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点燃共富引擎”入选象山共同富裕十佳案例

发布日期:2023-09-12 14:24 信息来源:象山非遗 浏览次数:

2023年8月,象山共同富裕十佳实践案例出炉,其中“非遗+”点燃共富引擎,正是象山以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抓手,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围绕“海洋强县、美丽富民,都市融入、变革驱动”战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实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群众的精神与社会生活需要,高水平建设“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县的有效探索。

目前,有18家非遗店铺入驻省级非遗经典景区石浦渔港古城,出台非遗景区专项优惠政策,创作《渔家嫁囡》等走街情景剧,打造国内首个滨海场景演艺秀——“渔光之城”,沉浸式、多维度体验海洋渔文化,拓展“非遗+旅游”,推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以非遗为特色,将海洋渔文化、影视文化、养生不老文化等元素串点成线,精心打造覆盖重点景区和优质旅游资源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推出赶海扬帆、渔港风情等6条海洋渔文化体验旅游线路,打造蟹钳港景区、花岙盐场等海洋渔文化研学旅游基地。推出海洋渔文化主题文旅产品,惠及市民游客239.2万人次。其中,“行走茅洋”路线获评宁波市级非遗主题旅游路线,一年来营业收入超170万元,撬动消费185余万元。

以中国(象山)开渔节为品牌,全景展示祭海、如意信俗、鱼灯制作等非遗技艺和民俗,成为国内举办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品牌溢价最高的节庆类活动之一,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海洋庆典节日。深化“非遗+节庆”,进一步创设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非遗、音乐、雕塑、影视、数字媒体等艺术手段,携手网易《一梦江湖》,举行活色生“象”系列线上线下联动活动,升级“海洋味、烟火气、年轻态”的渔光艺术节。围绕“一镇一品”,举行“红庙庙会”“三月三踏沙滩”“关公磨刀节”“竹笋节”等乡村非遗节庆,展示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

近年来,象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继开展“锦绣华章”长三角民间艺术文创展、“吉祥东海·象山游礼”旅游商品大赛、非遗创新大赛、象山非遗购物节、非遗年味集市等活动,打造“非遗+文创”,撬动非遗经济新消费。国家级非遗项目象山竹根雕,目前从业人员200余人,企业30余家,并吸纳2000余人从事竹根雕相关行业,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仁竹根雕渔文化茶道系列产品获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

目前培育县级非遗工坊29家,省级非遗工坊1家,九顷村以市级非遗象山米馒头为特色产业村,大塘片区以大塘麦糕为特色产业区等,已形成产业链,规模壮大至近百家。大徐村依托民间刺绣非遗工坊通过“党支部+绣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打造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总站和5个分站点,辐射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群体就业。吸纳妇女就业1000多人,实现年产值100多万元。

2022年象山县非遗保护指数位列全省第九,全市第一,有效保护乡村历史记忆,开辟非遗助力共同富裕新路径,入选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