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省市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聚力一二五、走好共富路”战略目标,突出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认真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打出了稳经济要素保障组合拳,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样板县、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支撑。现将2022年重点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围绕县域总体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于9月底取得自然资源部批复正式启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22.64平方公里(合计18.4万亩),城镇开发边界106.69平方公里,生态红线2761.3平方公里。结合2022用地出让计划和乡镇、产业平台需求,完成经济开发区锦浪地块、物流园区仓储地块、城区文昌地块、西周工业地块等重点地块控规调整,推进优化空间布局,保障工业用地发展,并直接服务农转用报批和供地。积极对接省市,重点保障近期实施项目规划对接,同步完成中心城区体检评估相关工作。人民广场区块城市设计通过代理机构筛选、正式公告发布、线下启动会等竞赛环节,完成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前期工作,累计约120家单位报名、收到39份参赛作品,于10月完成竞赛终审会并经专家评审确定获奖方案。
(二)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率先启动。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明确总体整治思路和目标,1月30日制定印发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暨乡村集成改革实施方案,起草了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示范片区专班化运作实施方案,初步形成《象山县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以及中心城区东海岸示范片区和蟹钳港片区策划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划分了13个资源相对集中连片的重点整治示范片区,划定整治范围644.42平方公里,其中东部海岸中心城区段示范片区策划方案已上报市局审查。有序推进全域整治潜力调查,初步形成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潜力调查底图,排摸潜力用地198.45平方公里,整治潜力面积全县占比15.82%。东部海岸中心城区段示范片区已基本形成全域整治项目库(2022-2025),并针对资金平衡方案、投融资方案、城区房地产去化周期、征迁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了专项研究论证,确保稳妥推进下步整治。
(三)资源要素服务保障统筹推进。9月全省率先出台县级耕地占补指标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使用统筹管理办法,并入选2022年度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实施以来已统筹29个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收取指标费1.07亿元。2月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的意见》,制定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清单,全年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490亩,同比2021年增长47%,其中市重大项目统筹指标1018亩、区县项目指标1472亩、向上级借用耕地指标885亩,有力保障了华润天然气墙头阀室地块、S202新丰路延伸段、定影公路等4个单独选址项目和17个城市批次项目的用地指标(其中涂茨中广核项目2个月内完成农转用报批,创下我县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报批耗时最短纪录;G527石浦至长街段(岳井洋大桥及接线)象山段用时9天完成自然资源部项目用地预审,创下我县重大项目报部预审耗时最短纪录。)。国有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有力执行,1-12月,全县已供应土地总面积6418亩,收取出让金48.93亿元,其中住宅用地13宗609亩,出让金33.35亿元;商服用地14宗527亩,出让金5.07亿元;工业用地61宗2405亩,出让金10.51亿元;其它公共、交通等用地2877亩。加强矿产资源保障,全县纳入县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处置多余石料9宗,处置量400万吨,为财政增收1.08亿元。
(四)城乡存量建设盘活利用。9月底印发实施《象山县存量建设用地“因地施策、提质增效”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地一策”推进土地盘活利用。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488亩,存量面积下降30.04%,其中消化2009-2018年“增存挂钩”批而未供土地1582亩,市下达任务完成率105.61%;消化供而未用土地129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280亩、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949亩,分别占任务数的222%、124.59%、105.44%。强化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管理,5月出台《象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指导价格的意见》,对我县工业用地出让指导价格作出合理调整。
(五)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完善田长制建设,制定出台《象山县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象山县垦造耕地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形成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新体系,明确村级田长439人、村级巡查员637人。加快“耕地智保”场景应用,建立耕地视频监控系统,全县设立视频监控点207个,对全县90%以上耕地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国土绿化造林验收上图7434亩、森林抚育6120亩,市下达任务完成率分别为112.64%、102%。对自然保护地开展综合监测,通过“数字鸟岛”建设,实现中华凤头燕鸥活动区掌上实时监测,创下同时观测到93只中华凤头燕鸥的新纪录,累计孵化繁殖超过150只、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宁波市(象山)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顺利通过财政部与自然资源部的评审,列为2023年海洋中央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4亿元。
