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市局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记“国之大者”,强化责任担当,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举措,高标准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2023年工作总结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明显提升”:
一是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明显提升。我局坚持把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强化强党建思维,贯彻好“第一议题”,落实好“第一行动”,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落地见效,高标准完成县委巡察整改、重点能源项目和亚运安保任务,全面完成了民办园规范提升、民办园转公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目标清单等重点工作,探索建立了见习校长“10+10+10+5”和名优教师“三优四梯队”培养机制,举办了全县首届职业教育大会,象山建筑产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党建引领教育稳进提质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排名实现了10个位次的提升。
二是深化改革的动力转换明显提升。对标“宁波市争创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行动纲要,制定象山《构建“蓝色生态·象往未来”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方案,以此为指引强化地图思维,修订完成中小学教育布点优化图和学前教育布局调整图“两张图”,组建八大紧密融合型幼教集团,新增乡镇义务教育集团,建成5所老年学校,拟定小规模学校撤并整合方案,承接国家信息技术支撑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和宁波市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双普创建”通过省评估组验收,5所学校跻身中央电化教育馆第二批“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名单。
三是教育为民的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始终坚持抓稳进提质、抓教育惠民,落实《“人人为教育”行动方案》,建成招生和信访服务大厅,圆满完成“七优享”工程和省市县民生实事工程,成功举办“家门口迎亚运”系列活动和青年未婚教师联谊交友活动等,联合妇联等成立心理健康流动驿站,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了节假日安全联合巡查,先后举办“全国深化特殊教育育人模式改革研讨会”“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成立40周年研讨会”等,中小学艺术监测获教育部通报表扬,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创近五年新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用苦干实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持续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指示精神的“学思践悟”工作,活学活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坚持”指导方针,统筹推动我县教育工作争先进位发展。重点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稳进协同,推动教育品质进位提档。一方面,坚持“稳”的主基调。持续优化完善幼教集团管理机制,深化义务教育评价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普高教育“县中崛起”第二阶段行动计划,实施新一轮职教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老年学校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加快构建新时代家长学校网络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方位推动各类教育稳中向优发展。另一方面,突出“进”的大方向。深化与宁波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学前教育课程品牌和特殊教育改革品牌,形成义务教育综合评价机制改革“象山样本”,探索普通高中创优争优“合作办学”新路径,打造职业教育区域特色专业集群,争创象山港技师学院,全力完成“双普”创建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推动各类教育实现品质有效提升和亮点有效凸显。
二是强化破立并举,推动教育改革增效赋能。一方面,加大力度疏堵点、破难点。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师资交流、分层培养等改革,力争从关键要素入手缩小城乡、校际差异。实施“青苗护航”等四项行动,构建特殊学生群体跟踪管理及成长帮扶机制,破解特殊学生管理难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新建5所老年学校和4所成人学校,解决老年教育资源供需不协调难题。另一方面,创新举措调结构、优资源。全力筹建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成长中心,出台《“象往未来·少年与海”研学旅行行动提升方案》,加快打造长三角研学基地,推动师生培养的平台多样化和管理一体化。加快组建成人教育集团,统筹推进第一批乡镇小规模学校撤并整合,项目化推进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扩容,集约教育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益。
三是强化内外联动,推动教育发展行稳致远。一方面,强化严管厚爱,抓好内部安全。加强食堂、工会财务规范管理,健全工程建设、采购、食堂配送招标制度,严格教师招录、评优评先和临聘人员管理,创新局机关、校园长任职互评机制,严惩师德师风、节日腐败、意识形态等问题,高度关注在籍不在校学生管理、心理问题学生帮扶、反电信诈骗、防溺水等工作,常态化抓好校园安全和考试安全,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另一方面,强化为民服务,提升外部形象。强化党建引领,抓实为民服务,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全系统推进“深入基层摸实情、一线调研解难题”行动,紧扣师生、家长的需求期盼,全速推进清凉工程、明亮工程、校安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名优骨干教师培养总量升至18%,全员推进“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全心做好大龄未婚教师的交友服务,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品牌,提升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