讲平台;整合文化站、文化长廊、百姓大舞台、农家书屋、电视广播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建好用好农村健身广场、农村文化活动广场,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根据文明实践工作要求统筹使用,协同运行。融合网络资源。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运用“学习强国”网络平台、“象山墙头”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载体,发布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和信息,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实现文明实践活动信息互通共享、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三)培育志愿服务队伍。镇级队伍。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全体机关干部、学校、卫生院、镇直职能部门、科技能人、致富带头人、退休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成立党员先锋、移风易俗、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要组织学习研讨,制定文明实践菜单,组织文明实践培训。始终围绕“群众是主角”进行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伍要面向基层,适应群众需求,分类开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要发挥示范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村级队伍。各行政村以村家庭联盟会为主体建立孝老敬老志愿服务队;以村红白理事会为主体建立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以老党员、老干部为主体建立村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以村两委成员、文化志愿者为主体建立村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同时成立科技培训、文化惠民、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科普教育、文明风尚等N支自选志愿服务队。

四、工作内容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善行象山为统领,以文明示范线为载体,以四风建设为内容,以村文化礼堂的主要阵地,以乡风文明和诚信指数测评为抓手,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法治观念。

(一)“理论学习践行工程”。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尤其注重发挥好我镇“道德讲堂”“立三学堂”的功能作用,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生动的理论讲生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主流价值培育工程”。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创建惠民、创建育民,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等创评工作,不断扩大我镇对全国、省市级文明镇村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新乡贤等活动,开展好“中国好人”、“宁波好人”、“象山好人”等评选和实践活动。广泛宣传践行移风易俗、开展道德讲堂、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养文明乡风。

(三)“群众文化生活丰润工程”。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把活跃在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办好“村晚”、唱好“村歌”、讲好“故事”。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5+N文明实践工程”。开展5项固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各类评选活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开展孝老敬老、文明风尚等活动;开展邻里守望、文化传承、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垃圾分类示范户等N自选评选或实践活动。建立“5+N”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立志愿服务站、文明实践广场(长廊)、党群服务中心、文体小广场、道德讲堂等5项固定实践点,农家书屋、德治馆、方志馆、艺普培训室等N处自选实践点。按照“有人管、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的“五有”标准,确保实践站工作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五、实施步骤

文明实践工作在2020年1月至10月期间实施,分4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1-2月):制定方案,动员部署。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二)启动创建阶段(2020年2--4月):全面启动、分类指导。镇、村两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正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镇宣传委员加强分类指导、检查督导。

(三)深化实践阶段(2020年4--8月):组织推进,深入实践。在2020年8月底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推广优秀经验,推动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

(四)总结提升阶段(2020年8--10月):总结提升,形成经验。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镇党委负总责、部门抓推进、村居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党建办、党政办、财政管理办、社会治安综合办、发展服务办、农村农业办、社会事务管理办、中小学校、文化站、广电站、工会、妇联、团委等配合下,各尽其责、各展所长,形成工作合力。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志愿服务队队长,要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推动资源整合和工作落实。

(二)加强政策保障。强化经费保障,将文明实践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实践中心活动运转、人员培训、教材研发等保障性工作和志愿者人身保险、交通补贴、生活补助等。健全激励机制,对文明实践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实践所(站)给予奖补支持,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及时选树褒扬。

(三)加强考核监督。将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特别是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活动,推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强化宣传氛围。综合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基层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引导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

附件:墙头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docx

 

             中共象山县墙头镇委员会

 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