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指导下,协调推进渔业保安全、强基础、促转型各项任务,全县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渔业安全事故,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水产品总产量65.01万吨,同比增长4.8%(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36.76万吨,同比增长1.6%;海淡水养殖产量19.51万吨,同比增长12%;远洋渔业产量8.74万吨,同比增长5%),渔业经济稳定向好。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1.突出人船并重,狠抓安全隐患大整治。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攻坚整治渔船安全生产“致命”和“救命”突出问题。登船入户底数清,组建9个县派工作组入驻渔业重点乡镇开展常态化指导服务,县领导带队巡查督导,累计登检渔船1570艘,排查外省籍挂靠渔船442艘、“三无”船筏8艘,收集渔民渔嫂建议130条。重点隐患专项治,围绕船体构造、安全设施设备安装使用等建立“一船一档”问题清单,严格闭环整改。累计排查渔船3245艘次,排查安全隐患3881处,完成隐患整改3829处,排查适任船员12679人。船员素质持续提升,累计完成普通船员培训3441人,职务船员培训2407人,渔业安全培训网测试完成4713人,船东船长面对面安全教育轮训2660人。
2.突出联勤联动,打出铁腕执法大声势。严打涉海涉渔领域违规行为,深入实施商渔船防碰撞专项整治,统筹做好安全监管和疫情防控工作。协同综合执法,建立“春雷行动”“除险保安”“平安护航月”等专项行动指挥部,推动“陆查”“港清”“海巡”齐头并进。累计查扣违法违规渔船405艘,查处“三无”排筏36艘,立案 423起,移送公安机关20起 21人。伏休期间查获违禁渔获物3.51万公斤,清理取缔地笼网等违禁网具1.3万顶。严格疫情防控,坚持出港管、海上查、进港控,累计发布涉渔防疫工作提示单12份,发送防疫提醒8.4万余艘次,防疫抽查进出港渔船6132艘,核查渔船轨迹8258艘,海上疫情零发生。
3.突出系统治理,助推本质安全大提升。深化渔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全力破解渔船安全生产隐患未根治、基础不扎实、技防跟不上等“瓶颈”。“减船转产”顶格推进,千方百计加快淘汰老旧渔船,累计发放补助资金近10亿元,公示减船536艘,拆解476艘。创新减船方式,试点“拆解抵押无本减船”涉及渔船168艘3.6亿元,国有公司收购53艘,改造示范渔船86艘,减船转产攻坚行动获得汤市长批示肯定。“智慧渔港”示范引领,构建港船岸人“四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系统提升渔船监管、预警研判、应急救援等精密智控能力。累计安装精密智控设备渔船1589艘,点验渔船2980艘次,提醒渔船121.5万艘次,监控进出港渔船7.6万余艘次,编组报告8300余航次,渔船编组率达90%以上。基层规范化建设探跑领路,完善“乡镇+基层管理组织”“乡镇+点验中心”等“乡镇+”综合管理模式,落实码头长制度,做到“管码头必须管安全”,累计查获4人无证电焊,罚款12万元。
4.突出绿色养殖,谋划长远发展。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五大行动”,组织遴选渔业主导品种13个、主推技术8项,海淡水生态健康养殖基地11家,市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示范基地4家。推进网箱绿色改造和海水养殖尾水综合治理,累计完成网箱绿色改造1.5万平方米,尾水综合治理30亩以上规模化主体达到全覆盖(近5万亩)。加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累计完成各类质量抽检968批次,合格率达98%以上,开具和使用食用水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4268张,附带上市水产品4848吨,水产品合格证使用量和使用率位居全市第一。
5.突出强链补链,促进高质量发展。出台《象山县渔获物分类分级分拣指导性意见》,实施“公司+渔船+洋地运销+销售”产销模式,参与运营的97艘渔船销售水产品2.2万吨,水产值提升25%左右,渔民增加收入55万/艘。加快培育渔业品牌,“象山小黄鱼”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网络标识国家通用网址域名“中国梭子蟹之乡”,象山梭子蟹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扶持发展远洋渔业,目前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完成67%建造进度。
6.突出数字赋能,推进转型升级。推动渔获物(水产品)溯源管理,构建数字化渔获物(水产品)管理平台,首批生产数字化鱼箱10万只,与我县20余艘渔业船舶开展合作,数字渔箱入选省服务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典型案例。开发上线耕海牧渔APP,携手京东物流共建立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打通象山海鲜源头直销“最后一公里”,累计完成线上海鲜交易3650吨、4280余万元,成交均价提增25%。
二、存在问题
1.疲劳驾驶问题依然突出。渔业生产旺季,船东为了抢抓生产效益,导致船员的工作强度过大,长时间得不到休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另外在作业期间,部分驾驶人员会脱离驾驶岗位参与作业,造成驾驶岗位缺位,同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渔业船员整体素质还需提高。船东船长主体责任未落实到位,由于我县船多人员杂,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受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等因素影响,虽经过培训,但海上生产经验仍不足、自救逃生能力不强,再加上人员流动频繁,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
3.渔业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渔业产业点散面广量大,目前我县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作业方式较为传统,水产养殖面临空间和环境督查刚性约束加剧,渔业效益提高和渔民增收有一定的困难。
三、2023年主要工作思路
