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超委员:
你在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发展象山“海洋牧场”的建议》(政协第27号)已收悉。经会商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供销联社,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扣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渔山列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省级渔业转型发展示范区,通过渔业产业化建设、渔业空间规范管理、渔业科技创新、渔业数字赋能、渔业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等措施,不断拓展经济发展蓝色空间。连续三年获农业农村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年度“好评”,宁波唯一;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基层优秀单位;三疣梭子蟹种质资源开发及高效利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数字渔业入选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优秀案例。虽然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诚如委员们所言,象山海水养殖业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受海区环境与技术条件制约,常年发生养殖病害;养殖效益品质不高,养殖规模总量偏小,与我县渔业大县地位不相符等。
下阶段,结合委员们提交的建议,将协同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先进海水养殖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将其列入县海洋经济重点工作内容予以推进,争取列入市海洋经济发展倍增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现代海洋牧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海洋牧场技术水平和智力支持,推进海洋牧场向深远海发展;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养殖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推广应用养殖工船,提升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控能力。
(一)科学布局养殖,拓展发展空间。以《象山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3-2030》为抓手,稳定基本养殖区域,保护水产养殖业发展空间,以设定发展底线为根本,稳定养殖面积。以滩涂、海域、稻田为空间基础,链接三疣梭子蟹、大黄鱼、坛紫菜、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以及水产种业等五大主导产业,打造水产养殖业优势和集中发展区;开展水产养殖容量评估,科学评价滩涂、海域、稻田等水域滩涂承载能力,调减养殖规模超过水域滩涂承载能力区域的养殖总量。完善水产养殖业资源养护、水产品质量监管、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和安全生产等全要素管理体制,提升水产养殖业规范管理和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坚决守好安全底线,切实维护水产养殖业生产秩序。
(二)强化科技驱动,坚持人才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生产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水产养殖特别是种业人才缺乏是产业发展的短板。加快水产养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大专院校所共建科研机构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象山(宁波大学)水产种业创新研究院正在起草协议文稿,预计在5月份完成签约和投入使用。加强与宁波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合作,加强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开展基因育苗等新技术应用推广,联合民营资本和国企资本,打造以罗氏沼虾、三疣梭子蟹、大黄鱼、乌贼等特色品种繁育的种业企业联合体,打造以渔山深远海半潜式养殖平台为主的国家级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在深远海养殖平台应用和养殖技术创新方面走出一条象山特色之路。
(三)深化品牌建设,坚持补链强链。持续构建现代渔业品牌体系,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体系,采取走出去战略,打响象山海鲜、象山梭子蟹、象山大黄鱼等渔业区域公共品牌。象山梭子蟹创建“品字标浙江农产”,“石浦海鲜”、“象山带鱼”、“渔山海鲜”完成商标注册,争取增加1-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高消费者对海水养殖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精准发力链式招引布局全产业链,聚焦海水养殖产业,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依托梭子蟹、大黄鱼产业联盟,对虾产业协会,建设海水养殖产业联合体,规范共享养殖技术、市场信息和发展资源,多渠道联通市场供应端、销售端,全面构建集饲料研发、育苗养殖、生物开发、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提高养殖产品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灵活高效优势和政府规划引领作用,在加强规划引领、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落实产业政策,争取出台《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意见》,为海水养殖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争取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开展现代海洋牧场建设试点县创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多样、链条完整的现代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市场调控,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
再次感谢你对我县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更加予以关注,并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压实责任、扎实推进,促进现代海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象山县渔业局
2024年5月13日
(联系人:陈挺,电话:1342922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