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共实施征迁项目12个,其中包括5532市域铁路征地拆迁攻坚硬仗,两个县长点题项目,涉及总拆迁户数2437户,总拆迁面积约60万平方米,征收土地面积约480万平方米(7200亩),涉及资金80亿元,创象山征迁历史记录。
(一)深入攻坚破难,确保完成工作目标
一是聚焦铁路项目,打赢征迁硬仗。市域铁路象山线项目涉及23个村,征收土地约19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8月28日市域铁路象山线(上余村)项目启动签约,累计完成签约320户,其中首日完成签约304户、签约率95.3%,实现签约首日征收协议正式生效的既定目标,首日签约率、签约生效时限均创全市征迁工作最快速度。市域铁路整线计划于11月底完成净地交付。
二是聚力老城更新,打造智能社区。老城更新六期项目涉及五个区块,占地面积约205亩,总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米。8月9日启动签约,首日签约643户,签约率78.9%,截至8月20日,完成签约815户,签约率达100%,创造了全市大规模征迁区块12天内全部清零的记录。
三是助力园区建设,提升平台能级。大徐镇牛岙自然村整村拆迁项目占地面积约40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10月3日启动签约,截至10月5日,累计完成签约57户、签约率达100%,创造我县三天清零的征迁新速度,圆满破解十六年历史遗留问题,为城东工业开发区招商营商环境优化能级提升奠定基础。
四是推进重点工程,保障项目建设。重启“2+5”项目,涉及涂茨长沙84户、鹤浦水湖涂223户,共计征收土地约210亩,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重新评估复核、政策明确、做好签约准备。启动国道527、定影公路项目,涉及定塘镇中坭村、下灶村、后洋塘村被征迁户数20户,总建筑面积0.32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签约14户,完成率70%。
五是破解历史问题,完成遗留项目。丹东街道缝纫机厂和河东工业园两个历史遗留项目,丹东街道缝纫机厂涉及被征迁企业24家,房屋拆迁面积2.9万平方米,征收土地面积约58亩。丹东街道河东工业园涉及被征迁企业12家,房屋拆迁面积约5.49万平方米,征收土地面积约88亩。已完成征迁签约工作。
(二)完善政策体系,确保流程系统规范
一是复盘工作经验,总结整改措施。复盘市域铁路象山线(上余村)项目、老城更新六期项目、牛岙自然村整村拆迁项目征迁经验,梳理出县级领导联系包干征迁机制、网格化包干、多样化奖励政策、货币调产结合、拆违解危助拆等经验。总结四方面改进措施:拆违解危工作提前谋划,同步推进,避免拆除后留下法律隐患;各组(各网格)力量需搭配均衡,政策、实操全覆盖,避免出现短板组;排摸工作走深走实,减少误判率,提高签约率;加强培训,精简补偿政策,尽量弥补工作组政策短板,打一仗长一智。
二是统一政策标准,细化征迁流程。明确可安置人口、可安置面积的核定,一户多宅的认定及补偿,迁建安置宅基地结算办法,证外土地补助标准等情况,全面规范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确保征迁工作顺利进行。整理制度汇编,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象山县房屋征迁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征迁工作流程图、入户问答手册,拍摄入户实景模拟视频,对征迁工作的流程、标准、秩序、纪律等问题进行全方位规范,实现阳光征迁“全领域闭环”。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优化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限制市场准入机制等方法,择优选定评估、测绘、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融入房屋征迁市场,通过日常巡查、约谈、考核、准入等手段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行为。同时,进一步推进我县征迁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征迁信息资源的归集共享和便捷查询,全面提升征迁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加强网上签约、征迁直通车和不动产智治等数字化手段运用,推动阳光征迁和服务效率迭代升级。
(三)坚守为民情怀,确保依法和谐征迁
一是优化安置方式,拟定房票政策。拟定房票政策、办理流程、使用规则等起草说明,完成象山县房屋征迁安置房票实施办法(试行)意见征求工作,择期推行房票安置,优化全县房屋征迁补偿安置方式,拓宽房屋征迁与补偿渠道,满足人民群众对房屋征迁补偿的多样化需求。
二是维护群众利益,落实征迁安置。成立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专班,制定农村回迁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安置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建立工作群,实行月报制度、月会商制度、月督促制度,督促安置房建设单位统筹谋划、加快施工进度,推进安置房建设,未出现省和市重点整治的8年以上和5-8年未安置情况,且均已选房并按时发放临时过渡费。
三是多元化解矛盾,做好信访维稳。制定“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重点聚焦补偿安置、权属纠纷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多元化调处矛盾、零距离服务被征拆群众的工作机制,派遣政策小分队入驻项目组,成立征迁法智服务团,在征迁现场开展政策宣传、法治咨询活动,并根据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开展日常性定期纠纷排查。实行信访维稳周例会制度,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及时研究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排除安全隐患。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是完善优化政策,在统筹监督上有新突破。面对国有土地房屋夹杂集体土地房屋或集体所有土地房屋夹杂国有土地房屋的征迁项目的实际问题,克服上位法没有明确规定的缺陷,研究探讨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政策办法。动态督查征迁项目,督促各重点项目所属镇乡(街道)上报征迁项目,并完善考核细则。通过主动走访镇乡(街道)等征迁项目实施主体,调研房屋征迁工作,传达征迁政策。跟进项目进展情况,落实督查考核工作,推进项目清零。
二是提前谋篇布局,在纵深推进上有新突破。主动排摸基本情况,做好国土空间整治资金平衡测算、网格划分及人员保障分析,加强与项目业主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谋划制定2023年度重点项目征迁计划。探索形成“任务清单化、工作图表化、操作手册化、标准模板化、专班机制化”的“五化”工作法,把前期准备、评估签约、搬迁拆除三个阶段各个流程的工作任务落实到月、明确到周、细化到天,串联起宏观布局、中观统筹、微观落实各个层面,形成贯通决策部署、工作推进、考核监督等全过程的完整体系,为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见行见效,提供方向指引和路径参照。
三是保障重点工程,在精准服务上有新突破。实行项目认领,落实责任包干,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将任务落实到各责任人,实行包项目到组、包区块到人的征地拆迁工作责任制。坚持基层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通过组织政策业务培训、现场勘查、入户问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基层征迁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有效解决征迁实际困难。实行动态跟踪服务,实现“有事即办、急事快办、难事帮办”的协调机制,积极推动项目增速。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在作风能力上有新突破。对照“五问五破五比五先”,实行“寻标立标”明方向、“对标对表”找差距、“学标做标”寻路径、“实干干实”看成效的“四步走”工作法。开展“以赛促学、全速争先”竞赛比武,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和实力;聚焦征迁重点项目,选派干部职工一线驻点历练,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魄力;用好“双随机一通报”、“科长讲坛”月度述职等赛绩亮绩活动载体,推促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形成创先争优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不断蓄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