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一是加快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基础上,积极落实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做好指标传导,已形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阶段性成果。截至6月底,规划已通过县级专家部门联审会、县规储会审议和市局技术审查并完成听证公告和草案公示。二是扎实开展控规动态维护,结合上半年用地出让计划和乡镇、产业平台实际需求以及成片开发方案,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完成西周华翔汽车城、人民广场周边地段、滨海工业园、东海铭城、智能铸造中心、西泽塘地块等16个控规修编(局调),为项目实施提供法定依据,有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三是统筹推进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塑造高标准滨海城市风貌,启动大碶头片和南部新城东区详细城市设计,组织召开县规储会,审议通过大目湾再生水厂项目方案设计、锦绣育才学校方案设计、石浦渔港古城二期风貌类建筑改造利用方案设计等10个项目。人民广场区块城市设计方案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线上评选,一等奖方案“山海之城”先后通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县规储会和市规委会审议。
(二)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东部海岸带中心城区段片区是全市唯一海陆与城乡兼具的整治片区,已列入全市首批11个示范片区先行启动整治。我县从投融资、拆迁规模、房地产去化、资金平衡等维度对示范片区整治实施方案进行多轮研讨分析,研究确定启动实施项目48个,估算投资额119.94亿元,落实整治资金40.29亿元,完工项目12个,正在实施项目9个。通过项目谋划、包装,结合部分项目可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保障等可预见因素,同包括农发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对接合作,推动建立“资本金+专项债券+配套市场化融资”的组合融资模式,全域整治项目计划总融资额120亿元,其中涉及拆迁融资94.97亿元。为提高融资额度,突破银行对单一主体授信规模限制,融资项目计划分5期实施,目前一期、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基本定稿。
(三)自然资源要素统筹保障。一是建立用地报批动态项目库,经年度用地计划排摸,2023年全县用地需求共计12416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0443亩,对重大用地项目,鼓励各用地单位积极争取纳入省级平台项目库。通过重点项目包装谋划,已争取到2023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906亩,其中市统筹指标1492亩,占全大市总量的34%,白仙山水库新建工程、石浦镇海洋科技园地块等9个项目列入2023年市重点项目清单,计划指标、项目总数均列全市第一。完成S202省道沿海南线象山港路至滨海大道段改建、G527石浦至长街段(岳井洋大桥及接线)象山段等省“百大工程”项目用地报批4个,获准建设用地1050亩,百大项目攻坚进度全市领先。二是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土地效益大提升攻坚行动为主线,梳理09-19年全县批而未供土地924宗5922亩,纳入2023年供应计划36宗1210亩。加快推进“三块地”降存控新,1-6月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03亩,处置闲置土地802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466亩、存量建设用地盘活755亩,分别占年度市对县考核任务的51.71%、181.69%、37.28%、37.75%。三是高效推动征收工作,制定年度征地计划,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启动横塘欧西大河西侧地块、白仙山水库新建工程等3个重点项目土地征收并发布征地预公告;完成丹东街道上余地块整体征收工作;顺利完成市域铁路全线现状调查、补偿安置公告张贴等程序,全线33个村庄中27个村已全面完成土地征收批前程序,完成率82%,剩余村庄配合属地政府持续攻坚。推进村留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回购茅洋乡溪东村、丹东街道上余村留地指标132亩,回购总价约3.7亿元。四是推进年度储备供应计划执行,完成年度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及三年滚动计划(2023-2025)编制,全年计划供地100宗5203亩,其中产业用地34宗2294亩,住宅用地15宗928亩,商服用地22宗1032亩,公共管理等其它用地29宗949亩。截至6月底,供应土地53宗1801亩,土地出让收益7.45亿元(其中出让商服用地4宗55亩,住宅用地3宗55亩,工业用地35宗1436亩,其他设施用地11宗255亩)。
(四)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实行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规范耕地保护资金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完成4个千亩方项目县级验收,贤庠镇千亩方工程作为全省唯一千亩方项目入围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晓塘乡千亩方工程获2022年度市优质示范工程第二名并奖励补助资金304万元。西周镇万亩方项目工程进度65%,今年申报的黄避岙乡千亩方项目已通过市级选址论证。加强补充耕地指标统筹管理,自去年9月县级耕地占补指标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使用统筹管理办法出台以来,全县农转用报批项目涉及耕地面积401亩,累计收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费用1.11亿元,上报跨省统筹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600亩;向省厅先行借用耕地指标628亩。二是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完成西沪港、蟹钳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立项和初设招投标。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初稿编制和部门意见征求,规划中新增生态控制区,重新划定海洋生态保护区,突出功能区兼容性,有效提高海域开发利用率。构建新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分区体系,完成象山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编制。花岙岛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和美海岛”名单。三是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积极推进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完成森林抚育面积9816亩,占年度任务的84.6%;植树节期间全县累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5场次,参与规模超3000人次,种植各类树种1.05万株。积极开展黄避岙乡、东陈乡2个省级森林城镇申报创建。
(五)专项督察整改严格落实。一是历年土地督察发现问题25个,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涉及我县问题37个,均已上报市级初步核销。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排查,全县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30宗,已完成农转用28宗,另2宗正在整改,处置率93.33%。二是国家海洋督察问题督察意见书反馈涉及我县问题共9个。其中用海审批不规范问题已整改到位,其余8项问题正在推进整改,计划明年1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改。三是2022年度森林督察核实省下发图斑两批678个,认定违法图斑40个,已立案查处33个、核实不涉及破坏森林资源7个。四是完成市级下发45个垦造耕地督察项目核查举证,确保新增耕地信息准确、数量真实。
