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象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履职尽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强化矛盾防范化解,紧紧围绕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深学笃行重要讲话,贯彻法治建设部署。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立足本职工作精准发力。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议这一重要平台,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学习活动,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与履职能力。全体参会人员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体系与精神实质,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会议还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力求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2.严格规范决策程序,筑牢法治根基。秉持依法行政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象山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以“法定程序必执行、决策过程全规范”为准则,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审查力度,健全备案审查制度,对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规范性文件,坚持“发现即清理、过时即更新”,确保政策法规的时效性与实用性。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作用,明确其职能职责,推动法律顾问深度参与政策制定、法制审核、诉讼案件处理等全过程,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保驾护航。2024年,局级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事项2个,决策规范程度持续提升。同时,建立健全全局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机制,全年审查政策措施13件、招标文件4件;开展政策文件公平竞争清理工作3次,清理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26件(含县政府规范性文件20件,其他政策措施6件),废止文件1个,其余文件持续有效,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3.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升治理效能。以优化政务服务为目标,扎实落实行政审批清理工作,构建完善行政审批审查评议、动态管理、责任制度体系。编制并公示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明晰职能职责边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制定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查事项目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音视频证据管理,强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推动执法行为规范化、标准化。积极落实“互联网+监管”,全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2024年实现“双随机”事项覆盖率100%、信用规则应用100%,开展抽查77次,跨部门联合检查应用率达95.65%;掌上执法行政检查149项,事项覆盖率100%,妥善处置投诉举报192件。通过专项培训,推动行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三张清单”,实现从“以罚代管”“一罚了之”向“以管代罚”“以服务指导代罚”的执法理念转变。
4.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民生发展。坚持以法治建设增值服务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多维度提升服务质效。一方面,推行行政执法整改帮扶服务,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跟踪” 全流程监管体系。事前通过 “线上线下”立体宣传、多场次安全培训、专家“把脉问诊”等举措,全面排查消除风险隐患;事中秉持包容审慎原则,规范运用行政裁量权,提升执法“人情味”;事后加大跟踪力度,确保问题隐患整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助力责任单位提升规范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实施住建民事纠纷调解服务,象山县人民法院“共享法庭”入驻县住建局,成为全市首个设立在住建领域的房地产纠纷调委会。依托“一根网线、一块屏”,整合法官专业法律知识与住建部门一线工作优势,吸纳律师、行业专家等多元解纷力量,推动诉前多元调解与高效解纷。目前,“共享法庭”已受理开发商延迟交付违约赔偿案件60余起,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住建领域和谐稳定。
5.推进“放管服”改革,加速数字赋能。紧扣“放管服”改革要求,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推进资质审批服务提质增效,聚焦企业在人员录入等环节的痛点难点,主动帮扶企业做好资质申报、升级、延续等工作,实现资质审批服务提速升级。2024年,“浙里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完成预注册人员入库审核280人次、人员备案审核1228人次、人员变更备案审核302人次,相关增值服务审核时间从15个工作日大幅缩减至7个工作日以下。二是实施施工图审查提前服务,优化施工图审查流程,在项目完成发改备案后,通过施工图审查管理信息系统智能优选图审机构,为建设单位提供精准方案,推动图审机构提前介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全年完成144个项目施工图提前介入指导,其中2个工业项目和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桩基施工图设计文件先行审查,有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三是开展工业项目分期验收指导服务,组建企业服务团队,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分期验收项目清单,指导企业完善实施方案。在满足公共部分消防设计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具备条件的项目进行单位工程先行验收,并在保障隔离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企业先行投入使用。2024年完成3个工业项目分期验收并投产,平均较计划提前3个月,为企业节约成本、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支持。
6.强化普法责任落实,厚植法治氛围。坚决扛起 “谁执法谁普法” 政治责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普法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普法责任制,制定年度普法计划,明确责任主体、普法内容与时间节点,将普法工作融入执法全过程、各环节,形成 “执法与普法同步、履职与普法同责” 的良好态势。创新普法形式,采用 “线上 + 线下” 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站等平台,定期推送住建领域法律法规解读、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线下组织普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活动,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解惑等形式,面对面普及住房保障、工程建设、物业管理等相关法律知识。聚焦行业从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重点对象,开展针对性普法培训,增强其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意识。2024 年,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 30 余场,发放宣传资料 5000 余份,受众超 10000 人次,有效提升群众法治素养,为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二、上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1.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仍需加强,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当前行政执法工作中,部分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存在差距,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仍需系统推进。具体表现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不足,统筹协调、源头治理与柔性执法等现代治理手段运用不够充分;法律法规适用能力存在短板,对新颁布法律法规及专业领域法规的研习深度不足,执法实践中存在法律适用精准度不高、自由裁量权把握不精准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仍需深化,亟须通过专业化培训、典型案例指导等方式提升执法队伍整体素养。
2.住建领域法治宣传教育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依法行政实践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新时代普法要求尚存差距。主要问题表现为:普法宣传的覆盖广度与深度不足,存在政策法规宣传盲区;普法方式创新性不够,仍以传统单向宣传为主,未能充分运用新媒体、智慧普法等手段增强互动性;普法内容针对性不强,对不同主体差异化法治需求把握不足,普法实效性有待提升。
三、上一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局党组主要负责人切实扛起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带动“绝大多数”依法履职,全面构建“四个亲自”责任闭环体系: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对年度重点任务实施清单化部署、项目化落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定方向、重大问题亲自过问破梗阻、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聚合力、督办问效亲自抓落实。牵头召开法治建设专题会议,紧扣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中国建设新部署新要求,立足住建领域民生保障与行业治理实际,明确“规范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普法创新”三大攻坚方向。建立党组会定期议法制度,每季度专题听取法治建设进展汇报,聚焦住建领域行政审批改革、建筑市场监管、质量安全执法等关键领域,针对“新业态监管空白”“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难点堵点开展深度会商,推动法治建设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型。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1.深学笃行筑牢思想根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住建领域法治建设“总航标”,构建“三级联动”学习体系: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深化专题研学,以机关干部大会为载体开展全员轮训,以法治实务专家为支撑推进案例教学,推动法治理念从“文件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实现干部队伍依法决策能力与行业治理效能双提升。
2.创新普法厚植法治信仰。依托“安全生产月”“宪法宣传周”等节点,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矩阵:通过短视频普法、典型案例“红黑榜”等形式,实现住建领域法规知晓率超90%;推行“以案释法”警示教育,强化群众对违法成本认知,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社会风尚。
3.规范执法彰显公平温度。全面梳理执法流程,从每一个环节入手,细致入微地提升执法质量。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法律知识学习以及专业技能提升课程,确保执法人员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坚持惩罚与教育并重的原则。通过灵活运用劝导教育、警示告诫等多种手段,引导执法对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