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4479/2022-145891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成文日期

2022-11-10

发布机构

黄避岙乡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鱼跃龙门"网箱升级算清三笔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蓝图绘就,方向指明。党的二十大精神必将在甬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乡村振兴36计”系列报道,记者们深入乡间田头,与村民百姓共话乡村振兴之路。

在阳光照射下,象山西沪港海面泛着金光,犹如点点“碎金”镶于其间,从空中俯瞰,一只只橙黄色的新型环保养殖网箱在海面上纵横交错。面海靠山,自然环境优美的高泥村,素有“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村”的美誉。但谁能想到,当初村子是从10只铁丝、柴油桶做成的简易网箱“起家”的。“20多年前,乡亲们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守着这片海,却不知如何海里淘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严兴国就用这些简易网箱,踏出了全村网箱养殖的第一步。

从此,高泥村的命运就跟网箱养殖牢牢绑定在了一起。目前,全村60%的村民从事大黄鱼等海水鱼养殖。传统木制网箱养殖免不了年久老化,网箱的泡沫浮筒还给海洋带来污染。“每年一听台风要来,心里就担惊受怕。大台风过后,总有渔排断裂,鱼苗死的死逃的逃,最多一次损失50万元。”渔民柴志爱说,那时候大家赚的是“眼前利益”。

这两年,高泥村引进了用“塑胶+碳纤维”环保复合型材料制成的新型网箱。黄避岙乡副乡长张益民说,经评估,新型网箱能抗12级台风,不仅更加环保,鱼苗成活率也能提升近10%,使用寿命长达15年。

柴志爱去年承包经营了乡里试点的两个新型网箱,今年又投入55万元,把自家50个6米见方的传统网箱换成了新型环保网箱。今年台风“梅花”过境,柴志爱一早便急匆匆赶去查看,新型网箱毫发未伤,网箱内的鱼苗游得正欢。反观传统木质泡沫网箱养殖区,海面上遍布泡沫浮筒“残骸”,部分木板被折断。一对比,不少渔民看到了新型网箱的好处,但高昂的改建费还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面对养殖户的顾虑,张益民给渔民算了三笔账:新型网箱的投入是传统网箱的三倍,但寿命是普通网箱的五倍;使用24*24米的大规格新型网箱,养出来的大黄鱼体型修长,品质堪比野生大黄鱼,售价也会提高;同时,对海洋生态也更加友好。“我们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长远账。”张益民的话打消了很多养殖户的顾虑。为帮助渔民解决融资难题,黄避岙乡预计投入1.6亿元,争取三年内实现海水网箱升级改造全覆盖。渔民可以选择让政府免费升级网箱,日后支付租金;也可以选择自主升级,政府补贴50%费用。目前,全乡已改造完成新型网箱265只。

如今,高泥村又给网箱养殖安上了数字化“翅膀”。“以前天黑时撑着船去网箱养殖区喂食,现在有了智能投饵机,即使人在外地,只需手机一点便可实现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数字化应用,让严兴国见识了科技兴农的效益和效率。“再过半个月,我们会给网箱换上更耐腐蚀的摄像头,完善网箱水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黄鱼生长繁殖动态,及时防治病害,养殖效益进一步提升。”谈起智能化网箱养殖,高泥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华信心满满。“鱼跃龙门”奔康庄。去年,高泥村大黄鱼养殖产值超1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20万元,养殖户户均年收入逾30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以达到200万元。”朱中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