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以产业、城市、乡村、海洋、生态“五大空间”整治为总抓手,编制实施《象山县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2021-2035年)》,县域范围内划定东部海岸带、环石浦港等8个重点整治片区。东部海岸带中心城区段示范片区列入国家试点率先启动整治,致力打造全市唯一海陆、城乡兼具的整治片区,按照“专项规划-片区策划-单元方案”三级整治规划传导体系,率先推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东部海岸带示范片区内详细规划全覆盖。示范片区实施方案和城镇开发边界、永农保护红线两线调整方案于2023年11月通过省级审核并上报自然资源部备案。片区策划方案经多轮调整优化,确定实施“5+X”整治项目44个,目前已完工项目21个,正在实施项目9个。

(二)服务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用海需求。坚持保障政策与要素供给协同发力,出台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一是做好用地计划管理和指标落实,首次获准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041亩,5个重大项目经省厅审核报自然资源部通过后列入省政府重大用地项目清单,8个项目1728亩新增建设用地纳入市统筹清单,实现重大项目指标应保尽保。二是稳步推进农转用组件报批工作,顺利完成1个单独选址批次和26个城市批次共171个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农转用报批手续,G527象山段道路工程、定影公路等4个省“百大”项目用地报批进度全市领先。三是积极开展征地报批前期工作,顺利完成G527象山段道路工程、宁波至象山市域(郊)铁路工程等重点项目土地征收。四是统筹土地有序出让,坚持优地优推,发布读地手册,召开土地推介会,力邀知名企业面对面精准招商,着力加快人民广场、横塘欧、老城区等中心城区核心地块净地做地工作。全年完成经营性用地做地27宗2044亩,供应土地104宗3739亩、出让金43.46亿元。五是做好用海用岛审批保障,全年办理项目用海审批66宗、面积1249公顷,办理临时用海审批6宗、8公顷。鹤浦吉港海塘、黄避岙万丈涂海塘取得省厅项目用海批复。六是有序保障全县石料供应,完成爵溪田嘴头山采矿权挂牌出让,矿产资源量2600万吨,处置多余石料96万吨。

(三)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和市场化配置机制。一是打好土地效益大提升攻坚硬仗,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446亩、处置闲置土地1485亩,市下达任务完成率分别达115%、165%;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483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921亩,相关进度全市前列。二是创新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新途径、新机制,探索建立工业用地“供给-监管-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研究起草《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扩大完善监管范畴、科学制定考核标准,着力健全工业用地产业准入、“亩产效益”评价、低效退出等机制。三是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积极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制定出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管理办法,新桥镇灵岙村2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为全市首批入市地块去年12月22日成功完成入市交易,地块计划建设商业酒店,进一步完善象山影视城周边生活服务配套。

(四)一体化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是耕地数量、质量“两手抓”,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立案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10起,恢复耕地73亩。全年新立项垦造耕地项目24个,核查验收项目26个,新增耕地面积1396亩。实施“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项目5个,建设总规模1.48万亩,西周镇全县首个“万亩方”项目顺利通过市县两级验收,贤庠镇“千亩方”项目入选全省第一批“百千万”整治优秀项目并获资金补助。二是实施互花米草治理,象山互花米草入侵总面积达4.21万亩,在象山港、西沪港、蟹钳港、石浦港以及象山东部海域均有分布。为全力打好互花米草防治攻坚战,2023年初我局制定三年除治攻坚计划方案,启动宁波(象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因地制宜采取“刈割+翻耕”治理方式,其中西沪港、蟹钳港项目区域内互花米草已全部清理到位,除治任务总体进度超前。三是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定期开展废弃矿山治理问题整改“回头看”,认真落实矿山修复治理任务,顺利完成涂茨鸡笼山、墙头七里亭、石浦仙人山、石浦西岙等4处废弃矿山治理,建成绿色矿山1家。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编制《象山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花岙岛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和美海岛”名单。中华凤头燕鸥实时观测数量连年刷新历史记录,成功举办“神话之鸟”守护行动论坛,联合燕鸥迁徙、繁殖栖息相关地区的22家主管机构、部门组建“神话之鸟保护联盟”,促进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五)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试点。2022年12月,象山县被列为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试点县,根据自然资源部工作方案要求开展处置工作。一是排摸历史遗留问题,完成无居民海岛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清单编制和上报,经核查纳入清单的无居民海岛共127个,其中54个获得审批权属但未开发;剩余73个存在实际开发利用,划分用岛单元224个。二是生态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编制,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文件要求,对纳入处置清单海岛上的用岛单元编制生态评估报告和生态修复方案,10月底顺利通过省厅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三是明确处置路径。前期就处置措施多次与乡镇、用岛主体进行沟通确认,根据生态评估结论和不同问题类型,对历史用岛活动明确采取拆除清退、补办手续、优化用岛方案、维持现状等处置措施,完成处置方案编制。

