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天气影响水产养殖 专家一线“把脉”应对有方

发布日期:2024-07-01 09:15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梅雨季、汛期以及即将到来的高温、雷暴天气,给水产养殖带来不小挑战。6月27日,市、县两级渔业专家联合科研院校病虫害防控专家深入象山水产养殖一线,开展监测抽样、病虫害检验、高温技术物资支持等,助力养殖户平安度过水产养殖高风险期。

当天上午,在三门口网箱养殖基地,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技术人员对网箱内的岱衢族大黄鱼进行抽样检测。“解剖后看它内脏的病理变化,对肝、脾、肾脏进行细菌检测,是否有病原菌感染,如果有病菌,及时用药控制。”技术人员葛明峰介绍,每年的4月和5月刺激隐核虫病比较严重。高温前后,白腮病、本尼登虫病容易爆发,通过连续几年的每月定点采样,能及时提醒养殖户提前用药,做好防控。

眼下正值梅雨季节,雨水偏多、光照不足、气压偏低、溶氧偏少,且水体对流频繁,水质易变化,是水产养殖防病防虫的关键时期。专家们现场查看大黄鱼养殖情况,详细讲解日常养殖管理、水质调控、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寄生虫也分不同类型,有的寄生虫可能会造成机械损伤,引起激发感染导致死亡,有的可能会影响器官机能。”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助理研究员张波正在进行大黄鱼寄生虫检验,他叮嘱养殖户们科学投喂饲料,适时增加营养,防范病虫害发生,提高大黄鱼的质量和产量。

养殖大黄鱼25年的张进城认真听取专家意见,面对面咨询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告诉记者,今年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40余万尾。以前他的鱼苗出现纤毛虫,是渔业专家通过科学仪器检测,手把手指导用药解决的。“这几年专家每年都来指导,产量和销路都很稳定,每年产值一千多万元。”张进城说,梅雨过后就是高温,已经做好换水等各种准备工作。

据了解,我县共有海水网箱养殖面积近20万方,品种包括大黄鱼、小黄鱼、鲈鱼等,眼下正是它们的生长旺季。渔业专家表示,气候环境变化会对海水网箱养殖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加剧应激反应,引发各类病害,造成死亡。建议养殖户定期开展水质环境和病虫害监测,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尽量选用植物性饲料。尤其在高温、雷暴天气,需增加巡查频次,加强用电安全隐患排查。同时,鼓励养殖户进行网箱绿色改造,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记者 陈佳雯 贺林汕 通讯员 陈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