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612589/2025-168385
工作进展
2025-02-02
县国资管理中心
主动公开
2024年,县国资管理中心在市国资委的精心指导下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力攻坚、深化改革,紧紧围绕“363”拼经济专项行动部署,结合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攻坚硬仗,不断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和新成效。
一、优布局、调结构,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制定《象山县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优化资本布局、健全经营机制、发挥人才支撑、完善绩效评价、强化党建引领等五方面改革举措,各集团制订三年发展规划。按城市运营、海洋经济、文旅经济、商贸经济、乡村振兴五大产业集团推动国企整合和内部优化,全面接管乡镇国企债务,加快推进海投集团重组、一级企业重构和部门代管企业股权划入相应国企,减少一级企业51家,28家部门代管企业签订国有资产委托代管协议。修订《象山县国有企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完善投融资联席会议运作机制。抓紧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海洋经济产业基金组建,县工投集团与省属国企签订海洋经济产业母基金合作框架协议,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
二、抓管理、提效能,国企降本增效持续深化。实施融资成本最高利率控制,制定“一行一策”降本方案。全市首创“银企直联”的融资管理子模块,可实时监测国企存款余额和存放情况,实现存款积数统筹使用。着力打造产业类信用主体,象开公司获产业类AA+主体信用等级,市场开发公司获产业类AA主体信用评级,实现产业类资信等级零突破。象山经济开发区城南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发行非公开公司债8亿元,票面利率2.5%,创全县国企发债利率新低。全县国企综合融资成本率较年初下降57BP。开展国企人员“六定”改革,建立国企员工招录预算管理长效机制,共核减用工指标36个。出台《国有企业劳务外包管理细则》,严控劳务派遣、服务外包等隐形支出。推动内部精益管理,持续推进“一城一公交”改革;加强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历史欠费问题整治,相关案例入选水利部供水管网漏损领域典型案例名单(全国4家单位),系全省唯一。
三、稳投资、争项目,资产资源开发利用持续强化。建立“五个一”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国有资产清查,今年来累计盘活利用资产资源共262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区间。主动参与能源项目投资,完成国电象山海上风电(一期、二期)49%股权投资,累计出资9.8亿元,项目资本金投资收益率22.89%;商定以49%的股比参与中广核涂茨海上风电、3#、4#海上风电投资,以10%的股比参与金七门核电投资,上述项目共需投入资本金约27.57亿元。交通集团以3亿元价格竞得地厂村矿山并做好开采销售。促成一直未利用的道人山水域的养殖经营承包权公开对外发包,三年租期共计租金3348万元,实现我县养殖示范点建设的首次破冰。持续推进国企“两非”业务剥离和“两资”处置,实现收入共6.43亿元。建成并试运行经营性资产管理系统,提高存量资产盘活效率。
四、抓改革、拓业务,国企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实施市场化运营改革专项行动,实行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只加分不扣分制度,认定26个具体项目和7家竞争类子公司先行试点,深入打造市场经营标杆企业、标杆板块。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对竞争类企业按“一企一策”办法,实行授权清单。制定国企委托代建办法,为委托代建实施提供制度支撑。高质量推进混改,通过资源、资金、项目等要素,找准合作契合点,组建混改公司6家。县城投集团和市内头部房企宁波江山万里共同出资设立象山江万置业公司,合作开发人民广场3#、7#地块,弥补我县房地产市场高品质住宅供给端不足。县城投集团与宁波惠吉星公司合作成立象往未来城市服务公司,开展未来社区“大物业”经营业务。富甬集团与上市公司国联股份共同成立富联数智公司,8月开始农产品贸易,实现营收4.38亿元。通过做强资产资源、做精政府付费、做实大宗贸易、做优委托代建,在国务院国资委严禁国企贸易十不准的政策要求下,全县国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质量明显提升。
五、强考核、促规范,内部监管机制持续完善。完善县属企业年度考核“一利六率”指标体系,明确“一增一降一稳四提升”总体经营目标,分类实施差异化精准考核。完成县属国企功能类、竞争Ⅰ类、竞争Ⅱ类三大定性分类,稳妥开展6家集团公司和5家竞争类企业职工薪酬激励方案先行试点。强化项目投资管理,实时跟进国有投资项目进度,项目投资完成率105.14%,其中市重点工程项目完成率113.67%。全市率先打造国资综合监管平台,人力资源、资产、财务等八大管理模块基本完成开发并实现运行。推广应用财务标准化手册,强化重点国企28个关键经济指标监测。建立风险预警处置机制,推行提示单、整改单、通报单“三单”联动的偏差纠正机制。
六、防风险、守底线,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健全。坚守债务风险底线,严控债务增长,全县国企全口径债务增长率比上年同期下降5.39%。建立应急转贷资金池,确保不发生资金链风险。严格落实隐债化解,严控新增隐债。实施“乡债县管”,乡镇国企费用支出同比减少61.63%。坚守党风廉政底线,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丰富“锋领国企”内涵,制定国有企业内审工作实施意见。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意识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