(六)探索创新资源确权登记模式。继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登记改革后,我县建立全国首个海域立体分层权能体系,制定了《象山县海域分层确权管理办法(试行)》和《象山县海域分层确权登记操作规范》,2022年试点颁发5宗海域立体分层权证,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进一步探索无居民海岛确权登记,形成《象山县无居民海岛不动产登记规范化项目技术研究报告》《象山县无居民海岛合法建筑物或建筑设施的地(海)籍调查技术方案》《象山县依法使用无居民海岛不动产登记规范》等成果,颁发全市首本无居民海岛不动产权证。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清理成效初显,全市率先采用单独宗地、共用宗地两种登记方式并行办理林权不动产登记,完成贤庠青莱村市级林权整村登记试点发证113户。创新二手房转移+抵押组合登记,实现还清原贷款、申请新贷款、解除原抵押、二手房过户和设立新抵押组合办理,成功办理全省首笔银行网点不动产带抵押转移登记。
(七)除险保安能力不断提升。依法推进二轮中央环保督察、2021年度森林督查等各类督察整改,其中2021年度森林督查涉及49个违法图斑均已查处到位。1-12月办理行政诉讼27件、复议15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2个。完成县信访联席会议交办的国家级、省级信访积案销号16件,完成省自然资源厅交办的信访积案销号25件。全力防范地质灾害,更新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重点对全县46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13处治理边坡开展汛期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安全排查,重点对排查出的火灾、结构、使用安全隐患落实整治措施。实行“全覆盖、无缝隙”分区包片巡查制度,开展森林防火大检查大督查。做好海洋预警预报,重点加强亚帆赛事海洋预报服务保障,已完成象山县亚帆赛区海域多波束扫测等工作。
(八)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巩固。制定《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职工问责办法》,整理完成2021年度党风廉政工作台账,已开展正风肃纪检查220余次,组织40余名中层正职干部(含负责人)签订2022年度个人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制定资规系统干部三年轮训方案,组织开展党组理论中心(扩大)学习会11次,“周二夜学”20次。疫情期间局领导带队完成两批次隔离点志愿服务,组织干部职工600余人次参与三区、城区各村(社区)、高速卡口等志愿服务工作;启动疫情应急测绘响应,投入工作人员19人,协助划定三区范围4次,制作三区范围示意图、核酸检测点位分布图等,开展无人机航飞巡查144架次。
一年来,县资规局在上级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和镇乡(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自然资源规划工作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各类督察整改压力递增。象山县2021年度卫片执法共发现违法图斑178宗,面积424.35亩,其中耕地216.64亩,涉及永久基本农田69.72亩,经拆除复耕、补办用地手续、设施农用地拍照举证、存量违法举证等多项举措,目前已整改到位149宗,耕地面积188.01亩,仍有29宗未整改到位,耕地面积28.63亩。我县违法用地总量在全市最多,县领导已多次批示要求加快整改进度。二是耕地占补平衡难度较大。根据三调成果,我县稳定耕地面积为19.8万亩,上一轮土规下达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为37.1万亩,永农保护责任目标为32.7万亩。“两非”整治开始后,耕地功能恢复压力巨大,而且国家对垦造耕地项目复核验收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对造地项目申报实施积极性明显降低,垦造耕地和建设用地复垦全年无新立项项目,对全县耕地占补指标的获得造成影响。
二、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做好自然资源规划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发展日新月异。
一是高标准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充分利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力推进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按照《县域国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根据省市的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审批。有序推进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实施意见、专项规划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实现“多规合一”。二是高质量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抓紧成立象山县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重点围绕东部海岸带中心城区段示范片区,仔细研究谋划确定五大类整治项目,做细做实资金收益平衡测算,待自然资源部批复后立即进入运行状态,确保按照预期保质保量完工。三是城市设计与风貌引导协同开展。严格根据《宁波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等文件要求,做好临海滨水区域重要节点的项目风貌把关。制定出台《象山县城市建筑风貌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细化管理流程、管控范围等。继续实施风貌管理相关专家名录。四是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推进。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对照重新编制、适时调整、通则管理、控规覆盖等村庄规划管控类型准确找准点位,在15个试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基础上,科学有序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完成石浦名镇保护规划,争取市级“三名”保护补助资金,抢救修缮一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打造古建筑修缮精品工程。
(二)聚焦要素保障,护航重大项目助力县域经济行稳致远。