(六)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范。一是开展汛前隐患排查,重点调查全县46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核减防范区1处,安装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点10处并全部上线运行。二是加强森林火险防控,实行“全覆盖、无缝隙”分区包片制度,尤其在春节、清明期间强化野外用火管控和防火宣传,会同县森防指办累计出动检查45次、检查人员794人次,接到火情(警)47起,开展森林巡查400余次,整改火险隐患88处,完成14处“引水灭火”基础设施安全检查,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做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除治面积3.3万亩,清理枯死树8898株,投入资金510.32万元,各镇乡(街道)、国有林场均超额完成除治量化任务。三是做好海洋预警预报,完善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建设,做好亚运会海洋预报保障,推进风暴潮重点防御区管理、海洋精细化预警报、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价、赤潮灾害预警监测年度项目工作,发布风暴潮、海浪等灾害预警50期。
(七)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一是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材料,21个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报审材料取消施工图蓝图,规划报批费用节省50%以上,16个项目实施简易低风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快速审批备案制。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6月底,办理不动产登记26840件,同比增长7.0%;不动产智治应用场景上线,不动产权属查询、商品房(二手房)转移登记等高频事项均实现线上自助办理,新增电子证照100%全量生成,线上办理量达12994件次,占办件总量的48.4%。持续推广不动产登记进银行、中介、法院,实行二手房带押过户“五合一”模式,完成“不动产登记+税收+公证”线上办理6件、“带抵转移”组合登记32件。三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县级海上“两山合作社”资源资产库建设基本成形,细化完善海域、湿地模块数据,计划新增码头、岸线等专题数据;初步建立国有自然资源储备库及生态资源资产“一张图”,核查土地、矿产、森林、水、海洋、湿地、草地等七大自然资源图斑19.8万个。完成林权试点扫尾工作,水流资源确权上报5个水库40条河流,超额完成确权任务。
(八)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一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办理行政诉讼7件、行政复议10件,同比均有下降;完成26件行政处罚案卷合法性审查工作、38件行政机关合同合法性审查;上报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2件,制定我局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及公示公告4件,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4个,已办结37个,注销退休人员执法证6个。二是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6次,组织15名领导干部全程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召开2022年度党风廉政建设总结大会,组织“周二夜学”活动11次,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向,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本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制定资规系统干部三年轮训方案,安排5名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新一轮干部选拔提任中层干部9名。开展正风肃纪检查100余次、节前教育提醒4次,营造干部争先创优良性氛围,持续提升队伍履职能力。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聚焦规划落地引领。坚持“总规引领、多规合一”,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充分利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同步衔接发改、经信、教育、旅游等部门的项目、产业、专项规划,协同各镇乡(街道)做好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与农业现代化。谋划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加快推动人民广场区块城市设计成果落地实施,启动中心城区大碶头片、南部新城TOD东片区实施性城市设计,统筹安排开发建设时序。加快完成石浦名镇保护规划,争取市级“三名”保护补助资金,抢救修缮一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打造古建筑修缮精品工程。
二是聚焦全域空间治理。坚持跨统结合、立破并举、远近兼顾,强化总规传导,推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更加聚焦项目质量和空间集聚。加快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全域整治考核监管机制和评价体系,压实地方和实施主体责任,建立以整治片区(单元)为单位的综合开发模式,指导各地尽快成立国资国企为主、社会化资本参与的多类型整治实施主体,统筹片区综合开发。围绕“5+X”整治任务,全面推动中心城区东部海岸带示范片区实施建设,重点推动大碶头区块城市更新、零散工业用地腾退、建设用地复垦等整治项目,谋划争取环石浦港区域纳入省级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规范土地统筹调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进出“双平衡”,打好垦造耕地和“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硬仗”,切实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多计融合”,加强详细规划、土地储备、征地拆迁、成片开发等各类计划归集,对政策性基金项目、省市县重大项目提前介入,谋深谋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统筹、调剂,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启动新一轮土地征收区片综合地价及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调整,有序推进“阳光征迁”应用场景建设,重点推进南部新城东片区、人民广场周边区块、老城区块、横塘欧成片区块等地块出让。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模式,持续深化海域立体分层确权,做好中广核海上风电、集港海塘等重大用海项目保障。规范矿业权公开出让,协同属地政府全力推进爵溪地厂村、涂茨卢家山、涂茨横山、涂茨里干门山、贤庠中油重工西侧等矿地综合利用项目。
四是聚焦存量挖潜盘活。全力打好象山县土地效益大提升攻坚硬仗,探索出台我县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暂行规定,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梳理各镇乡(街道)、园区平台掌握的闲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低效用地数据清单,联同各有关部门、镇乡(街道)、园区平台形成合力,力争2023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500亩,盘活“供而未用”土地1000亩、“用而未尽”土地1000亩,整治提升城区临建商贸设施7个。
五是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谋划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开展蓝碳生态系统调查,启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建设。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岸线,加快推进宁波市(象山)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要求,强化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全程监管,不断完善自然资源长效管理机制和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以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试点县为契机,加强无居民海岛生态评估,探索保护利用新路径。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申报创建,持续推进关注森林系列创建,营造浓厚“创森”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