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文旅体融合新范式

发布日期:2025-04-16 15:26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一场马拉松,是竞技也是经济。4月13日,2025象山马拉松火热开跑,万名跑者用速度体验城市开放活力的同时,带动餐饮、住宿消费热潮,激活“体育+文旅”全域发展,在象山掀起了强劲的经济涟漪。

据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2025年象山马拉松赛事吸引县外参赛者占比70%,省外参赛者占比达30%,外地选手人均停留时间2.5天,直接带动文旅消费超5200万元,赛事的流量正变成消费的“能量”和经济的“增量”。

象山是如何跑好从“竞技”到“经济”的马拉松?

今年,象山马拉松“焕新”归来,赛事等级升级为A1类,从赛事组织、赛事规模、赛事路线以及赛事服务上进行了整体的提升;赛事线路对全马、半马、健康跑以及起终点进行了全面优化,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赛事的升级扩大了关注度和参与度。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肯尼亚、英国等12个国家及地区,上海、福建、江西等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万名跑者报名参赛。

为了迎接全球跑者,象山把此次赛事当做城市文化的“秀场”,从赛道到奖牌,从服务到福利,构建起对外综合展示平台。把文化切片融入赛道设计打造北纬30°最美海浪型赛道,在赛事动线沿途增加民俗特色加油点,在参赛包、完赛包里塞满城市文化周边,在奖牌设计嵌入“如意娘娘”文化叙事,在比赛终点为跑者呈上“鲜掉眉毛”的黄鱼汤,首创“全员生日号”系统,象山让跑者在竞技之余深度感知城市肌理和赛事文化。

同时,象山用“跑者思维”提供“金牌服务”。当天,共有1600名安保人员沿途保驾护航,赛道沿线配备了22辆救护车、90台AED;共设置了16个补给站、7个用水站、5处喷淋点,为选手提供清凉舒适的奔跑体验。此外,千余名志愿者忙碌在各自岗位,提供物资分发、线路引导等微笑服务,属地乡镇和各种组织(团队)自发设置45个氛围加油点,不同群体在赛事中找到参与感。

“金牌服务”让不少跑者跑出了最佳状态,当天捷报不断,现场沸腾。跑出了今年个人最好成绩的全马女子组冠军选手唐晓芳笑称:“比赛前一天,象山本地朋友带着我去捕了大黄鱼、喝了黄鱼汤,所以今天比赛特别顺利!”同时,还有今年82岁的福建跑者高建团在象山完成了他个人的第109场全马;残疾跑者蒋浩用双手滑着轮椅,丈量了这条美丽的赛道,绘出残健共融的动人画卷……

马拉松是跑者与城市的对话,42.195公里赛道的终点也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今年,象山以马拉松为契机积极“办赛营城”,着眼于“赛前预热、赛中体验、赛后延续”开展全周期运营,把马拉松从单一竞技活动升级为复合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为承接赛事流量,赛前,象山马拉松组委会推出“象马友好店”活动,16家酒店为选手提供特惠房价、延迟退房、早餐提前等贴心服务,部分酒店还提供赛前接驳、能量补给包等增值套餐,28家饭店、10家咖啡店为选手提供超值折扣、特色套餐、产品赠送等福利,全方位提升参赛体验。

“象山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参赛选手赵亚丽表示,除了拿到了全马女子组第二的好成绩,酒店的延迟退房服务也让我有非常好的体验。据了解,比赛期间,赛道沿线酒店基本处于满房状态。

一日参赛、多日消费。今年象山定制了“我在象山有片海”文旅大礼包,每一位完赛者都领取到了价值1500元的文旅大礼包,涵盖住宿、餐饮、补给等多重消费礼遇,邀请跑者沉浸式打卡“北纬30°最美海岸线”,实现从一次性消费到持续消费的转变。

本土选手白女士在上海工作,此次回家参加马拉松更主要是为了陪朋友。白女士关注到赛事组推出的文旅大礼包,觉得非常实用,“虽然是本地人,往往也不知道怎么玩转象山,而这样的攻略特别适合招待来自外地的朋友。”

“来象山·跑马即度假”,今年,象山正式发布北纬30°滨海度假生活新主张,将体育赛事、生态旅游与海洋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全国首个“马拉松+全场景度假”目的地,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游客提供独具滨海风情的品质生活样本,打开了解象山、亲近象山的重要窗口。

象山的脚步未止于马拉松,作为宁波海洋运动产业带的战略支点,象山正沿988公里海岸线布设“湾岛”运动矩阵,沿北纬30°最美海岸线打造智慧步道、海上运动中心及滨海体育公园。

“此次马拉松也是象山的一次试水。”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象山还将举办中东欧的帆船赛、甬港企业家帆船赛、骑行赛事等,让体育精神与城市气质深度契合,用赛事经济赋能文旅消费,打造象山文旅体融合新范式。(记者 黄玎)