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西周镇下沈幼儿园

学校名称:象山县西周镇下沈幼儿园;简称:下沈幼儿园;英文译名为:Xiashenkindergarten;

办学地址:宁波市象山县西周镇下沈村永安路35号;

办学性质:本园有象山县教育局举办,经象山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业务主管单位是象山县教育局。本园为公办幼儿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办学规模:象山县西周镇下沈幼儿园园所占地面积6385.95㎡,9个班的规模。目前幼儿园开设8个班,共有233名幼儿,教职工34名,在编12名。专任教师18名,持证率达100%,学前教育专业达10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00%,本科学历占72%,28%本科在读,一级教师职称占22%。(园长除外)

办学特色:我园利用西周片独有的地域资源优势,以竹为媒介,将竹蕴含的品质和园所管理文化、办园特色相融合。

1.办园文化源于竹:确立了“顺应自然 扎根生长”的办园理念。以“推行优效管理,锻造优质师资,创设适宜环境,让幼儿园成为每一个生命拔节生长的家园”为办园目标,培育正直、向上、善群、乐学的未来小公民。

2.环境创设凸显竹:室内环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大厅背景、展厅隔断、楼道装饰中用竹子进行装饰;设立非遗馆,呈现幼儿搜集的各种竹制品老物件;各配套用房竹灯、竹画进行装饰;在班牌和幼儿园吉祥物的设计上也融入了竹、笋元素。

3.游戏材料提供竹:户外游戏中提供各种关于竹子的游戏材料和器械:如竹棒、竹竿、竹圈、竹凳、竹椅、竹梯、竹跨栏、竹跷跷板等,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体验竹子的多种玩法。室内班级区域或公共区,提供了竹片、竹筒、竹饼、竹扇骨、竹篾、竹简、竹叶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竹子的不同形态。

4.教师发展立足竹:我园打造“真诚相依,正直上进”的保教队伍,将竹蕴含的品德融入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如开展“画好心中那颗竹”活动,鼓励教职工学习竹子“清华其外,淡泊其中”的品质,坚守廉洁初心;举行“竹在我心”师德演讲,倡导人人争做廉竹师德标兵;园公众号教师风采栏目中推出师德故事,鼓励教师学习身边的先进事迹,不断向教师传递积极的思想和向上的精神。同时架构教师生长三级团队。根据教师现有的能力和现状,分为嫩竹社、翠竹社、劲竹社,设立不同的成长目标,通过拔节课堂、社团活动、师徒结对等方式,助力教师夯实基础。

5.课程建构融合竹:2021年底,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审视,重组园本课程架构,提出以“基于生活,拔节生长”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初步建构了“小笋娃课程”。梳理并绘制了课程资源图。提出了爱生活、亲自然、善表达、会分享的课程目标,通过竹园拾光游戏、小笋娃研学、竹园里的节日、户外游戏区等为实施途径,助力小笋娃向阳而生。

6.设立户内外两大游戏场:户外“食在竹园”食育坊,春天幼儿可以在这里剥笋、煮笋、晒笋干;冬天幼儿可以腌笋、包笋团、做竹筒饭。室内创设“非遗馆”,将非遗项目搬进幼儿园,包含竹编、泥金彩漆、石头画,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弘扬传统文化。并以“四节四日”为主线,开展各类活动。竹探节:带领孩子去竹林探秘、挖笋;竹游节:和孩子们一起玩竹桌面游戏;竹艺节: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竹子造型,制作竹艺术品;竹玩节:利用竹子或竹制品、竹器械开展相关的运动。四日是种竹日、诵竹日、护竹日、品竹日。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课程的内涵价值。

办学成果: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全体教职工携手努力,先后获得“宁波市4A级平安校园”、“宁波市示范家长学校”、“象山县目标管理考核先进”、“象山县家校(园)合作先进学校”;连续三年蝉联“‘象家里’微信公众号信息工作先进学校”、“县家校合作课题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奖”等。

去年一年,园长宋丽丽被评为县优秀园长,荣获县园丁奖;陈赛亚老师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孙灵芝老师被评为县优秀德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入围“甬城宝藏幼师”朱冉升、杨渺宜县技能赛全能三等奖。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呈现可喜态势:近2年,幼儿园四个课题在县级获奖,一个课题省级结题;二十余篇论文分别在市、县级获奖。

二、办公时间:7:30——4:30(周一至周五)

三、值班电话:0574—65875391

四、机构地址:浙江省宁波市象山西周镇下沈村永安路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