(六)亚运会期间生产安全保障。一是海洋预警预报,圆满完成亚运会帆船比赛海洋预报服务保障工作,建成亚帆赛事海域海洋观测系统和海洋预报产品专题服务系统,实现海洋预报场景“一屏统揽,智能预警”。二是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重点调查全县46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核减防范区1处,上线运行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设备19处、无线雨量桶3个;提供亚运会象山赛区地质服务保障,对亚运场馆、主要赛事道路周边治理加固边坡。三是森林火险防控,实行“全覆盖、无缝隙”分区包片制度,定期开展“引水灭火”基础设施安全检查,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

二、2024年工作要点

(一)突出顶层设计,抓住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变量”。发挥重大片区规划引领作用,深化人民广场片、大碶头片、南部新城TOD东片城市设计规划编制,细化区域管控要求、实施路径和量化清单,同步将城市设计、风貌专项规划等内容纳入总规、详规,逐步完善“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持续加强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传导衔接,协同各行业主管部门,促进实现教育、医疗、交通、码头等专项规划和总规、详规的有机融合,构建一套完整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分类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推动村庄规划“按需编制、应编尽编”,打造更具品质的城乡风貌格局。

(二)聚焦城乡融合,用好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政策红利。围绕“363”拼经济专项行动,系统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改革。跟踪完善《宁波市象山县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东部海岸带中心城区段片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并报自然资源部试点备案。深化东部海岸带中心城区段示范片区整治,按照示范片区整治规划,完善大碶头片区城市设计,统筹推进殷夫路区块城市更新、大目湾运动场建设工程、海山路(丹山路至滨海大道)道路工程等重点项目。根据省市“十项重大工程”指标晾晒要求和相关工作部署,有序推进示范片区“多田”套合率提升。积极推进石浦港片区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相关子项目开工建设及区域内永农布局优化调整。

(三)推动节约集约,释放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创新活力。加快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建立完善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贯彻落实全国优化养殖用海管理政策宣贯会议精神,深化海洋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论证用海活动兼容性,完成乌岩岗大桥跨海桥梁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谋划中广核涂茨海上风电海域“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水上运动”等多场景融合发展试点,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践成果,在高塘岛乡等地筛选第二批入市地块,研究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强化要素保障,谋求实体经济发展的“增量”空间。迭代“8+4”经济政策体系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清单,一揽子解决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通过单独选址、盘活存量奖励、省重大产业奖励等措施全力争取上级各类用地指标,升级“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重点支持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优先保障白仙山水库、乌岩港大桥等近期重大项目,健全完善重大项目用地报批的跟踪督办和通报制度、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积极研判土地市场走向,加大工业用地做地供地力度,全力支持房地产领域“三大工程”,加大土地招商推介和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推进涂茨卢家山、贤庠中油重工西侧山体、涂茨镇屿岙村里干门山3个矿地综合利用项目采矿权设置。

(五)践行“两山”理念,守牢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底线红线。坚决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按照“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重大要求,加强“耕地智保”“天巡地查”等基层治理场景应用,加大垦造耕地项目立项实施力度,继续挖掘耕地后备潜力资源,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计划编制涂茨镇汤岙村等11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涂茨镇“万亩方”项目建设。响应中央第三轮环保督察,纵深推进自然资源行政执法改革,依法全力抓好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项目用海用岛监管,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排查整治“回头看”工作。编制新一轮县级湿地保护规划,谋划申报韭山列岛纳入国家级重要湿地名录。严格保护象山港南岸和三门湾北岸等区域的滩涂资源,推进西沪港、蟹钳港等“蓝色海湾”建设,实施历史围填海区域生态修复。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聚焦数字文化新赛道,积极探索石浦渔港古城、昌国卫等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打造凸显“万象山海、千年渔乡”特质的历史文化“金名片”。

(六)增进“民生福祉”,确保自然资源领域的安全发展。落实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推进不动产智治和“一窗平台”建设,优化推广不动产电子证书应用、二手房带押过户、土地抵押直接转在建工程抵押组合登记等创新举措,推动商品房“交房即发证”改革常态化落地,规范推进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林权确权登记和无居民海岛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做好数据梳理整合、质量提升,妥善解决妥善化解房地产风险项目、安置类住宅、无居民海岛开发等历史遗留问题。抓牢监测和预警两大防灾减灾工作主线,全面防范化解各类自然资源灾害风险,严格执行森林禁火令,重大节假日期间对重要部位落实重点监控。深化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建强“人防+技防”保障体系,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风险防御。加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推进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海洋数据传输、风险研判、预警预报能力。加快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多测合一”改革,编制发布2024版象山县地图,为自然资源规划管理、政府数字化改革等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