202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推进之年,我局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县新使命,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渔业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和宁波市“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努力将象山建设成为浙江省渔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1.动态监管,提升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安全执法检查,严格落实“春雷”“铁拳”系列执法行动,重点突出对“三无”渔船、“黑名单”渔船、蟹笼等高危渔船、老旧渔船及无证驾驶、临水作业不穿救生衣、紧急状态下不服从政府指令等行为的执法,继续强化对10人以上围网船、蟹笼船、渔运船、渔冷船等高危渔船的执法检查力度,确保逐船登检2次以上,开展春、冬汛渔业安全执法大检查2次以上,进一步完善与船检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每月对渔船修造企业开展执法检查2次以上,进一步提升日常港内执法检查力度,全县渔船安全登船检查率达到90%以上,严防渔船“带病出海”。进一步落实县镇两级渔业安全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值守,充分利用智控平台强化动态干预,突出恶劣天气和突发情况的动态监测预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24小时带班值班和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2.聚焦隐患,持续攻坚整治。加强基层渔业组织规范化管理,实行“过程+结果”星级考核办法,全力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强编组长、中队长、大队长海上渔业生产联盟。加大船员持证及救生、消防等安全通导设备配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打好“商渔共治”组合拳,先行先试商渔联管新模式,统筹海事、渔政和石浦镇三方力量,成立石浦镇海上商渔船联管中心。持续推进减船转产工作,争取将渔业辅助船舶纳入减船转产范围,今年计划完成50艘示范船建设及补助工作,开展剩余船舶整治工作。持续推进船员培训工作,计划完成普通船员培训2500人,职务船员培训1500人,船东船长面对面安全警示教育培训2500人,举办第四届渔民运动会,完成渔船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持续强化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成全县育苗企业执法检查1次,重点产业基地执法检查2次,定期组织开展海捕虾、海捕鱼抽检,完成质量抽检50份以上,全年完成监督抽样90份以上。
3.深化建设,谋实绿色发展。以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出台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意见。规范海水养殖有序发展,摸清养殖底数,清退蟹钳港、崇堍港避风锚地内牡蛎养殖,整顿西沪港涉军事区域的违规养殖、捕捞渔船违规停靠问题;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健康“五大行动”,深入实施水产种业提升、海水网箱绿色改造提升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三大工程,保障亚运水产品安全。加大与科技院校(所)合作,实施梭子蟹绿色高效养殖新模式试验及推广重大科技专项1项以上。持续推进梭子蟹、大黄鱼、紫菜、南美白对虾四大主导产业链建设。国家级大黄鱼良种场挂牌,完成建设黑鲷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场项目、3家育苗场提升以及8家市级水产种质资源库,完成海水网箱绿色改造3.5万平米。
4.强基赋能,提升产业链。深入打造浙象渔供应用场景,引导建立捕捞渔船实体化公司,发展“公司+渔船+洋地运销+销售”的渔业运营模式,推进特色鲜明、品类齐全的海产品购物场所改造,对线上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统筹渔船海上捕捞、渔运船返港、渔获物市场交易、冷链物流等数据,配套接入冷链物流和线上商城,并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做精国际水产养殖园,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对接引进工厂化海水石斑鱼循环养殖示范园项目,预算投资14.1亿元,项目占地600亩,达产后将实现年产800吨的石斑鱼供应市场,形成全集成商业化大规模的石斑鱼RAS养殖场。引进海水对虾现代化养殖系统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项目占地200亩(分两期),达产后将实现年产20斤/立方的海水对虾供应市场,形成集成商业化大规模的南美白对虾RAS养殖场。推进渔业组织化建设试点,召开渔业发展大会,与中国健康产业、宁波商贸、宁波海投等国企积极洽谈捕捞渔船公司化运营,加快智慧渔业、智慧渔港、象山渔船公司化项目落地。
5.增强扶持,做活新兴渔业。加大水产品加工仓储能力扶持力度,提升加工仓储现代化水平,提高水产品加工率、流通率和副产品利用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家,开展省级休闲渔业精品基地培育、县级精致渔业示范园培育,培育县级精致渔业示范园培育1家以上。推进数字渔业发展,依托渔业服务平台,开展渔业产业全链路数字化应用试点,打造“泛东海渔获物全要素数字化交易市场”。扩大象山(石浦)渔业品牌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国开渔节等平台和节庆活动以及“直播带货”、微商等营销推广新模式,加大“象山海鲜”、“象山梭子蟹”等区域性公共品牌宣传。规范远洋渔业发展,稳定和扩大大洋性金枪鱼、鱿鱼和秋刀鱼份额,完成南极磷虾捕捞船船体建造,推动磷虾相关产业落户落地和建设,提升远洋渔船装备水平,推动远洋渔船及船用装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
6.党建引领,提质“蓝色铁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贯彻落实,依托“周二夜学”、支部学习、学习强国等载体提升干部职工理论素养,全年党组中心组学习不少于12次,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不少于8次,科室学习不少于12次。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考勤、公车管理、婚丧喜庆、出国护照(通行证)、重大事项报告、招标采购、财务开支等相关制度,强化制度、纪律执行力度。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加强日常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对违规情况坚决做到发现一人、处置一起、警醒一片,增强正风肃纪有效性。开展先进评比活动,打造“水渔先锋”党建品牌,建立健全“水渔先锋党支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孙成方工作室”作用,走进渔区、服务渔民。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开展联谊、蓝色护海、趣味活动等丰富多彩群团活动。加强干部交流,促进干部融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先进位、勇当先锋,为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