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1753/2024-167762

组配分类

县政府办公室文件

政策层级分类

县级政策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公安

成文日期

2024-12-18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来 源

县府办

体裁分类

通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象政办发〔2024〕46号

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公安局关于深化共治警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及海经区有关单位(职能部门)、驻象垂直管理各单位:

县公安局《关于深化共治警务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18日

关于深化共治警务建设的实施方案

县公安局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形成和提升以“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理念为引领的新质共治警务战斗力,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政法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支撑,深度融入县域基层治理,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打造更多具有象山辨识度、符合象山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共治警务标志性成果,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新实践贡献共治警务力量。到2024年底,共治警务工作体系初步建成,形成一批具有象山辨识度的共治警务标志性成果、示范性经验;到2025年底,共治警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成功培育一批在全市、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共治警务工作品牌;到2026年底,组织有力、力量多元、机制顺畅、治理精准、方式智能的共治警务工作体系全面建成,党政领导聚合力、公安主推齐发力的工作格局形成,多元社会治理格局更加成熟定型。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共治警务整体牵引

建强防控治理体系,将县公安局防控治理中心打造成共治警务运行载体,实现“一个平台汇数据、一套标准促规范、一张地图辨风险、一个通道统任务、一个体系控质效”。由县公安局防控治理中心牵头对接县社会治理中心,运用“超级地图”“标准地址”“身份码”,推进防控治理警务平台和党政基层治理四平台“双脑联动”“警网协同”,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商、隐患共治。健全常态化风险研判和闭环处置机制,构建“一键指令、精准治理”“基层吹哨、协同响应”工作体系,赋能基层治理,防范重大风险。建立共治任务准入机制,统筹公安警种“共治”事项,由防控治理警务平台归口下达至派出所执行,打造共治警务牵引体系。

(二)整合共治警务资源力量

1.坚持党政统领,推动责任共担。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共治警务全过程、各方面,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力军作用,推动各项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设立临时党支部、党建联建等形式,推动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机制,引导鼓励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共治警务。

2.坚持部门联动,推动支点共建。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基层“一件事”改革,健全多跨协同、行刑衔接、数智互联等工作机制,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难题共商。健全分级响应处置机制,整合公安、消防救援、卫生健康、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海事、住建、民政、电力等应急力量,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深化“警网融合”工程,深入推进警源治理,将共治警务嵌入“141”基层治理体系,健全非警务事项即时协同处置机制,加强110与12345系统集成高效联动。

3.坚持社会发动,推动资源共享。大力实施派出所主防,组织发动行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村(社区)组织等社会力量,不断扩大共治警务“朋友圈”。推进警保(保安)、警企(企业)、警物(物业)、警医(卫生医疗)、警校(学校)、警商(商场)等“警+”合作。持续深化平安单位建设活动,统筹推进无诈、无访、无案、无邪、无毒等示范村社建设,大力弘扬和合文化,全面夯实平安基础。推进行业自治,引导校调会、医调会、交调(仲裁)会及志愿者、第三方机构等广泛参与警务工作,有效化解专业领域矛盾问题,推动融入型、共享型警务在基层得到全面发展。

4.坚持群众互动,推动平安共创。大力发展群防群治工作,深入“象山义警”建设,选取优势区域建好社区警校,常态化开展义警招募、技能培训、安防宣教、情报收集、警务协商、警民互动。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推动落实社区民警担任村(社区)兼职委员或书记助理,落实“一村(格)一警”全覆盖,社区民警80%以上工作时间在警务区。推动平安类社会组织建设,组织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快递骑手等,广泛物色情报信息员、安全宣传员、治安巡逻员、矛盾调解员,筑牢平安联建、联控、联防、联保体系。

(三)明确共治警务任务事项

1.强化特定人群共管。落实吸毒人员、涉私人员、艾滋病患

者、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外籍重点人等特殊人群源头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风险预警、动态管理、平安关爱。推广“护校安园”协同智治等做法,构建未成年人自杀预防、事故预防、犯罪预防等多部门协同、“警+校+家”联体的校园守护、青春守护机制。强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做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保障,助推县域人口高质量发展。

2.深化重点物品联管。深度应用“重点物品集成智治平台”,加强对枪爆物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管制刀具、散装汽油等危险物品的闭环管控,提升智治水平,优化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使用等全环节流向监管程序。建立集“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风险阻断、事后闭环联处”于一体的食品药品安全共治机制,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智能网联汽车等规范管理和服务供给,促进新兴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3.推进重点事项共防。统筹整合部门和基层工作力量,以“警源、诉源、访源”为切入口,深化“警调衔接”“拘调衔接”“律师驻所”“共享法庭”等措施,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严防“民转刑”“刑转命”及个人极端恶性案事件发生。优化社会联勤联动机制,构建“政法协调、公安主导、单位协同、公众参与”的巡逻防控新格局,提高校园、医院、车站等重点区域突发事件预防处置能力。积极发挥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固化多部门动态闭环治理风险隐患机制,加强事故高发点综合治理,深化非伤人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一件事”机制,提升交通安全协同治理水平。健全完善联通网络安全监管部门、主管部门、运营主体协同的共治体系,建设服务互联网平台企业或数字经济主体的数字警务室,完善网络安全监管分类分级工作机制,统筹政策、技术、人才资源,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生态治理。

4.突出重点行业共治。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在信息互通、监督管理、综合执法等方面形成部门协同共治合力,强化以案促治,补足行业监管漏洞,形成治理闭环。规范新业态经营秩序,积极引导网约房、电竞房、剧本杀、密室逃脱、无人棋牌室、营业性露营基地、房车基地等新业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对网络直播、短视频、在线影音、网络K歌类平台的服务指导,引导运营主体全面清理管控涉“丑、怪、假、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违规信息,持续净化行业生态。推动特种行业整体优化、协同智治。

(四)推动共治警务责任落地

1.任务清单明责任。紧紧围绕方案目标要求,将反恐、道路交通、反诈、禁毒、反走私、防溺水、出租房治安管理、农村赌博治理等专项工作纳入“核心清单”;围绕人、事、物、行业、单位、力量等6个方面,对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29个事项纳入“规定清单”;围绕共治理念,县公安局各警种、部门至少确定一项共治警务自选项目,纳入“自选清单”,完善固化多方共赢的共治警务运行机制。围绕“核心、规定、自选”三个共治警务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阶段任务、实施步骤,确保工作清单化、目标可量化。

2.常态调度抓进度。结合共治警务建设重点内容,定期召开协商会议,不定期召开专题研判会议,研究工作难点堵点问题,研判重大风险隐患、重要情报线索,确保部门协同实时“在线”、工作进度实时“在控”。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推选共治警务优秀案例、工作典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3.督导检查求实效。加强共治警务建设过程性监测,定期组织开展督查检查,掌握工作情况,对建设进度不佳、工作推进不力的,采取约谈、督促、整改等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共治警务建设全过程、全方位,推动各级党组织成为领导共治警务的坚强战斗堡垒。公安机关负责共治警务的日常统筹和督导推进,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各镇乡(街道)要完善工作机制,配齐工作力量,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攻坚突破。要深化共治警务重点项目建设,充分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坚持对标对表,明确责任人、制定时间表、画出路线图,紧盯难点堵点问题,细化任务举措,形成整体推进工作格局,推动项目落地,力争早出成效。

(三)营造良好氛围。要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做好共治警务品牌挖掘、培育工作,坚持典型引领,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氛围,夯实象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平安底座。

附件:象山县共治警务建设第一批重点项目清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