一是优化自然资源配置。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致力提高项目层级,对于政策性基金项目、省市县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实现用地指标应保尽保,建立农转用报批年度滚动计划,编制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稳步推行分期供地、精准供地,确保土地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谋划编制象山县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年度计划方案以及海洋综合利用整治方案,按照“深水远岸”布局要求,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海上光伏用海出让,重点做好鹤浦吉港海塘、黄避岙万丈涂海塘等重大用海项目的要素保障。加大工程性开采石料供应,计划推出泗洲头白仙山水库(1000万吨)、涂茨卢家山(7000万吨)2个采矿权。二是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结合存量建设用地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梳理各镇乡(街道)、园区平台掌握的闲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低效用地数据清单,落实增减挂钩机制,力争全年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2500亩,包括09-19年“批而未供”土地1500亩。三是加强土地征收储备计划管理。有序推进“阳光征迁”应用场景建设,启动新一轮土地征收区片综合地价及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调整工作。完成2023年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及三年滚动计划(2023-2025)编制,初步计划2023年储备供应土地4492亩,其中住宅用地730亩,商服用地252亩,工业仓储用地2450亩,其它用地1060亩。
(三)注重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健全耕地保护监管制度。建立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制度,实行县、乡两级田长的责任田块模式,强化属地党委、政府的责任意识,推动田长制建设纵深发展。推进耕地占补有偿使用数据库和耕地进出平衡数据库建设。二是严格自然资源领域执法。以“大综合一体化”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县级卫片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广“耕地智保”、“天巡地查”、自然资源和规划“一张图”等场景应用,成立土地执法专项工作组,充分调动基层自然资源执法力量,分级、分区开展动态巡查和违法线索、苗头性违法行为处置,有效遏制新增自然资源违法行为。三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落实,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项目、风险、责任、权力“五张清单”,按照《浙江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试行)》标准,严格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设计方案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治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达到预期修复效果。计划年底前完成东湾山石场、小海山石场绿色矿山建设,2023年完成鹤浦物流基地绿色矿山建设以及4家石料矿山的基础数字化建设。四是深耕“蓝色海湾”建设。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推进生态岛礁和海岛整治修复工程,严守海洋生态红线,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岸线,严格保护象山港南岸和三门湾北岸等区域的滩涂资源,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度广度,推进高涂浅滩互花米草治理。2023年按照自然资源部时序安排加快推进宁波市(象山)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动工实施,并完成年度绩效任务。做好花岙岛二期、东门岛二期项目的扫尾验收工作。
(四)紧盯改革创新,强化成果应用实现智治体系迭代升级。
一是继续深化海域空间立体开发。继续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制定贯彻落实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实施方案,加快构建海洋资源立体管理制度,完善海域不动产立体登记功能,适时对象山港三门口大桥等项目用海实施分层设权,进一步释放海域潜在效益。二是持续推广“码上有地”场景应用。加快完成场景功能开发并投入试运行,加强压力测试、运行检验等环节工作,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落实专班跟踪项目运转全流程,加强对上沟通,争取“码上有地”列入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2.0(宁波分平台)的应用子场景,开展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2.0县级分仓建设。三是加强不动产登记创新应用。深化智治系统“国有土地及商品住宅产权全链智治”和“不动产信息集成应用”子场景,对新推进的场景及时进行落实。加快推进省级“总对总”不动产登记+金融信贷、网络司法协助、公证等服务和多跨场景应用集成。完善提升不动产登记网上云平台应用,切实提升一手房、二手房网办量和抵押登记“全程网办量”,推进“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深化不动产组合登记业务,推广带抵转移、商品房带抵转本登记,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
(五)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作风建设见行见效。
一是政治理论“不断线”。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认真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围绕自然资源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工作、关键环节,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学习宣传教育,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增强事业凝聚力。二是正风肃纪“不停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落实“一岗双责”,定期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建立正风肃纪长效机制,加强作风效能监察,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治,将腐败扼杀在摇篮里。三是督查督办“不打烊”。加强督办事项的统筹协调、动态管理以及限期办结工作机制,对重要工作实行周报、半月报、月报制度,重点抓好各级领导批示(指示)单、重点工作的督办落实和各级考核任务的责任分解及进展跟踪,不定期开展催办督办,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