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象山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查与管理情况作一汇报,请予审议。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2022年度象山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报编制工作由县财政局负责牵头,全县252家行政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编制完成。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241.52亿元,较年初增加150亿元,增长163.86%;负债总额30.29亿元,较年初增加4.08亿元,增长15.59%;净资产211.23亿元,较年初增加145.92亿元,增长223.35%。
(一)资产基本情况
1.按单位性质分布情况。行政单位资产总额67.1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7.82%;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74.33亿元,占资产总额的72.18%,其中教育系统占有国有资产27.62亿元、卫生系统占有国有资产22.18亿元。
2.资产构成情况。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共有流动资产34.83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4.42%;固定资产净值38.7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6.04%;在建工程14.87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16%;无形资产净值8.2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3.41%;公共基础设施净值144.7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9.95%;保障性住房净值0.02亿元,占资产总额的0.01%。
3.资产类别构成情况。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原值65.23亿元,累计折旧26.49亿元,净值38.74亿元。分别为:房屋及构筑物净值30.52亿元,占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78.79%,其中房屋净值30.05亿元,占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77.57%;设备净值6.35亿元,占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16.4%,其中车辆0.7亿元、单价100万元(含)以上(不含车辆)设备0.67亿元;文物和陈列品净值0.03亿元,占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0.08%;图书档案净值0.45亿元,占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1.18%;家具和用具净值1.37亿元,占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3.55%;特种动植物净值0.03亿元。
4.文物资源资产、公路资产、公租房资产情况。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共有文物文化资产4260处(件、套),其中不可移动文物309处、可移动文物3951件(套)。负有管理维护职责公路1437.23公里,账面原值143.64亿元。公租房537套,账面原值502.35万元。
(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情况
1.资产配置情况。2022年度,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新增资产原值12.53亿元,其中新增固定资产原值4.05亿元、新增无形资产原值2.33亿元。从配置方式来看,新购资产12.42亿元,通过调拨方式取得资产0.08亿元,其他方式配置资产0.01亿元。
2.资产使用情况。2022年度,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在用资产原值66.71亿元,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总额的90.23%;出租出借资产原值1.21亿元,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总额的1.65%;闲置资产原值5.71亿元,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总额的7.72%;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资产0.29亿元,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总额的0.40%。
3.资产处置情况。2022年度,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共处置固定资产原值5.55亿元。其中,转让、出让资产5.02亿元,无偿划转资产0.08亿元,报废报损固定资产0.44亿元,通过置换、损失核销和其他方式处置资产0.01亿元。
4.资产收益情况。2022年度,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资产收益642.06万元,其中,实现本期出租出借收入578.28万元,对外投资收益26.50万元,资产处置收益37.28万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改革情况
(一)规范资产处置,健全资产管理体系。一是全力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贯彻实施,出台《关于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车辆处置流程的通知》,对原有处置流程进行优化更新,进一步规范车辆处置行为,提高车辆处置效益。二是实行固定资产登记建卡制度,细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流程,全面启用“智慧财政-资产云”系统,做好资产实物数据、财务数据与资产管理系统的衔接,实现国有资产数据信息实时动态监管。
(二)加强财政统筹,提高国有资产效益。按照“两增一统”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系统梳理县域土地、矿山、水库等政府性资源资产,拟定《2022年度资源资产盘活利用计划》,并提交县政府进行集中统一调配。协同各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实地调研走访,充分挖掘资产存量、厘清资产权属关系、研究资产转化路径、探索资产注入模型,多主体协作破解资产资源确权、评估入账难题,抓紧落实资产盘活利用工作。
(三)明确核算机制,抓好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一是开展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调研,全面排摸全县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负有管理维护的数量、入账数量、入账价值等基本情况,认真梳理未入账情况,分析入账困难的原因,为下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打好基础。二是开展公路资产专项清查工作,依照“谁管护、谁入账”的原则及公路资产重置成本参考标准,指导19家管护单位根据技术等级完成公路资产的入账核算工作,确保资产数据准确、完整,解决“核算无标准、账套不统一、入账不完整”的历史遗留问题。依据清查结果填报2022年度资产年报,确保资产数据准确、完整。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全县各级部门努力,我县已初步建立了符合实际需要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产信息数据欠精确。在全面启用“资产云”后,发现部分单位对配置、处置资产的信息并未及时更新,导致出现实物与资产卡片不符合、资产账与财务账不一致等问题。
(二)部分资产权证办理较难。部分资产因历史原因存在相关资料缺失、权属交叉等问题,因此在办理相关产权证时取证难度大,部分房屋场地存在“未批先建”、实际面积与测绘面积不一致等问题。
(三)资产盘活利用效率较低。一方面,盘活速度缓慢。各部门在处理低效闲置国有资产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权属确认、估值、融资等问题,导致盘活速度缓慢。另一方面,盘活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采取的盘活方式主要是通过出售或租赁等方式进行,盘活方式较单一。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力度。严把资产清查、资产登记、资产调配、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和重大领域,切实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资产配置标准,统一配置管理,强化预算约束,规范配置流程,实行资产使用配置全过程监管,切实提升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切实做好向县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定期向社会发布国有资产数据信息,增强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度。
(二)完善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建设。按照预算一体化改革要求,加快建设高效资产信息系统,打造实时在线的国有资产监管平台,构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务核算不同模块间数据一致、高效协同的信息系统。整合优化已有数据资源,完善国有资产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部门、单位国有资产数据互联互通,全面完整反映各类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效益情况,建立起全口径国有资产数据库。同时,依托国有资产信息系统,优化提升监管方式,对重大国有资产流动等关键环节实施实时监控、动态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盲区,解决资产监管中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三)着力推进资源资产盘活工作。加大资源资产盘活力度,重点突破、合力破解资源资产盘活利用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争取分类厘清资产存量、建立资源资产注入模型、明确资源资产注入路径,优化资产注入结构,切实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效率。同时,继续推进“海上两山合作社”改革,完善资源资产库,构建资源资产“一张图”,健全生态资产交易体系,推动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四)积极推进县域公物仓建设。会同县机关事务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公物仓管理机制,将行政事业单位低效、闲置、超标准配置资产以及大型会议活动、临时机构配置资产等,统一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调配使用。行政事业单位新增资产配置需求,首先考虑通过公物仓调剂解决,有效避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让固定资产真正“流动”使用起来,进一步节约财政资金、优化资源配置。
(五)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贯彻落实《宁波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研究出台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管理办法,修订现有过时的、不规范的、不符合当前资产管理形势的资产处置、使用办法。同时,切实规范资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家底清晰,避免多头管理,杜绝资产流失。围绕“权责清晰、配置合理、运转高效、约束有力”的管理目标导向,着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将摸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普及推广,充分发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对政府运行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大的监督下,全面落实本次会议对财政工作的各项决议,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