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象山县农业农村局发出《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乡村工匠及乡村工匠工作室遴选认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即日起开展申报工作,各地要组织择优遴选推荐,5月1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县农业农村局。
过去,提及“工匠精神”,人们总会想到工业制造业。其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更需要一批“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的乡土人才赋能支撑。特别是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上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和新时代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去年,浙江省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高水平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将认定100个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1000个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0000个市县级乡村工匠,基本形成乡村工匠培育、支持、评价、管理体系,打响浙江乡村工匠品牌。象山全力推进乡村工匠“百千万”工程,积极开展全县乡村工匠及乡村工匠工作室遴选认定工作。
什么是乡村工匠?《通知》明确,乡村工匠主要为县域内从事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能够扎根农村,传承发展及转化应用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包括但不限于种养加服人才类、农村电商人才类、手工艺人才类等领域。
如何来认定?《通知》将其分为市级乡村工匠、市级乡村工匠工作室和县级乡村工匠、县级乡村工匠工作室。对乡村工匠,除了对于从事本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年限有要求外,还有技艺精湛,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且对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并且能带动区域内相关特色产业发展等相关具体要求。
乡村工匠都有哪些支持政策?根据浙江省《高水平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可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给予信贷方面的支持与优惠,以及亮相国内外大型工业展、发明展等交流活动等。浙江明确,返乡青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将作为乡村工匠后备人才,列入乡村工匠后备人才库,并将他们带动发展特色产业实绩作为乡村工匠认定、评优晋级的主要依据。
近年来,象山加快农业农村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挖掘培养一批扎根农村、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截至目前,朱利勇等4人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顾品等10人获评市级乡村工匠,肖明朗等48人获评县级乡村工匠,象山王群根雕工作室等5家工作室获评象山县乡村工匠工作室。 (记者 马振 通讯员 吕知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