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2430/2024-159747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成文日期

2024-01-24

发布机构

县卫生健康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一天12台DSA手术!心脑血管病症的“透视眼”造福象山海岛患者

2024年1月11日23时,象山红十字台胞医院医健集团总院危急重症科主任常国江、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专家申国璋和同伴们终于离开导管室。这一天,从早上8:30开始,他们一直在DSA导管室连续奋战,整整做了12台DSA手术!

那么什么是DSA?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的英文缩写,通俗地讲就是将造影剂注入需要检查的血管中,使血管显露原形,然后通过系统处理,使血管显示更加清晰,成为医生的“透视眼”,便于医生诊断或进行手术,尤其是能为心肌梗死的病人赢得抢救“黄金时间”。

自2023年5月底,象山红十字台胞医院医健集团总院DSA导管手术室正式启用以来,8个月时间,已成功开展冠脉造影218例,冠脉支架植入51例,脑血管造影31例,下肢静脉造影和下肢静脉滤器植入共41例,打破了以前这类患者只能转往丹城、宁波等地治疗的窘境。

65岁的石浦周大伯,他是此项技术开展后的第一个受益者。周大伯9年前就因急性广泛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植入动脉支架,5月26日因胸闷、气急加重伴有头晕再次入院,通过查体发现患者存在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最低心率仅为30次/分,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随时可能会停跳,引发晕厥甚至猝死的风险,假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经过与家属沟通同意,5月27日,宁波二院申国璋主任带领台胞医院介入团队为周大伯进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周大伯心悸、头晕等症状基本消失,3日后顺利出院。

来自鹤浦的雍大爷是又一名DSA的获益者,他逢人就说是台胞医院的医生们把他从鬼门关救了回来。2023年9月23日的凌晨,69岁的雍大爷在家突然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急诊CT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颅脑缺血性改变。同时,心电图怀疑下壁心肌梗死,进一步血液检查提示雍大爷的心肌受损指标和心脏衰竭指标都出现危急值。这些检查结果意味着雍大爷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同时发病。情况紧急,急诊室迅速启动MDT,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团队三组人马迅速集聚在一起,一边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危重的同时,一边立即制定最优抢救方案。10分钟后,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导管室立即启动,雍大爷被推入手术室,一场心、脑血管“接力赛”正式开启……

凌晨1:47,神经外科团队进行脑血管介入取栓术,宁波二院神经外科专家李强、台胞医院神经外科医生陈宇借助支架锚定,跟进中间导管,利用SWIM技术抽拉结合慢慢取出血栓,半小时后成功开通右侧大脑完全闭塞的中动脉M1段血管。2:18,在手术室门外待命的心内科介入团队立刻接力冠脉介入治疗、支架置入,宁波二院申国璋主任、台胞医院常国江主任通过导丝,球囊扩张,开通患者闭塞的心脏血管,恢复血流,并顺利植入支架一枚,患者的症状迅速得到缓解。90分钟,两场介入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雍大爷恢复良好,重获步履稳健的生活。

据常国江介绍,心脑血管急症患者非常强调“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速度在心脑血管患者的抢救中,真正有着生死攸关的作用。所以,台胞医院有了自己的DSA,意味着当心梗、脑梗这些危急心脑血管急症发生时,就近抢救、从空间要时间成为可能,为抢救成功赢得一份最为宝贵的先机。

“回顾这大半年的进步,全体医务人员合作协同,用士气和战斗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这期间,真的很感谢宁波二院专家团队,他们给予了全心全力的指导和帮扶,为台胞医院医务人员在DSA技术上的迅速成长提供了坚实温暖的后盾。”集团院长郑义军真诚表示。接下来,医院将与宁波市第二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合作,成立宁波市第二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石浦分中心,为象山南部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治疗,为他们的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