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是国家医改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合理就医格局的关键环节,也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那么,我县分级诊疗该怎样科学合理地“分”、如何及时精确地“诊”?近日,县政协医药卫生界别组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卫生服务县乡联动、服务供给持续增强,初步形成“分级诊疗”良好格局,县级医院实施高难度手术例数年均提升21.3%,基层分院诊疗人次年均提升5%以上,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7.72%,县域就诊率、基层就诊率分别达92.18%、67.67%,但与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预期仍有不少差距。
为此,委员们建议要突出常态长效,围绕职责聚合力。制定《象山县分级诊疗双向服务指南》,优化转诊流程,加强不同层级医院间的合作互助,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通共享。县医保部门要完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下的按病种(病组)、按人头、按床日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差异化阶梯式设置医保报销比例,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引导病人留在县域内就诊。要压实部门共建责任,有关部门要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民生实事项目等给予人员、财政等保障,加大支撑力度,抓好贯彻落实。
要突出提质创优,建强“龙头”攀高峰。县级医疗机构要立足自身错位发展,同时持续加强与浙大一院、宁波二院及宁波康宁医院的合作办医,推进浙大一院甬南肿瘤中心、眼科分中心等共建学科建设。聚焦肺癌、乳腺癌、心脏大血管疾病等高外转率学科,强化省市专家柔性引进力度,让群众能“不出象山看名医”。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转诊信息畅通;进一步畅通跨集团双向转诊通道,健全县级医院双向转诊疾病目录,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性医疗服务。
要突出实干实绩,夯牢基层织“网底”。加快服务能力提升,逐步在人口较多、位置偏远的乡镇配齐CT等重要影像设备,稳步提升“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机构通过数量。积极探索施行“定向委培”“县招乡用”“乡招村用”等人才政策,拓宽人才招收渠道,提升基层“输血能力”。实施“师承”人才培养战略,提升基层后备人才“造血能力”。进一步构建医防融合体系,推进基层卫生院“全专联合”门诊、病房建设,加强对疾病的监测、预警、干预;持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引导签约居民在基层首诊,为符合上转标准的签约居民提供预约转诊服务。
要突出多措并举,拓宽渠道强宣传。大力推动全民健康教育,利用健康素养进文化礼堂、健康体检等环节,宣传分级诊疗政策,广泛宣传分级诊疗制度优势,转变群众“大病小病都要到大医院”的传统就医理念。通过象山发布、“健康象山”公众号、电视媒体等,加强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让居民充分了解象山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及分级诊疗制度优势,了解基层首诊的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形成有序就医的分级诊疗格局。(记者 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