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万物勃发。4月的茅洋,连片的油菜花迎着春光尽情绽放,与远处的碧水青山、村落人家交相辉映;各个重点文旅项目正有序施工作业,现场一派火热……乡间田野皆是风光秀美产业兴旺的景象,随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滚滚热潮。
花墙村是网红民宿村,也是省级民宿集聚村,临港而建的民居形成了具有海洋特色的民宿群,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面朝蟹钳港,改造提升后的海花里泥玩中心让人眼前一亮,帆船造型的主体搭配海洋色系,充满了活力与动感。“目前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计划5月份投入使用,主要是对原先的外观进行了美化,还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增加了无动力装置、涉水沙滩等游玩设施和海边书吧、咖啡茶饮等休闲设施。”项目负责人葛立立介绍,未来,全新的户外滩涂运动体验,将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种新消费业态。
在另一边的茅洋村,国际乡野俱乐部主体全貌赫然显现,景观绿化扫尾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据了解,国际乡野俱乐部是茅洋乡近年引进的一个文旅综合体项目,囊括了多功能会议厅、餐饮娱乐区、健身休闲区、综合商业馆、水上舞台等配套设施,项目的落地将弥补茅洋乡高端文旅综合体的空白,促进乡村旅游更加潮流化、时尚化。
田园风光加上乡野咖啡,虽然是工作日,但在白岩山下的青创共富农场里,依然有不少忙里偷闲前来踏春赏花的游客。“平时天气好的话,会有一些顾客陆陆续续过来打卡,到了周末就爆满,一天营业额能做到2000多元。”青蟹咖啡负责人林哲欣告诉记者,除了去年“旧鸭舍爆改咖啡屋”引起一波流量打卡,农场还结合四季景观,策划组织不同的主题活动,打造亲子研学以及户外休闲的产品,引进新中式茶饮、稻田上的手做等特色体验,来丰富乡村旅游年轻化的内容。
近年来,茅洋乡围绕旅游产业支撑带动,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各村庄“频频出招”,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业”的差异化卖点,并不断推进文旅产品创新、业态优化、配套完善、服务提质,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旅游画卷在此展开。目前全乡已创成国家3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村5个,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亿元,并获评首批宁波市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区。
乡村旅游业“多元”发展、全面“开花”,也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让百姓感受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好钱景”。
引客来,还要留客住。随着乡村旅游的“热辣滚烫”,该乡积极吸引农户、返乡人员等发展乡村民宿,并按照“一宿一品一韵”思路,充分利用各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把民宿与田园风光、民俗风情、非遗文化等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宿产业,一批精品民宿入住率高、回头客多,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常常预订一空,成为了当地旅游发展的金名片。目前,全乡共有民宿128家,其中省金宿、银宿共5家,民宿年均户收入超30万元。
此外,该乡创新“村集体生态资源入股、村民众筹现金入股、乡属强村公司统一运营”共富模式,建成乡村欢乐世界等项目,村民累计分红1060万元、村集体增收230万元;通过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流转闲置土地93亩,建成山涧茶社、青蟹咖啡等7个消费热点,136户租户年均租金增收31万元;以现代农业、研学科普、观光体验为切入点,共建粮仓竹文化艺术馆、夕阳收集装置等网红场景,并适时举办乡村特色旅游节会活动,带动村民就业320人,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如今,老百姓通过景区项目众筹赚股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家门口做事挣现金,共富的乐章在茅洋绿水青山之间奏响。
筑梦于乡野,奋斗于山海。“今年,茅洋乡将借势借力环蟹钳港共富样板区建设,充分释放后亚运效应,加速建成各类重点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场景重构、品牌塑造协同发展,绘就富裕富足、宜居宜业、高质高效的时代画卷,力争实现游客接待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均突破10%。”茅洋乡党委书记齐海燕说。(记者 陈雨露 通讯员 陈益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