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象山县创建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1-05 13:51 信息来源:象政发〔2020〕138号 浏览次数: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及驻象垂直管理各单位:

《象山县创建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第四十二次常务会议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象山县人民政府

2020年9月25日

象山县创建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文旅融合改革试点县(市、区)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名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理念,以文旅强县为总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为重点,依托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努力将象山建设成为国家文(渔文化)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底,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文旅融合工作扎实推进,中国(象山)海洋渔文化博物馆(创意园)建成运行,基本达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验收标准。到2021年底,文旅融合工作更加深入,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浙江省海洋运动中心建成投运,中国渔村二期等项目动工建设,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创建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到2022年底,文旅融合工作成效显著,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量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成为国际性海洋渔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文(渔文化)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构建海洋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系

1.建立健全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海洋渔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海洋渔文化与旅游融合工作专班,对全县海洋渔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系统设计,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界限,串点成线、以线扩面,资源共享、区域联动。培育引导文旅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优势文旅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品牌连锁、特许经营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拓展经营网络。鼓励中小文旅企业加强合作,构建文旅企业战略联盟。

2.构建完善融合发展规划体系。结合象山县“十四五”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将海洋渔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纳入规划的重点内容,加快构建以环石浦港渔文化旅游核心区块为引领,环象山港海洋渔文化养生休闲体验区、花岙岛海岛公园旅游区、松兰山-大目湾休闲度假区、环蟹钳港国家海洋生态保护区联动发展的海洋渔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空间规划体系。

(二)加快培育渔文化旅游融合新业态

1.加快推进文旅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中国(象山)海洋渔文化博物馆(创意园)、浙江省海洋运动中心等重点项目,促进石浦东海不夜港一期、中国渔村二期等重大前期项目落地。

2.深入挖掘海洋渔文化艺术精品。发挥县文化馆和县文联主渠道作用,鼓励和动员剪纸、农(渔)民画、音乐、曲艺等艺术专家和爱好者,创作和推出一批大众喜闻乐见、游客参与度高的海洋渔文化艺术精品,并推进海洋渔文化艺术精品进景区、进乡村旅游点。

3.推进海洋渔文化演艺项目。深入挖掘象山海洋渔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鲜明、游客参与度高的旅游演艺项目。

4.谋划海洋渔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整合环石浦港区域节庆活动,形成“特色民俗”“地域美食”“文化艺术”“创意景区”等多个板块构成的象山海洋渔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体系。重点依托开渔节,丰富节庆活动内容,打响中国(象山)开渔节文旅融合大IP。

5.探索海洋渔文化研学游。以象山海洋渔文化研学教育为核心,科技类、社会类、自然类研学教育为补充,整合利用滨海渔村、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非遗馆、非遗传习中心等开展渔俗文化体验、非遗传承,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渔文化研学基地。

6.培育渔区特色体育。打造与帆船帆板、沙滩排球比赛相关的网红打卡景观,挖掘传统渔区体育游艺文化内涵,组织摇橹比赛、拔蓬(帆)比赛 、织网比赛等,将其融入传统节庆、海洋渔文化演艺、海洋渔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之中。

(三)加快发展海洋渔文化旅游融合产业

1.打响海鲜美食品牌。大力推进海鲜餐饮“三名”工程,加快推进海鲜美食街区建设;突出美食体验感,引入VR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讲好渔故事,为象山海鲜美食注入文化内涵;举办象山海鲜美食品客传播大赛,着力打响象山海鲜“四季十六碗”品牌。

2.开发系列文创产品。立足本土特色,推动象山农民画、竹根雕、船模以及鱼拓等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培育一批“象山名匠”,研发一批“象山名创”,打造一批能反映象山海洋渔文化特色的“象山名品”,让文创商店成为海洋渔文化的“标志性展厅”。

3.打造渔港情景体验区。以石浦老街为核心,结合步道、路灯、店招、绿化、街头艺术品等方面的景观提升,打造一系列观海景最佳打卡点。通过港湾沿岸楼体、岸线亮化美化,组织开发“夜游港湾”“在沿海一线看美丽灯光秀”等活动。打造渔港“水上巴士”,让游客体验复古渔家的生活日常。

4.打造海洋渔文化民俗特色村。将沙塘湾、东门渔村等特色渔村打造成为集渔村建筑观光、创意渔业、渔捕体验、海鲜美食品尝、渔家民宿休闲等为一体的海洋渔文化特色民宿集聚村(区)。

5.打造海洋渔文化精品酒店。鼓励将传统渔家院落、渔家生活、渔家生产等渔家文化融入住宿业,打造一批海洋渔文化精品酒店和民宿,让游客进渔村、住渔舍、探渔俗、享渔乐,深度感受渔乡风情。

(四)加快海洋渔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进一步完善海洋渔文化设施。谋划推进专题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图书馆等海洋渔文化设施,开辟艺人工作室、创意设计室、咖啡馆、阅览室、餐厅等业态,将文化空间与创作空间、众创空间、阅读空间、休憩空间等进行融合,创造互动的文旅生活新空间。提升引导德和根艺馆、才华剪纸馆等场所进行景区化改造,适时对标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

2.提升文旅公共基础配套。深化“厕所革命”,提升厕所建设标准化、设施现代化、运营专业化和管理规范化。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建设,新增旅游咨询中心,完善全县旅游标识系统。完善通景道路、停车场、码头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3.推进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推进文旅一张网建设,完善象山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3A级以上景区、乡村旅游点智慧化改造。加大5G时代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和服务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信息化功能全覆盖,打造“数字文旅象山”。

(五)加大文旅营销宣传力度

1.打造海洋渔文化旅游品牌形象。面向社会举办象山海洋渔文化旅游宣传口号、LOGO和IP形象征集活动。设计好一句深入人心的象山海洋渔文化旅游形象标语,一个打动人心的海洋渔文化故事以及相应的旅游宣传片。

2.构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国内百强旅行社合作,举办专题招商推介宣传活动。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利用微博、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对外推广短视频和软文,让象山海洋渔文化走出去。

3.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务实合作,积极参加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文旅交流活动,实现客源共享、互利共赢,进一步提升象山海洋渔文化旅游在国内的知名度、影响度、美誉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县旅游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职能,加大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创建工作统筹和协调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工作推进和保障力度。把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创建列入全域旅游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大工作考核力度。

(二)加大资金保障

持续加大文化旅游发展投入,从2020年起,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海洋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基建、创研开发、文物保护及人才培养、宣传营销等方面。各乡镇也要加大文化旅游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设立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撬动优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文化和旅游产业。

(三)探索用地政策

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文旅项目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项目所需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供地方式保障文旅项目用地需求。

(四)加强人才保障

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人才高地”。加强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分级分类培训,积极培养本土化紧缺人才。加强中高级文化旅游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选送优秀干部到高校或县外文化旅游机构深造。

附件:象山县创建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任务分解(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