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2号建议的答复

俞富妹等代表:

你们在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整改旦门隧道出口安全隐患的建议》,由县公安局主办,东陈乡、县交通运输局协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路口现状

(一)交通出行情况。旦门隧道出口附近共有旦门村、上周村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5000人,日常以电动自行车、正三轮摩托车以及公交车出行为主,且沿海南线为连接我县南北区域的主通道,通行流量较大。以旦门村路口为例,该路口南向北车流量平均约744辆/小时,北向南车流量平均约933辆/小时,最高峰值达到1404辆/小时。

(二)道路基本情况。旦门村路口为五岔路口,共有3个公交站点,道路通行情况较为复杂。沿海南线北向南(即旦门隧道出口道路)及581乡道西向东均呈长下坡状,坡度较大、长度较短且均在该路口交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路口西侧存在一条与沿海南线平行的村道,因村道无法设置标志标线且紧靠沿海南线,由该道路进入路口的车辆及行人难以有效管控。路口东南侧有错位的煤气站开口(距离路口约30米),附近村民为图方便经常逆行至该路口。

(三)路口事故情况。经我局交警部门统计,2023年旦门村口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6起,其中车撞人事故3起,造成1死2伤;电动自行车相撞1起;正三轮摩托车追尾小车1起;其余11起均为转弯车辆与直行车辆相撞事故。2024年以来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起,均为转弯车辆与直行车辆相撞事故。经调查分析,上述事故的主要原因为行人、非机动车安全出行意识不高,存在乱过马路现象;车辆经过路口车速过快,缺乏减速让行意识。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沿海南线及旦门村路口交通实际,我局交警部门采取了隐患治理、违法整治、安全宣传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全力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一)推进隐患治理,夯实安全基础。近年来,我局联合属地乡镇及相关部门对沿海南线(东陈段)隐患点段开展了深入治理,累计关闭沿线新南盘村、樟岙村、海墩村隐患道口3个,增设路口信号灯2个,安装斑马线礼让行人抓拍系统4处,治理易积水路段2个,提升路段亮化、治理行车视距等2处,道路安全本质水平不断提升。

(二)打击重点违法,消除致祸源头。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警力对沿海南线旦门村口等沿线主要路口开展常态交通违法整治行动,并借助路面违法抓拍设备加强线上查处力度,全面营造严管氛围。2023年至今,累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3万余起,其中非机动车违法8783起,路口转弯未让直行243起,斑马线未礼让103起,超速30起。

(三)突出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以路口安全通行宣传为重点,依托电影下乡、美丽乡村行等活动载体,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宣传,加强对老年人以及非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出行引导。推进农村“一栏一标语”固定式宣传阵地建设,定期更新交通安全相关宣传内容,并利用村广播播报近期事故案例等信息,耳濡目染提升村民交通安全意识。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我局将继续对接属地乡镇及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隐患治理工作,通过完善标志标牌、增设警示设施等措施,提升安全通行水平。针对提案中旦门村路口增设红绿灯的建议,我局已邀请市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专家对路口进行全方位调研,下步将提交相关单位对路口3个公交站台进行调整,并重新设计路口交通方案,在对路口渠化后安装信号灯。

(二)持续加强重点违法整治。聚焦斑马线未礼让、路口转弯未让直行、超速、逆行等易肇事肇祸违法行为,通过常态化开展路面整治、加装违法抓拍设备等手段,加大打击力度和频次,倒逼路面守法率提升。

(三)持续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在落实警力定期开展进村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借助村干部、网格员等驻村力量,对老年人、二三轮车驾驶员进行常态化安全提示,靶向提升重点人群安全意识。加强路面宣传阵地建设,通过在重点路口路段安装语音警示系统、增加劝导员等方式,做好对来往人车的提示引导,确保安全通行。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象山县公安局

2024年5月13日

(联系人:许文中,联系电话:1396832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