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5号建议的答复

类别标记:A  

仇建文等代表:

你们在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5号建议《关于整合低效工业用地的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由李晓东县长领办,县自然资源规划局主办,县经信局协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工业用地作为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是推动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象山县按照全域全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指导思想,稳步推进工业用地储备计划与实施,积极探索完善统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近三年,全县累计处置闲置土地4388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661亩,助力工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借制度规范,系统谋划管理措施。创新出台《象山县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工业用地产业准入、“亩产效益”评价、低效退出等机制,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象山县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投资建设协议》“双合同”为载体,对工业用地从出让到收回实行全程评估与监管,实现工业用地开发利用管理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制定工业用地改造提效攻坚硬仗实施方案,围绕推进工业园区内企业提质扩容、改造升级一批小微工业集聚区、消化盘活工业闲置土地等内容,加快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优化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以数字赋能,全面清查用地底数。开展工业用地调查,做好地企信息挂接,完成制作全县工业用地“一张图”,科学划分各类工业用地,将全县工业用地分为已供应与未供应,其中已供应工业用地包括“用尽、在建、未尽、未用”四类,未供应工业用地包括“批而未供土地、存量建设用地、需农转用土地”,全面厘清全县工业用地底数。此外,打造象山数字化经济门户“E企通”,围绕企业亩均评价结果、亩均税收等一系列数据,从全县整体、企业单家以及企业分布四色图等方面进行展示分析。

(三)推各项举措,加快低效用地整治。一是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对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批而未供土地,已明确用地单位的督促其加快办理供地,未供即用的依法补办供地手续,原项目不再实施的重新安排项目或调整(撤销)批文盘活指标。对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批而未供土地,结合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有序引导减量腾退。二是加快盘活闲置土地。闲置工业用地处置工作根据《象山县加强闲置土地盘活利用若干规定的通知》(象政办发〔2017〕227号)执行。由政府原因造成的,督促属地政府、园区消除施工障碍加快动工,或通过调整土地用途和规划条件、置换土地、协议有偿收回等进行处置;由企业原因造成且企业尚有开发建设能力的,由企业作出开工建设承诺后签订补充协议,允许延期动工。此外,可通过办理土地用途和使用条件变更手续,用于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开发建设项目,或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后再开发等方式有效盘活闲置土地。三是处置存量低效土地。推进土地效益大提升攻坚行动,根据区块规划状况、产业现状、违法情况、亩均效益等“一地一策”处置低效工业用地。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对符合产业导向、产出较高或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若存在“用而未尽”土地的,鼓励企业采取“零土地”技改;对有意愿通过自身转型或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淘汰原有落后产能,引入符合象山产业导向的新兴产业的企业,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腾笼换鸟”;对用地低效、产业低端的企业,鼓励企业厂房改造、产业更新,采取改扩建或重建等方式,增加建筑容积率,淘汰现有低端产业;对擅自改变工业用地性质、不符合象山产业导向,亩均效益评价低且难以自行转型的企业,由属地政府、园区开展指导帮扶,适时采取回收土地、“退二优二”等措施进行有效处置。去年,累计消化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工业用地分别为1485亩、1288亩、2313亩。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挖掘存量空间,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一是腾出用地新空间。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改革”及“工业用地改造提效攻坚硬仗”为契机,加强存量空间的精细化梳理,为工业用地储备做好预备。通过“收储整理再利用”“用地置换优布局”“低小散企业退出促转型”“消化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等一系列具体政策工具和有效手段,对城市内部的空闲土地、破产企业土地、城中村改造土地实施再开发,有效提升城镇土地的利用效能。今年计划中供销集团鹤浦冷链物流基地150亩土地促动建,盘活大唐乌沙山电厂、中船海装、申菱集团等重点用而未尽土地1200亩;处置工业闲置土地800亩,着重推进收回台垦实业公司高塘黄湾塘地块400亩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000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500亩,逐步形成存量用地供应为主的新局面,全年工业用地供应规模在2000亩左右。二是调整用地新布局。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调整,优化县域工业用地布局,积极对接属地政府、园区,结合土地储备工作经验和梳理成果,优化建设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布局,全面统筹工业用地需求。同时,鼓励企业以厂房加层、“零土地”技改、整治改造等方式提高产出水平。

(二)强化用地改革,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一是完善流转机制新增可利用指标。探索实施工业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工业用地新增指标优先保障存量工业土地盘活和低效工业用地清理力度较大的区域。探索工业用地占补平衡、腾挪流转机制,严格保护工业控制线内工业用地。对政府原因造成的供而未用土地,可采用协议收回,以原土地价格为基础,结合相应利率收回土地;对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的土地,产业、能耗、环保不符合要求的,制定倒逼机制,增加能耗成本、环保成本,让企业退出土地,政府收购,退出土地可以用于复垦造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耕地指标。二是促进“熟地”向“优地”转变。通过建立土地储备成片开发机制,进一步增强规划计划联动效应,留白共享空间绿色生态,逐步完善交通道路和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市政配套建设,同步强化项目准入管理,以完善的配套、优质的项目拉动和改善区块土地开发条件,拓展可出让土地增值空间,最大化实现所有者权益。

(三)加强监管质效,严格用地准入与转让。一是严把准入门槛。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优先保障符合我县产业导向的强链补链延链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重点扶持产业项目用地。适时更新调整我县工业项目“标准地”指导性控制指标,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土地产出等控制指标,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二是严格市场转让。工业用地进行市场转让的,属地政府、园区须负责审核原项目投资建设协议的履约情况、新项目产业准入条件等并出具意见,符合约定条件的,属地政府、园区须与土地受让人签订新《“标准地”协议》,凭土地受让人递交的新《“标准地”协议》等相关资料按剩余年限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

再次感谢你们对整合低效工业用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5月16日        

(联系人:王建国,联系电话:13968388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